本次「精选编译」由陈鹏宇医师、周玉会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法国波尔多大学医院的Gaultier Marnat探讨了使用替奈普酶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结果于2024年5月在线发表在《European Stroke Journal》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Gaultier Marnat, et al. Eur Stroke J. 2024 May 17:23969873241253660. doi: 10.1177/23969873241253660】
尽管使用替奈普酶进行静脉溶栓的情况越来越多,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情况下,关于颅内出血(ICH)风险的数据仍然有限。来自法国波尔多大学医院的Gaultier Marnat探讨了使用替奈普酶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结果于2024年5月在线发表在《European Stroke Journal》上。
作者分析了前瞻性正在进行的多中心TETRIS(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治疗)登记数据。TETRIS是基于5个卒中中心当地数据库的前瞻性登记性数据库,纳入自2015年5月连续住院且接受替奈酶且可获得第1天影像学数据的患者。收集临床、影像学和生物学指标。静脉溶栓后24小时随访影像由高级神经放射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审核。观察脑实质血肿(PH)和任何形式的ICH的发生率。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中评估PH和ICH的潜在预测因素。对拟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
队列描述
在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共有1339名患者纳入了TETRIS登记。其中,由于缺乏第一天的影像数据以评估的ICH 18名患者(1.3%)被排除在外,最终共有1321名患者纳入了分析。平均年龄为71.8±15.9岁,其中673人(50.9%)为女性。入院时的中位NIHSS评分和基线ASPECTS评分分别为12(IQR: 5-18)和8(IQR: 7-9)。396名患者(30.0%)在缺血性卒中时已接受抗血小板治疗,102名患者(7.7%)在接受抗凝治疗。在明确发病时间的患者中(1073名,占81.2%),从症状出现到静脉溶栓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60分钟(IQR=129-195)。在903名患者(68.4%)中是大血管闭塞(LVO)和191名患者(14.5%)是中等血管闭塞(MeVO)。856名患者(64.8%)进行了血管内治疗。在这些患者中,从发病到动脉穿刺的中位时间为232分钟(IQR=194-277)。
第一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MRI的患者有634人(48.0%),为CT的患者有687人(52.0%)。ICH的发生情况如下:521人(39.4%)发生了任何形式的ICH,126人(9.5%)发生PH,77人(5.8%)发生了症状性ICH。在使用CT作为第一天影像检查方法的患者中,ICH的具体情况如下:687人中288人(41.9%)发生了任何形式的ICH,80人(11.6%)发生了PH,54人(7.9%)发生了sICH。
在整个研究人群中,679人(51.4%)在3个月后呈现出良好的功能结局。3个月的死亡率为15.4%,638名患者(48.3%)中是心源性栓塞。
PH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在整个研究人群中,第一天的影像检查中检测到126名患者(发生率:9.5%,95%CI 8.1-11.2)发生了PH(表1)。PH的发生与显著更差的预后相关:第一天的NIHSS评分更高(17 vs 4,p<0.0001),3个月的中位mRS评分更高(4 vs 2,p<0.0001),死亡率更高(40.5% vs 12.7%,p<0.0001)(见表2)。
表1. 列出了ICH亚型的发生率。
表2. 列出了整个研究人群中PH的预测因素。
在单变量分析中,第一天影像检查显示PH的患者年龄较大(76.1 vs 71.3,p<0.0001),男性较多(60.3% vs 47.9%,p=0.01),高血压(76.2% vs 59.8%,p<0.0001)和糖尿病病史(25.4% vs 17.5%,p=0.03)的比例更多。先前接受抗血小板治疗(41.3% vs 28.8%,p<0.0001)的比例更多,基线NIHSS评分更高(17 vs 11,p<0.0001),入院时的血糖水平更高(7.1 vs 6.3mmol/L,p<0.0001),基线ASPECTS评分更低(7 vs 8,p<0.0001),大血管闭塞(81.0% vs 67.0%,p<0.0001)的比例更多,且更常需要血管内治疗(67.5% vs 53.3%,p<0.0001),以及更高的比例是心源性栓塞性卒中(65.9% vs 46.4%,p<0.0001)(表2)。
