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1月23日
主讲人:匡双林
主题:金圣叹批注《水浒传》里的字词句章法
—、字法
炼字
一避诡异
听课做笔记,可以出版,鲁迅先生最早喜欢用难字,给儿子取名字也会用生僻字,比如展的繁体字。这是鲁迅先生最早的方式,但是读者很少。国民党蒋介石文言文,很典雅,但是老百姓看不懂,但是毛泽东的很接地气,老百姓看得懂。两党成败也是期中一个原因。
案例:我老师要我代笔写推荐语,我写了几个成语,被批评。他说推荐语要让读者看懂,不是展示才华的舞台,展示优缺点就可以了。
二省联边
江河湖海不要一起用,单音节字就是很能够指向每一个字的意义。
我住的酒店,看到湘江,我就想到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真的没有痕迹,古人的字就那么精准,阿城动词用得最精准,《棋王》《树王》《孩子王》,庄子比较喜欢的老师,你会发现《棋王》和《红楼梦》的哲学思想,还有一个严歌苓的字法也很厉害,她在好莱坞一是不讨价还价,绝不修改第二遍。她的遣词造句都是从古典作品里面来的,《少女小鱼》《金陵十三钗》,小鱼里面那个“眼睛死死咬住”,用词很准确。
三权重出
即重复出现
四调单复
古人崇尚前面一个字笔画少,后面一个字笔画多。《文心雕龙》一定要读,他还在别的地方多次说要锤炼字句。
刚开始,寻找写作素材和灵感,写上十万字,再写文章,修改最重要,谈词法和章法。
鲁迅先生杂文为什么那么厉害,他说要多读几遍,可删可留一定要删去。
写公众号,就是一发,就不管了。为什么要纸质发表,因为纸质责编会跟你好好的修改,《班主任之友》会告诉你不能用的原因,你可以改了之后再投。
易字艰于代句。
我们在写了文章以后,字的修改很重要。
典故
1.诗歌当中说的推敲
一定要读跨越学者的书,朱光潜的书一定要读。《人间词话》认真读,我发现朱光潜不是王国伟可以取代的,他的中国古代研究的诗特别精彩。钱穆也是非常厉害。
2.一字师
“数”和“一”怎么用?
3.“春风又绿江南岸”
4.苏小妹“轻风扶细柳”
《古文观止》全部出自于金圣叹批注的古文中。第一篇,《郑伯克……》读首尾,《续黄粱》小说要还原教学设计,两个词就可以了。
金圣叹不喜欢宋江,他很厌恶,他做了一件事情,他改了小说。当时明朝就喜欢改东西。比如《静夜思》《黄鹤楼》都是明人改的,《唐诗三百首》收录以后无法改回去。明人有些作品不可信。
我们看唐诗要多看宋版书,很昂贵,宋人出版很精准。
无论金圣叹怎么不喜欢宋江,宋江武力值也排不上前三十,为什么他能做头把交椅。金圣叹没有读出的内容。
你看,这句话里面两个动词,这可以看出他的特点。
你看这两个内容,“扶”和“携”非常生动。
武松打虎放在最前面是有道理的。
武松是一个缺爱的孩子,所以很容易被感动。《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阳冈》这三篇都是原文。“连忙”都用得很精准。
二、词法
这些词法句法都来源于《史记》。
宋江为什么成功,他区别于柴进。身份地位不同。
从称呼变化看身份变化。
宋江和李逵的关系,接近同性恋的关系。李逵手起刀落,他很直率,很多人喜欢作品中的直率,但是不喜欢生活中对自己直率的人。
我上公开课,我讲五个盗贼,学生说喜欢燕子李三,我问他们如果偷你家呢,他们说不喜欢,思辨就开始了。
我认为我追不上曹帮主,他十几年的情商,人际交往的能力,各种能力太强了,无法追上他。
一定要注意提示语和称呼的变化。
三、章法
(一)草蛇灰线
草经过的地方,有那灰灰的线。
干老师的课例,我思考真的需要“哨棒”十八次吗?
《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武松杀嫂案连读。武大郎卖烧饼能买到两层的房子,说明收入不错。
经济学角度,可以思考。我发现仗义疏财的角色一定是财得来很容易。所以金圣叹在点评鲁达的部分,他认为李忠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鲁智深拿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二两银子对李忠当然很重要。
自己有多少给别人的比例不同,不能这样去理解。
还有一个称呼的问题,潘金莲叫武松“叔叔”,几十次。魏公子列传,司马迁称为“魏公子”,一百多次,《李将军列传》,司马迁一直称李将军。李广最大的功劳是镇守雁门关,不用打仗,匈奴人也是人,这是应该称赞的。
十一回中,十四回,都写了“草蛇灰线”。
中国古典小说写景写得最好的是哪一部?《老残游记》的写景超过了《红楼梦》,胡适认为他写得好,是因为政治意识,批评了官场。越是清官越可怕,清官情节就会有明君情结。胡适从政治角度看《老残游记》。
推荐《老残游记》,是写景的经典。
写声音最好的唐诗《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弹琴》,诗歌三绝。
小说里面写音乐最好的,《月光曲》有一点点。
(二)章法:伏笔
欧亨利最喜欢用伏笔,留意一下。
(三)影射法
金圣叹在水浒传中犯错的最多的是地理概念混乱。几乎没有清晰的地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逻辑没问题。《智取生辰纲》有很多地域上的逻辑错误。空城计不合理,城楼上唱个歌就可以了,我觉得各种观点不能说服我,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就这样写我觉得不合理。因为前面的铺垫很重要,小童的闲适等。
“红杏枝头春意闹”,前面六个字才有后面的“闹”,才有这个意境。
主要是作者前面的铺垫才有后面的意境。
《红楼梦》叹词都是影射法。
所有小说中,出现突然,忽然干嘛,都是为了后文做铺垫和伏笔。
雷雨中的四凤触电而亡也是有伏笔的。
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突然出了一句“月钱放完了吗”,王熙凤说“也放完了”,没有再说这个话了,因为后面王熙凤拿这些钱放高利贷,王熙凤很心虚,就换话题了。
晚清学者张新之一句话不好懂,《红楼梦》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摄神在《水浒传》。
文学新批评就是现在的文本细读。
叶推廉《文学批评》
文章细读太过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