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焦虑后,我找到了松弛感

情感   2024-10-15 18:16   广东  

“很高兴与你见字如面”


点击上方图片听音乐

文字  |  小久
排版  |  四月

大家好,我是怀左。


今天的文章呢,来自我的私教课学员@小久。相信很多人都曾因为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烦心,有过很多的焦虑,小久也一样。


她曾饱受情感、工作等各种困扰,但后面慢慢释怀,找到了松弛感,一起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分享她的文章,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启发~


文章如下:


01.


我是一个很容易受焦虑情绪困扰的人。


在朋友中间,我会不自觉察言观色,并去感受到别人的情绪,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会去思考半天,然后内耗自己。我在分析自己焦虑产生的来源时,将它归咎为过于依赖外在的评价体系,没有自我的内核。


就拿我在上学的时候来说吧,那时我就特别在乎成绩,其实也不是在乎成绩本身,而是在乎拿到一个好成绩后别人给我的认可,如果考得好,收到老师或父母的夸奖,我就会非常开心;考得不好,我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否定自己。


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一直去迎合别人的标准,不自觉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每次收到结果,没有办法真正的分析自己收获了什么,特别在乎失败了别人会不会嘲笑自己。这样的内耗下,焦虑不但不会解决,甚至会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越滚越大。


说心里话,我的自我价值感不强。


毕业以后,又开始面临长辈的催婚,去相过很多亲,大多都无疾而终,经历过相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很多时候并不仅仅看外在的条件,两个人能在一起要基本的三观一致,聊得来,毕竟将来要携手一生,在一个屋檐下,如果双方互相一点不喜欢真的也算是一场漫长的折磨了。


我对感情这件事一直比较松弛,觉得要想得到幸福还是需要耐心,不想结婚只是为了达成一个所谓的结果。但是这两年,我周围的声音越来越多,比如说女孩子年纪越大越不好嫁人,或者说婚姻都是凑合着过一辈子。这些观点听得多了,会动摇内心的想法,产生很深的年龄焦虑。


这种焦虑并没能帮我解决问题,反而让自身的状态越来越差,承担了太多的压力,整个人都没了精气神。今年终于下定决心决定摆脱这种状态,人生各有各的活法,仅仅用他人的看法评判自己,让别人成了自己人生的掌舵人,那就会看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


为什么我一定要去调整呢?因为在各种声音下,我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被一点点扭曲,全都被别人的观点包围,好像要谈恋爱的不是我,要结婚的也并不是我,让我觉得自己像被驱赶的人一样,一定要快速实现那个目标。那是我想要的吗?


肯定不是。


在不断的调整下,我现在已经能很好的在外在舆论和内心自我之间达成平衡,在我看来内心的自我是那座树根,而别人的声音是点缀的枝叶,树根向下扎的越深,汲取的能量才能越厚重,只有枝叶是不行的,风吹来的时候,摇摇晃晃,很快就倒。就像史铁生说的“生命的意义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我在努力调整中。



02.


像我以前做事的时候,就非常着急要结果。有了结果,我才能短暂的放下心来,没有结果,整个人就非常的焦虑不安,总往坏的地方想。没有一个正确看待结果的心态,时间一久,整个人老是处在负面情绪中,就会持续的不自信,也就衍生了很大的焦虑。


比如早些年以为自己热爱文学,经常去图书馆借一些书,但其实没什么耐心,拿回来匆匆地看一遍,就觉得自己了解了,扔在一边马上再读下一本,重量不重质。那时候跟朋友聊起天来,总是装得很博学,吹嘘自己多喜欢看书,但其实呢,根本就是一知半解。


真的说从这些书里了解到什么智慧或者感触了吗?其实没有。


等工作了几年,觉得这样的日子一眼忘的到头,没有什么新的进步,最关键的是自己也不喜欢,因为又忙又累整个人也被耗的没多少精气神,那时候想要有新的工作规划,想重新找一个清闲点的工作,业余时间读书写稿,跟领导说了辞职,但真正辞职了之后,发现现在的工作并不好找,有一段时间整个人躺在家里,特别迷茫。