在多变量分析中,年龄大(aOR=1.03;95%CI 1.01-1.05,每增加1岁)、男性(aOR=2.07;95%CI 1.28-3.36)、高血压病史(aOR=2.08;95%CI 1.19-3.62)、基线NIHSS评分高(aOR=1.07;95%CI 1.03-1.10,每增加1分)和入院时的血糖水平高(aOR=1.12;95%CI 1.05-1.19,每增加1mmol/L)与PH的发生独立相关。
在计划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亚组中,85/722名患者(11.8%;95%CI 9.6-14.3)发生了PH,其因素类似(年龄较大、男性、高血压病史、较高的基线NIHSS评分和较高的入院血糖水平),同时未知的发病时间也与PH的发生独立相关(aOR=1.93;95%CI 1.07-3.49)。
任何ICH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在整个队列中,521名患者(39.4%;95%CI 36.8-42.1)发生了ICH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亚组中为148人(24.7%;95%CI 21.4-28.3),在接受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的亚组中为373人(51.7%;95%CI 48.0-55.3)(表1)。ICH的发生与更差的预后相关:第一天的NIHSS评分更高(11 vs 3,p<0.0001),3个月的中位mRS评分更高(3 vs 2,p<0.0001),死亡率更高(23.0% vs 10.4%,p<0.0001)(见表3)。
表3. 列出了整个研究人群中任何ICH的预测因素。
在整个队列的单变量分析中(表2),年龄大(73.4 vs 70.8,p<0.0001),高血压病史(66.6% vs 58.0%,p<0.0001)和糖尿病病史(23.2% vs 15.0%,p<0.0001)、未知的发病时间(23.6% vs 15.6%,p<0.0001)、入院时的NIHSS评分高(16 vs 8,p<0.0001)、入院时的血糖水平高(6.6 vs 6.1mmol/L,p<0.0001)、入院时的收缩压高(150 vs 145mmHg,p=0.02),MRI作为初始影像检查方法(p=0.03)、基线ASPECTS评分低(7 vs 9,p<0.0001)、大血管闭塞(83.7% vs 58.4%,p<0.0001)、M1和颅内ICA闭塞(分别为52.4% vs 32.6%和18.0% vs 9.9%,p<0.0001)、串联闭塞(14.0% vs 8.8%,p<0.0001)和血管内治疗(71.6% vs 43.6%,p<0.0001)均与第一天的任何ICH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多变量分析显示,任何ICH发生与基线NIHSS评分高(aOR=1.04;95%CI 1.02-1.07,每增加1分),入院时的收缩压高(aOR=1.01;95%CI 1.01-1.02,每增加1mmHg),入院时的血糖水平高(aOR=1.11;95%CI 1.05-1.18,每增加1mmol/L),基线ASPECTS评分低(aOR=0.78;95%CI 0.72-0.84,每减少1分)和血管内治疗(aOR=2.19;95%CI 1.59-3.02)之间的显著关联依然存在。
在仅限于计划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的亚组分析中,高的基线NIHSS评分(aOR=1.04;95%CI 1.01-1.07,每增加1分)、高的入院收缩压(aOR=1.01;95%CI 1.01-1.02)、高的入院血糖水平(aOR=1.07;95%CI 1.01-1.14,每增加1mmol/L)和低的基线ASPECTS评分(aOR=0.80;95%CI 0.73-0.87,每减少1分)依然与任何ICH的发生独立相关。
远隔性ICH
作者量化了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确定了颅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些发现有助于识别高风险的颅内出血患者。
关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鹏宇 医师
周玉会 医师
审 校
易婷玉 教授
福建漳州市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识别左侧二维码
进入精选编译专栏
查看更多编译文章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