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两校达成战略合作。自2024年春季学期起,为进一步打通教学资源,两校启动本科阶段的优质通识课程共享互选。复旦学生可走进同济大学校园,选修同济大学开设的通识课程,所修课程可认定为复旦通识核心课程七大模块的学分。同济学生同样可以来到复旦大学校园,选修复旦大学优质通识课程的同时获取转换学分。
2024年秋季学期,复旦—同济优质通识课程互选即将于9月2日开启!本次两校互选课程,同济大学共开放5门课程的50个选课名额。一起先来看看新学期同济大学对复旦大学本科生开放的通识课程吧!
2024秋季学期
同济大学开放选修通识课程信息
城市建筑媒介与跨学科传播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城市建筑媒介与跨学科传播
选课序号:JWCH110031
学分/学时:2学分/34学时
主讲教师:李麟学、李凌燕
开课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
开课时间:周一 11—12 【1—17周】
开课地点:同济大学教学南楼218教室
开放名额:10
认定复旦七模学分: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2
课程教师简介
李麟学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教育部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理事会理事;中国人生学会城市文化与传播专委会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建筑创作学术部委员;《时代建筑》编委会委员。
多年来围绕“人工智能城市科技传播”等共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与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第七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决赛暨“智能时代的全媒体传播”学术论坛“突出贡献个人奖”。
李凌燕
同济大学长聘副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城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城乡传播》执行主编,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城市文化与传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城市建筑与传播等跨学科领域学术研究与实践。
首届亚洲双年展策展团队成员、首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策展团队成员,2021、2022上海世界城市日“城乡传播”官方论坛总统筹。主持与参与十余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近40余篇。为上海、深圳等数十个省市城市文化品牌与空间传播提供咨询服务。
3
课程简介
“城市建筑媒介与跨学科传播“以当下中国城市化新阶段与信息传播技术革命为双重语境,回应城市、建筑与媒介深度融合、传播特征日趋凸显的新趋势,聚焦传播与城市、建筑等跨学科前沿方向理论、实践动态与研究范式创新。围绕城市传播理论、国家与城市形象传播、媒介技术与城市、公共空间与影像传播、城市大数据传播、智能媒介与空间场景等多个板块,搭建“通专结合”的课程框架,培养学生的前沿创新与跨学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文工交叉”的知识性架构与跨学科视野。
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
选课序号:JWCH110032
学分/学时:2学分/34学时
主讲教师:周征宇
开课院系: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开课时间:周三 11—12 【1—17周】
开课地点:同济大学教学南楼229教室
开放名额:10
认定复旦七模学分: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2
课程教师简介
周征宇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荣获同济大学首届名课优师称号,现任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珠宝专委会副秘书长及专家组成员,并先后担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学术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及检验检测评估分会常务理事。
长期专注于宝石及材料工艺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国家‘十一五’宝石学规划教材《宝石学概论》、《中国玉石学概论》等的主编工作。主持编写出版了《玉之东西•当代玉典》和《和田玉典》两部著作,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负责本科生课程《宝石学基础教程》以及研究生课程《宝石矿物物理学导论》等的讲授。曾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2020年《珠宝鉴赏》)、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2024年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特等奖、2023年上海市高校示范性本科课堂、2020年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等教学荣誉。
3
课程简介
“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玉石的科学探索,陈述其形成、产出、特征、分类及评价,使学生掌握玉石鉴定、生产与艺术鉴赏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华夏先民对古今识玉、攻玉、琢玉之举的追根溯源,使学生了解中国玉器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规律及特征;通过对玉文化和玉美学的阐述和展示,使学生理解中华玉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传承中华玉文明的精髓。
以美玉养眼,以玉德润心,以千年玉文化中积淀的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赋能学生将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相融合。
木刻版画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木刻版画
选课序号:JWCH110033
学分/学时:3学分/51学时
主讲教师:王珂、田唯佳、卢璐
开课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开课时间:周三 11—13 【1—17周】
开课地点:同济大学城规D楼一楼创新基地
开放名额:10
认定复旦七模学分: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2
课程教师简介
