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拓展 | 24年秋季“宜居地球与人类未来”课程参访“雪龙号”科考船纪实

文化   2024-10-22 14:12   上海  


引言


南北极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它们的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全球变暖背景下,极地日益受到关注,极地科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号科考船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第一艘大型科学考察破冰船,是我国在南极和北极地区进行极地科考的重要工具。9月21日,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宜居地球与人类未来”的任课老师袁嘉灿研究员将课堂从教室搬到了雪龙号科考船上,并特别邀请了上海海事大学李毓敏老师作为讲解员,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教学实践课。作为雪龙号的值班老师,李老师如数家珍地给同学详细介绍了极地科考的历史、“雪龙”号建造历史、船体结构,并带领大家参观了驾驶台内的电子海图、雷达和船舶参数、紧急救援设备,并讲解了各自的功能应用。同学们对雪龙号的技术设备、破冰能力有了全面了解,了解到了很多极地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切身感受到了我国极地科学的蓬勃发展。


一.介绍雪龙号历史及基本情况


雪龙号建于1993年,船长167米,宽22.6米,排水量约2.1万吨。它可以承载200多名科考人员和船员,并且有完善的实验室、储存和生活设施。该船的破冰能力非常强,能够在1.2米厚的冰层上以1.5节的速度破冰航行,这使得它可以在极地严酷的环境中自由航行,并为极地科考提供必要的支持。由于其卓越的性能,雪龙号被称为中国极地科考的“工作母船”。它标志着中国在极地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在国际合作中承担的重要角色。


雪龙号的任务范围十分广泛。它承担着诸多科学研究任务,雪龙号内部设有多个不同用途的实验室,用于支持各类科学研究。这些实验室设备齐全,主要分为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气象学和地质学等研究领域。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高精度的仪器和设备,能够在船上直接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为科学家们研究海洋环境、极地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支持。在南极,雪龙号多次承担中国南极考察站的物资补给任务,例如长城站、中山站的建设和物资供应。此外,它还参与了北极科考活动,帮助中国极地科考队在北极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












二、参观驾驶控制区


驾驶控制区是雪龙号的“指挥中心”,这里配备了现代化的导航系统、雷达设备和通信设施,确保船在极端的极地环境中安全航行。驾驶舱的设计使得船长和船员能够实时监测船只的运行状况和外界环境,灵活调整航行路线,尤其是在破冰航行时,必须精确掌控破冰节奏和速度。


在参观时,李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起航行中的趣事,茫茫大海上航行环境复杂多变,需要船长和船员们集中注意力,密切观测海面情况,一时的疏忽大意可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三.参观紧急救援设备


雪龙号还配备了完善的紧急救援设备,如救生艇、救生圈、紧急医疗设备等,以确保船员和科考人员在发生意外时的安全。船上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全体人员熟悉紧急逃生程序。



雪龙号不仅仅是一艘破冰船,它更像是一座“海上实验室”和“移动基地”。它的内部设计充分考虑了极地科考的特殊需求,无论是在科学研究、生活保障还是紧急救援方面,都具备了先进的设施。雪龙号作为中国极地科考的核心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雪龙号的科考活动不仅有助于中国科学家了解极地的环境变化,还为全球科学界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研究成果,推动了国际间的科学合作。


通过参观雪龙号科考船,同学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对极地科考有了直观的认识,更深刻体会到极地科考对于理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许多同学因此对大气科学和环境保护产生了浓厚兴趣,立志在未来投身相关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是一堂特殊的实践课,更是一场对科学精神的洗礼,激励着他们去探索未知、守护地球。



学生感言


徐悦纯(2024级 经济学院)

这次参观“雪龙号”的经历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加深了我对科研人员敬业精神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移动的研究平台,更是我国极地研究事业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在将来的极地科研中,我期待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期待着“雪龙号”以及“雪龙2号”等科考船,继续作为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工具,引领我们走向更遥远的地方。



马若寒(2024级 临床医学院)

参观过程中,雪龙号勇于破冰、追求科学、不断探索未知的“极地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科研人员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敬佩,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向往科研之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雪龙号将继续在极地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期待中国能够建造更多先进的极地考察船,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极地科研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此次参观雪龙号考察船,不仅让我对雪龙号的结构、极地科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对海洋科技的兴趣。我相信,在中国极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极地科研事业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



牛宇博(2023级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从初次南极科考的窘迫到如今的自信,雪龙号陪伴着南极科考队员们走完了这段最艰难的路。如今雪龙号与我国自研的雪龙二号一同探索着极地,相信它们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与你我一般的探索者,登上它们的甲板,与它们一同在那片冰海中驰骋。



祁衍许(2024级 数学科学学院)

岸上海风很大,但登上雪龙之后,那厚实的钢筋铁骨将肆虐的狂风阻隔,踏实、稳当。休整片刻,全队由极地中心的研究员老师带入船舱。讲述中国极地科考历史时,老师眼中、言语中流露出来的自豪感,让我们看到祖国对科考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也有饱含人文关怀的温情气息。同时,中国科考也是中国人对世界环境担负的一份责任,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诠释与解读。



周小涵(2024级 技术科学试验班):

参观结束后,我深感震撼与自豪。从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梦想与使命的雪龙号身上,我感受到了我国日渐强大的背后离不开大量为科研奉献自我的力量。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极地科考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也被雪龙号科考队员们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这更坚定了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并为地球海洋与大气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胡雨桐(2022级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今天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参观雪龙号,登上一艘历经数次极地考察的破冰船,就好像自己也去过南极探险一般!江声浩荡,雪龙号这艘巨轮镇定地停靠在岸边,其实正在准备着十月又一次与雪龙二号“双龙探极”出征今年的南极考察。在船内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中国极地考察的历史、中国建立的极地基地以及“上天入地下海”的极地考察内容。我觉得极地考察这个领域非常有意思,在极端环境下研究大气与海洋其实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监测也有重要影响。研究极地大气、冰川与冰芯等都是很前沿的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十分鼓舞人心。




供稿|何思洋

排版 | 胡济赟 沈先亭

审核 | 赵   元

复旦通识教育
宣传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实践,关注国内外通识教育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