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索引
《历史地理研究》2023年第4期,第144—146页
张仲胤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开封 475001
摘
要
考察陶侃任荆州刺史期间的荆州治所沿革,可知并无《宋书·州郡志》所谓“陶侃前治沔阳”之事。在分析“前治”的含义与相关文献记载后,可知《宋书·州郡志》、旧《晋书》、《资治通鉴》、《太平寰宇记》所见陶侃治沔阳的记载均为陶侃治沌阳之误。
作者简介
张仲胤,男,1991年生,山东诸城人,博士,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讲师、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古史、历史地理学研究。
一
《宋书·州郡志》载荆州治所沿革:
荆州刺史,汉治武陵汉寿,魏、晋治江陵,王敦治武昌,陶侃前治沔阳,后治武昌,王廙治江陵,庾亮治武昌,庾翼进襄阳,复还夏口,桓温治江陵,桓冲治上明,王忱还江陵,此后遂治江陵。[1]
此段所述基本都能在史料中找到相关依据,唯“陶侃前治沔阳”于史无征。因其在“魏、晋治江陵、王敦治武昌”之后,学者多将其视为东晋沿革。[2]问题在于以往研究未指出陶侃于东晋何时治于沔阳,以及沔阳究竟在何处。为厘清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前治”所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陶侃前治沔阳”。
《宋志》此段记载,看似严格按时间叙述荆州治所沿革,其实不然。以两晋时期陶侃、王敦、王廙出任荆州刺史的时间来看,此段若通论魏晋荆州治所沿革,当依陶侃、王廙、王敦、王廙、陶侃的顺序;若“王敦治武昌”以下为东晋荆州治所沿革,则当按王廙、王敦、王廙、陶侃的顺序。[2]因此,《宋志》中的“前治”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就东晋而言,“前治”指太宁三年(325)荆州刺史陶侃所治之处,此相对于其后陶侃治巴陵、武昌而言为“前治”。二是指西晋时期陶侃任荆州刺史时的治所,此相对东晋而言为“前治”。
从史书记载来看,“前治”所指并非东晋。刺史任职,初始治所一般与前任所在相同,即便移治,亦常在其赴任之后。如太元十四年(389)王忱移荆州治所于江陵,亦在赴任上明之后,《晋书·五行志》载:“桓石民为荆州,镇上明……顷之而桓石民死,王忱为荆州。……忱小字佛大,是‘大佛来上明’也。”[3]因此,太宁三年陶侃任荆州刺史之初的治所当与前任王舒相同,王舒所治在江陵,《晋书·王舒传》有:“王含父子俱奔舒,舒遣军逆之,并沉于江。”[4]又《建康实录》载:“(王)含等烧营遁走芜湖,与子应乘单舟奔江陵。”[5]故陶侃任荆州刺史之初亦当治于江陵。之后,他历治江陵、巴陵、武昌,无治沔阳事,《晋书·陶侃传》载:“(陶)侃旋江陵……以江陵偏远,移镇巴陵”,又“侃旋于巴陵,因移镇武昌”[6]。故“前治”所指当为西晋之事。
二
西晋时期,陶侃任荆州刺史时,历治沌口、林鄣、江陵。建兴元年(313),陶侃任荆州刺史之初,治于沌口:“敦然之,即表拜侃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镇于沌口,又移入沔江。”[1]所谓“又移入沔江”指建兴二年(314)陶侃由沌口移治林鄣,《水经注·江水》载:“沌水上承沌阳县之太白湖,东南流为沌水,径沌阳县南,注于江,谓之沌口,有沌阳都尉治。晋永嘉六年[2],王敦以陶侃为荆州刺史,镇此,明年徙林鄣。”[3]沌口为沌水入江处,林鄣则紧临沔水:“沔水又东经临嶂故城北,晋建兴二年,太尉陶侃为荆州,镇此也。”[4]林鄣即为沌阳,《太平御览》引《宋书·州郡志》载:“晋于林嶂山置沌阳县。”[5]张修桂指出,林鄣、沌阳为一城两治的关系。[6]从地理位置看,沌口当在沌阳境内,故陶侃由沌口移治林鄣,《晋书》记其“移入沔江”。至迟在建兴三年(315)平定杜弢之乱时,荆州治所已由沌阳(林鄣)徙治江陵,《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将还江陵,欲诣王敦。”[7]
如上所考,西晋时期并未见《宋志》所言“陶侃前治沔阳”之事。由于此说见于《宋志》,学者提出了多种解释,胡三省认为:“据沈约《志》,陶侃为荆州刺史,初治沔阳,则是时已有沔阳城矣,当属竟陵郡界。”[8]胡三省此论出于推断,并无实证,而其推断亦有问题。首先,上文可见两晋时期陶侃并未治于沔阳。其次,胡三省此注出于《资治通鉴·晋纪》永嘉六年(312)“(杜)弢别将王真袭沔阳,狼狈失据”之下。其应是将《资治通鉴》所记之沔阳当作《宋志》中“陶侃前治沔阳”之沔阳,认为二者可以互证。但据《晋书·愍帝纪》,此处“沔阳”实为“沌阳”之误:“(杜)弢别将王真袭沌阳,荆州刺史周奔于建康。”[9]《资治通鉴》因“沔”“沌”二字形近而误,故其不能印证《宋志》记载。又有学者认为沔阳即为沌口:“沌口,即沌水口,在沔阳境。《水经注·沔水》‘沔水又东径沌水口,水南通县之太白湖,湖水东南通江,又谓之沌口’,即此地也,为时之要津,故陶侃乃治之。”[10]据其引《水经注·沔水》可知沌水口为沔水所经,而沌口为沌水入江处,二者并非一地。又据陈桥驿考证,《水经注·沔水》“水南通县之太白湖”中所言之县并非沔阳县,而是沌阳县。[11]此说亦误。
以上对于“前治沔阳”的两种解释皆难成立。但据《太平御览》所引旧《晋书》,陶侃似乎确曾治于沔阳:“永嘉六年,王敦表陶侃为荆州刺史,镇沔阳。”[12]《太平寰宇记》亦引此条,但作“沔阳”为“沔州”:“永嘉六年,王敦表陶侃为荆州刺史,镇沔州。”[13]细按《太平御览》“沔州”条下所引《十道记》《三国志》《宋书·州郡志》《吴志》《永初山川记》等文献,可知此条所记为沌阳县沿革而非沔阳县。[8]《太平御览》中的“沔州”本就为晋之沌阳县地。可见《太平御览》所引旧《晋书》当是误“沌”为“沔”。王文楚亦指出《太平寰宇记》所引旧《晋书》史源应与《水经注·江水》相同,唯误“沌”为“沔”而已。[14]旧《晋书》所记虽误,但提供了一条线索,即中古文献中“沔”“沌”二字常因形近致误,且陶侃所治之“沌阳”在文献中常误为“沔阳”。在此认识基础上,综合《资治通鉴》误“沌阳”为“沔阳”,《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引旧《晋书》佚文时皆误“沌阳”为“沔阳”,可以推断《宋书·州郡志》“陶侃前治沔阳”当为“陶侃前治沌阳”之误。
注释(滑动以查看全部)
编 辑:任安冉
审 核:程心珂
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 | 关注我们
在线投稿 : http://www.lsdlyj.com.cn/
点击可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