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后的消费观

情感   文化   2024-07-24 22:37   广东  

“很高兴与你见字如面”



点击上方图片听音乐

文字  |  怀左
排版  |  四月

前些天带孩子回陕北,出发前媳妇买了许多东西,孩子日常用的,还有防撞贴、爬行垫等一系列东西。奶粉我们直接买好,让店家发货过去;常用的玩具,我们找了纸箱子打包,到快递点邮寄。


别看就带一个小孩子,真让我有了一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感觉。


出发的时候,我们还带了推车,专门让我小舅子拿的,我背大包加大行李箱,还提前准备了小零食和小水果,想着孩子如果闹腾,就给他吃点。媳妇买了可以分开装奶粉的小瓶,我们带了保温壶,中途给娃泡奶粉喝。其他细碎的东西我就不再一一赘述,出一趟远门,带的东西可真不少。


我真就想到了古代的行军打仗。打仗可跟我们出去旅游不一样,咱背个包,撑死了拿个行李箱就可以出发,反正有钱就行,问题不大。行军打仗要带武器、带装备、攻城器械、大批粮草,中途还要救治伤员、修缮器械、转运粮食,真是难上加难。


干什么,都是一笔经济账呀!


于是我和媳妇聊,咱这些年的消费,和前些年完全不一样了。在学校谈恋爱的时候,真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去哪里玩规划个时间就直接去了,无忧无虑,吃喝玩乐。现在呢?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小娃开支、大人消耗,哪哪都是钱。再花钱的时候,不自觉考虑自己就少了许多,把孩子和家庭摆在了前面。


媳妇吐槽,生活就这么不容易吗?感觉根本停不下来。

我说都一样,大家都是被推着走的,咱知足常乐就好,努力在平淡生活中,争取一些属于自己的小自由和小快乐,其实也还行。


说到我自己的消费观,30岁以后,大变样了。


用一个关键词总结就是:实用第一


吃穿用度上逐渐不再上心,个人生活趋向于极简主义。理发出门左拐,十元一次的小店,上面简单一修,两边理短就行;护肤的话,从小到大就用的大宝,洗完、脸上稍微抹点,一瓶能用一年;衣服鞋子买得比较少,有的穿就行,夏天没事就穿个速干背心、大裤衩、拖鞋,凉快。怎么舒服、怎么简单,就怎么来。


以前我最喜欢买电子产品,没事就看手机、音响、耳机之类的东西,也买过一些贵的耳机和音响,不过就完全是玩具,玩一段时间就不感兴趣了。之前买了一个几千的耳机,想着是要天天听歌,可对物品的喜爱,真就终结于买回家的那一刻。


往后,都是递减。


玩过,然后,戒了。要说我现在最喜欢买啥呢?我喜欢买生活用品,什么洗衣皂、洗衣液、卫生纸、锅碗瓢盆、水杯、米面油等等。买这些东西给了我一种当后勤总管的充实感,家庭的运转也是需要运筹帷幄之人的,而我,就是我家那个还不怎么称职的总管,半个。


换个角度,这其实都是技能,来自于琐碎生活的知识。20多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天之骄子,两手不沾阳春水;30多以后我整日混迹于厨房与卫生间之间,变成了熟悉家务但还谈不上热爱的中年男子。


诸葛亮六次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做了六年家务,能混就混、吊儿郎当。


再说赚钱,真不容易:

财来如排尿不尽,稀稀拉拉;

财去如屎意奔涌,一泻千里。


上面这个比喻句,本来我想整点文艺的,比如小河流水、大海决堤啥的,但觉得还是不够形象。比喻的精髓在于接地气,也不知道怎么就写成那样了,想来我是离文艺青年越来越远了。


与之前的预设确实不同,但生活上却有了更多踏实的感觉。怎么描述呢?删繁就简吧,不会再去追求花里胡哨,也不会因为别人的鼓动而去买什么东西,就看自己的喜好与需要,特别喜欢的就买;一般喜欢的就先放购物车;别人说的多但自己确实不喜欢的就不理。从心出发,为自己立规矩,自由自在的感觉,油然而生。