王 珂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教育类),斯图加特大学访问学者(2015-2016),长期从事建筑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多年承担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一二年级专业基础教学,对教学方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田唯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策展人类),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博士,从事建筑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承担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一二年级专业基础教学。
卢 璐
同济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创新基地教辅,设计管理硕士。
3
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实践类的通识美育课程,以形态创造为主线,以“木刻版画”为具体的操作方式,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充分研究传统艺术特征、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在传统的脉络中展开现代的形态演绎。通过理论与方法研讨、创意表现实践训练、调查与资料收集、木刻版画系列创作四个阶段的系列训练,使学生在艺术观念、造型艺术基本特征/系统的审美能力、形态创造基本方法、对材料的驾驭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等诸多方面进行训练与提高,拓宽、优化其知识结构。
当代艺术评论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当代艺术评论
选课序号:JWCH110034
学分/学时:2学分/34学时
主讲教师:于幸泽
开课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开课时间:周三 11—12【1—17周】
开课地点:同济大学瑞安楼阶1
开放名额:10
认定复旦七大模块学分: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2
课程教师简介
于幸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瑞士伯尔尼大学艺术史学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美育教学、现当代艺术理论与实践、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毕业于中央美院和德国卡塞尔美院,分别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出版著作和主编出版物11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个人艺术作品在中国各地、德国、巴西、韩国、美国等地举办百余次展览,并受到广泛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德意志联邦艺术家协会会员。主持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数字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人才培训项目。
3
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当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掌握当代艺术阅读和评价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当代艺术形态和创作理念的研究能力,培养大学生当代人文艺术素养和设计工作者的创新意识。
文化遗产概览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文化遗产概览
选课序号:JWCH110035
学分/学时:2学分/34学时
主讲教师:黄松
开课院系:人文学院
开课时间:周三 11—12 【1—17周】
开课地点:同济大学教学南楼218教室
开放名额:10
认定复旦七模学分: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2
课程教师简介
黄 松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历史及其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同济大学艺术与文化产业系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城市文化空间保护与开发,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上海市重点课程,承担多项教学研究课题,获得上海市和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和教学创新比赛奖项。
3
课程简介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并存的时代,本课程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对象,兼顾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精选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美学价值、科技成就和社会影响等不同内容,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为学生提供“想学”的鲜活示例,提升“能学”的认知维度,扩展“会学”的品鉴格局;通过梳理文明发展脉络,帮助同学们跨学科贯通专业知识,增强文化自信与归属感;结合“文明交流互鉴理论”和“一带一路”倡议,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人格成长具有多重引导作用。
选课须知
选课流程
选课时间
复旦—同济互选课程,复旦大学本科生可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轮选课期间进行选课。具体选课时间为:
2024年9月2日13:00——9月16日10:00
先到先得,选满为止。
选课方式
请同学们登录http://xk.fudan.edu.cn进入复旦大学选课系统,在规定时间内选课。
试听期
2024 年 9 月 14 日(周六)上午 10:00,选课系统的退课功能关闭。
在此之前选入课程的同学,经试听课程后如拟退课的,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前自行操作完成退课程序。
期中退课
复旦—同济互选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可以申请期中退课。
学生可在2024 年 10 月 23 日(周三)10:00至10月31日(周四)10:00期间登录复旦选课系统申请退课。
注:复旦同学选修同济大学的通识课程时,请充分考虑两校距离,预留足够的通勤时间。
修课方式
选修同济大学通识课程的复旦学生,须在上课时间进入同济大学课堂修读。
同济大学将为选课成功的复旦学生制作校园一卡通(学生卡),便于学生进校、食堂就餐等。
修读过程中,应根据同济大学通识课程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教学实践、期末考核等环节。
学分认定和成绩评定
复旦大学本科生修读同济大学通识课程可认定为相应的通识核心七大模块学分。
学期结束后,由同济大学教务部门提供含平时成绩的课程登分表(盖教务处章)、选课学生试卷等归档材料,复旦大学教务部门折算对应成绩等级并登分。
如复旦大学的同学们对选修同济大学通识课程有任何问题,可以发邮件至
fdge@fudan.edu.cn进行咨询。
排版 | 沈先亭
审核 | 赵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