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原文文献
深度解读
提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相信每一位神经介入医生都不会陌生。中国人群ICAS高发,因此我们对于该如何更好地治疗ICAS责无旁贷。近年来,我们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介入治疗研究,虽然未能像急性卒中的取栓治疗那样获得显著有效的结论,但随着相关探索研究的积累,使我们越来越确信,对ICAS介入治疗疗效的验证首先需要严格控制手术并发症。
回顾过往,我们可以发现,选取合适的病人和手术时机、调整手术技巧和细节,严格的围术期管理可以将术后并发症率从SAMMPRIS研究的14.7%降至WEAVE研究的2.6%[1-2]。而通过分析SAMMPRIS并发症机制提示,41例并发症中有27例与操作密切相关[3]。
由此可见,如何将ICAS手术进行简化,对于降低围术期并发症至关重要。
"
共10例ICAS患者入组,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为53~75岁,平均年龄为(62.7±6.7)岁。脑卒中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既往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4例,吸烟史5例,饮酒史5例。
10例患者均存在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其中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4例,椎动脉1例,基底动脉2例。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70%~90%,平均为(81.0±7.3)%;病变血管长度为3.7~13.1mm,平均为(7.5±2.5)mm。患者临床资料详见表1。
总结
对于ICAS介入治疗的支架植入方式,目前主要包括自膨式支架及球扩支架。以Wingspan支架系统为主要方式进行ICAS治疗的研究提示,使用该系统实施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存在学习曲线,与医生经验密切相关[4]。而采用Fastunnel®进行ICAS治疗的核心步骤是球囊扩张以及微导管释放支架,对于经验有限的年轻医生来说学习曲线更短,可操作性更强,而一系列研究也支持采用Wingspan支架以外的其他微导管释放颅内支架,可以获得类似的手术疗效及临床预后[5-7]。
随着无植入概念的提出,部分ICAS患者可以仅仅通过球囊成形治疗获益[8]。
采用Fastunnel®可以在球扩后回撤Fastunnel®至近段血管,进行短暂观察后判断是否需要直接结束手术或进一步前送Fastunnel®进行支架植入,无需复杂的交换步骤,也可以在扩张后夹层形成造成急性闭塞后快速开通血管,降低急性血栓事件的风险。
虽然该初步研究仅包含10例患者,但是对于ICAS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Fastunnel®通过器械创新改进了ICAS血管内治疗的流程,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从而使ICAS介入治疗的疗效得以充分展示。期待未来更多的基于应用Fastunnel®的ICAS治疗经验分享,发出来自我们中国神介创新的声音。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短视频”功能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先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献原文。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