那段时间每天在想,希望工作的事能马上解决,可是越着急越没有消息,整个人像热锅上的蚂蚁,特别慌张。恨不得结果能马上到来,这时候反应过来自己太焦虑了,得想办法让自己静下来,于是就又重新注意到那些书。


读的是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与《病隙碎笔》这两本,以前不太喜欢这类散文,没想到这次再读爱不释手。


他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悬崖的边缘,那么我就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当时读完这些话,心里突然变得很平静,觉得史铁生先生真的很乐观,每当生活的打击和意外到来的时候,他能用一种超然的乐观接住。


那个时候就想通了,很多事不能着急,因为急也没用。不管是读书,还是找适合的工作,匆匆的去追寻,只能够了解个大概,真正精的东西得沉下心来,等一等,先把当下的过程做好。


沉下心,不再那么关注结果之后,我发现每天都开始过得很充实,有时间的时候我就读读书,有合适的工作我也会去面试下,事情总要一步步来,而且当我关注过程之后,发现事情竟然变得顺利了很多。


后来经历的多了,也明白了更多生活的道理,比如做一件事就像种下一颗种子,不用过于期待它立刻长大,也不必过早的预设它开花结果,即使在短期内,会因为眼前的失败而懊恼伤心,但如果用更长的时间做土壤又说不准什么时间又会产生别的用处或者枯木逢春重新生长起来。


我现在面对低谷期就不会再去想太多,也不去想这件事能带给我怎样的结果,我的目光开始盯在做这件事上,把事做好。像养育一个孩子,该磕碰的自己去磕碰,该经历的去自然的经历,时间到了,也就顺理成章的成长了。


03.


我的焦虑也经常会来源于生活上突然的改变,因为我本人很没有安全感,所以就很讨厌这些不确定性的事情出现。


比如我最近因为工作只好去另一个城市,与我熟悉的居住地告别,我在另一个城市马上会变得很惶恐很焦虑,身边的同事都是不认识的新面孔,我有点社恐,不知道怎么很快的跟她们去结识交流,所以就不能很好的融入新环境,整个人身上充满了排斥。


这样的状态折磨了我将近半个月,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身上绷着一股弦,特别没有归属感,那种不安和焦虑别说工作了,整个人都变得很恍惚。


我觉得自己这样的状态不行,跟领导请了三天假回家,回到家我就在思考,只有两条路,要么就收拾包袱回家,要么就鼓起勇气去解决焦虑这个问题,考虑之后,我决定给自己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去面对“焦虑”这个敌人。


首先是在自己的心态上做出调整,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让自己走出舒适区,之前在舒适区待习惯了,不太容易接受变化,现在必须明白,人生无常才是常态,不能老是躲着,不去面对,而且越害怕越焦虑。


给自己打好预防针后,再去看待生活中改变这件事,发现它也不一定都是坏事,新的东西总能带来不同的感受。长远的来看,所有旧的东西一开始不也是新的吗,要学会给自己一个适应的过程。


其次,就是去探查自己的内心,为什么这么焦虑?


发现自己焦虑其实是因为老是将安全感寄托在外物身上,比如觉得待在一个地方就是安全感,实际上是没找到精神上支撑的力量,没有内在的支撑,外界一有变化马上就会陷入焦虑。


于是决心去寻找一份能带给自己安全感的事情,并将它长期的保持下去,并且认定这份安全感要必须要来源于自己内心非常可靠的东西,只有扎根到自己身上的东西,才能汲取源源不竭的能量。


也是在这个时候爱上写作的,内心再次被焦虑和不安占据的时候,我便会尽量找个空闲的时间开始写作,这种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的感觉会让我立刻被安全感包裹起来。


跟我内心的读者对话的感觉又会让我期待共鸣,像很久的老朋友,能让我的心很快的平静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当内心有了更可靠的支撑点的时候,我对外物的依赖就会减少,内心也更有稳定性。


而且如果能够去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深耕下去,看到自己身上不断成长起来的力量,就能真正的获得自我认同的踏实感。


这种精神的支撑会让内心真正的强大起来,再去面对任何的变化也就不再畏惧,焦虑自然也就不会有了。


-End-


怀左
知其然,但也想知其所以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