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推荐|通识核心课程“宜居地球与人类未来”

文化   2024-08-30 16:00   上海  




开课啦~~~

主讲教师:

穆穆、袁嘉灿


教师寄语:

期待2024年的秋季与你们相遇,一起去探索人类与地球之间的故事,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武装自己,成为一名理性智慧的地球家园守护者!



课程简介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我们居住的地球环境,改变着全球气候。研究指出,人类的活动已导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以前上升了约1.2℃。气候快速变暖带来了极端天气增多增强、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后果,给地球的宜居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危机,2016年近200个国家的领导人签署了《巴黎协定》,并相继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制定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气候变化为何会引起全球众多国家的一致重视?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哪些重大挑战?究竟人类活动在怎样影响着地球的宜居性?做为年轻一代地球居民我们应该如何实现碳中和进而守卫我们的地球家园呢?


《宜居地球与人类未来》课程将带你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该课程主要面向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衍生的生态、健康、能源、经济等问题感兴趣的学生,采用英文教案,中文讲授的授课方式,讲述地球气候科学以及相关学科交叉领域的背景和基础知识。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建立正确认识。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给地球宜居性带来的巨大挑战,提高学生们节能低碳的能动性,并激发他们对碳中和最优路径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本课程为本科通识核心课,属于“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模块。欢迎各专业的同学选修。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宜居地球与人类未来

【课程学期】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

【课程时间】每周一8-9节

【课程序号】ATMO119001.01

【主讲教师】穆穆&袁嘉灿

【所在模块】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联系方式】jcyuan@fudan.edu.cn



    课程大纲及授课计划

本课程共16周,本课程将以老师授课,学生研讨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来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在授课中穿插适当的课堂互动和研讨环节来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将人类社会与地球气候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全盘考虑的思维模式。课堂互动和研讨环节将以分组的形式进行,通过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来总结。同时设置课堂实验,包括引导学生运行简单的数值气候模式和气候经济学模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深对相关学习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在气候变化衍生的人类社会问题方面,将会邀请公卫、经融、AI等方面的专家作为特邀嘉宾加入课程的讲授和讨论,从而进一步加强课程的通识性和学科交叉融合性。课程大纲如下:



第1周:课程介绍和基本的科学概念普及


第2周:地球气候系统I:地球各圈层和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第3周:因果关系循环图,及气候系统反馈


第4周:地球气候系统II:气候系统内的循环和反馈


第5周:地球系统模式


第6周:温室效应


第7周:地球上的气候反馈


第8周:全球气候变暖:外力强迫vs自然变率


第9周:气候与健康


第10周 气候变化AI大模型


第11周 气候与金融


第12周 全球气候变暖:预测与影响


第13周 全球气候变暖:缓减与适应


第14周 碳达峰与碳中和


第15周 雪龙号参观实践


第16周 分组答辩



考核方式

1. 课前阅读问题回答                 15%

2. 出勤率                              10%

3. 课外作业                           30%

4. 课堂互动                           10%

5. 答辩与报告                        35%


主讲教师介绍

穆穆,大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中国运筹学会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现任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执委会委员,中国IAMAS委员会主席。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共同主编,《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副主编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等。主要从事天气与气候的可预报性、大气海洋动力学、资料同化、集合预报与目标观测等研究。建立了地球流体运动的若干非线性稳定性判据,提出了研究天气、气候可预报性的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大洋热盐环流、阻塞高压、北大西洋涛动、台风与黑潮等的可预报性与目标观测问题,为提高上述高影响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预报技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袁嘉灿,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项目和上海浦江人才计划。现任全球气候研究计划(WCRP)旗舰项目“Urban Environments and Regional Climate Change”工作组成员,国际SCI期刊《Asia-Pacific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副主编,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委员,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主任助理。北京大学理学博士。2014-2018年间在美国杜克大学和罗格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2019年在美国罗格斯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任助理研究教授。随后回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包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预估和机理研究,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评估。入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贡献作者,柳叶刀倒计时“气候变化与健康”中国报告主要作者。


编辑 | 彤忻

审核 | 周文 袁嘉灿


复旦通识教育
宣传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实践,关注国内外通识教育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