要说我这段时间买的最满意的东西,我觉得就是上个月在某宝花了29.9买的速干无袖背心。方便溜达,更方便运动,我现在傍晚出门散步都穿这个,甩着胳膊,脚踩拖鞋,觉得老舒服了。在城市里生活有一个好处,就是谁也不认识谁,这给了我极大的自由感,让我有了穿衣自由的感觉。


我也会穿睡衣出门,衣服上有许多米老鼠。别人理解的穿衣自由,是想买什么衣服就买什么衣服,而我理解的,是我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不认识,就可以不在乎;

不要脸以后,人就会轻松很多。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熟人社会带来的压力,指指点点,如黑云压城;并且进一步理解了许多年轻人喜欢待在城市的原因,单单这份自由自在的感觉,就能让人舒展许多。


朋友问我带孩子难不难,我说难;花钱多不多,我说多,不过也都在承受范围之内,还好。我和媳妇约定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说四个字:问题不大,然后再去慢慢面对。怎么说呢,夫妻也是战友,彼此给到对方的信心,是无价的。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有一个人和你分担辛劳、分享欢乐,在苦乐交织的生活里,搭把手。


少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一份脚踏实地的扎根,30岁以后的生活日趋简单,然后在简单中逐渐发现最真实的自己。


具体到我给自己的消费,排除买菜、吃饭、水电煤气这些哈,纯花在自己身上的,平均一个月有一千就差不多了。孩子的东西,该花就花;咱自己呢,能省则省。当然我现在觉得省钱并没有一种苦哈哈的感觉,而是已经成为了自然,本能般,润物细无声。


我也在努力学着扮演父亲的角色。很多人觉得这玩意还用学吗?真的需要,什么不用学呢?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一生就是在扮演各种角色中度过的,这些角色,有一些普遍约定的责任和义务,但也有许多可自由发挥的空间。我本身并不是一个严肃的人,我希望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有趣的东西,把陪伴与参与融入日常生活的玩闹中,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多一些爱好。


有没有什么是我特别喜欢、且很想买的呢?

暂时没有了,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很可以的,就是这种简单、轻松与舒适,不与任何人比较,我很喜欢。


突然还想到一个点,就网上经常有那种消息,比如「年轻人做了什么,月入十万」、或者「95后小女孩辞职去做什么,实现了财务自由」、再或者就是采访一些人,问月入几万可以结婚之类的。刷到了会觉得真没意思,有些是个例,有些是假的,有些是为了制造焦虑。


在消费这一块,我觉得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咱们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点就好了,在能力范围内,让自己过得舒服就行。网上有太多传播焦虑的内容了,觉得用什么什么才是标配,一个月花多少多少才是好,哪有那么多标准,跟那风干什么。


而且网上有许多逻辑有明显错误的内容,我们也要注意识别。许多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其实毫无逻辑,比如「如果你不做某事,就会发生某某可怕的事情」,静下来一细想,两件事根本没因果关系。就像前面提到的一些常见的新闻,个例能代表普遍吗,别人怎么样咱们就能怎么样,或也要那样做吗?没必要。


说到逻辑思考,我最近正在读的一本《有毒的逻辑》,很适合提升我们的思考和辨别力,顺便推荐给大家。清晰易懂,好读,帮我们指出了生活中许多话语的逻辑漏洞。我读的时候就能想到许多日常口号和新闻话题,总有豁然开朗之感。推荐一下,需要的朋友自己去看。


最后说一句,生活是自己的,舒适、开心就好


30以后,我反而觉得更敢面对真实,松弛感更多了一些。



「送书」


评论区选一位同学,送刚提到的《有毒的逻辑》。

下一篇文章,揭晓幸运读者。


-End-


怀左
知其然,但也想知其所以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