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与你见字如面”
今天的标题,就是我这段时间最大的感悟,稳定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这里强调的稳定,不只是仅限于工作里,而是想说一种泛化的稳定状态。
在日常中,我们用稳定去修饰工作时,想到的好像都是体制内的工作,这其实是一种狭义的理解。说白了,我们努力工作,不都是为了追求稳定吗?有谁是为了追求朝不保夕的不稳定呢?
你可能说,我是为了高工资,或者为了学更多,可说到底,还是为了之后可以过得更好,生活安全感足一些,稳定性更高一些。所以大胆表达,稳定很好,稳定可以进一步催生更多美好,没人去主动追求不稳定。
以上,是工作与生活的稳定,具体到人的稳定,表现和做事的稳定,我觉得也非常重要。读《三国演义》时,我发现高手其实都求稳,而且越是高手,在与同等级对手作战时,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出现失误。
稳如老狗,简直是最高级的赞美!
因为大家的技战术差不多,那比拼的就是谁更稳、更有耐心,这时候但凡出现一个失误,被对方抓住,结果就可能满盘皆输。就像两个顶级狙击手,隔着老远对峙,藏得都很好,接下来就是拼意志力,谁动谁死,谁扛不住谁就先走一步。
高手对决,容错率低,失误是难以容忍的。以孔明第一次北伐为例,前面其实都还好,结果守街亭时,马谡给拉了坨大的,没办法,最后只能退兵。
接下来,以《三国演义》为底子,我带大家了解/复盘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几个关键点(不熟悉的就当了解,熟悉的可以当复盘)。
一、再看《出师表》
上学时学《出师表》,就记字词,然后背全文,至于里面提到的人名,诸葛亮写这玩意到底在干什么,我完全不懂,也不想懂。
但现在回头再看,只想感叹,丞相写得真好、真用心啊!明明可以享福,但一心为了蜀汉大业而努力,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另外作为一个长年写作的人来看,丞相的文笔真绝,精炼简洁、直击重点、基本没废话。可以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我带大家简单看一下。
注意,这个是丞相写给后主刘禅的。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篇就表明你爸创业不容易,咱不能忘了你爸爸的志向,而且只靠益州一个州也不行,咱们不能享乐,要看清大局,好好努力。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老叔我不在的时候,你在管理上要讲法度,要讲规矩,不要搞小团体,别天天和宦官鬼混,听话照做哈。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你这些没问题,你就放心用,文武班子都有,有事就问他们。
亲贤臣,远小人,记住哈!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你爸对我很好,士为知己者死。
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北伐中原,统一天下,兴复汉室,这是我之后的奋斗目标。
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把北伐大业交给我,你给咱守家,咱叔侄俩一起努力吧。
7、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写到这里,叔也哭了,回头见,孩子。
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没用他的,然后一直被讨论到现在;而且因为第一次北伐失败了,所以人们会琢磨,也许用魏延的,有一定成功几率。
来看一下「子午谷奇谋」,简单来讲,有几个关键点:
1、走小路,急行军,带5000人,魏延觉得十几天就可以到长安;
2、魏延到了以后,魏国将领必然望风而逃,吓尿了;
3、然后丞相率军用二十多天赶赴长安,一举拿下。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1、能不能行?
问:
十几天能到吗?
到了魏国将领就会被吓跑吗?
行军路上难道魏国这边就探听不到吗?
即便占领了长安,孤军深入能守住吗?
粮草能跟得上吗?
……
可以看出来,有一定成功几率,但很难。
2、魏延的计划,与诸葛亮的战略不符。
丞相多次北伐,都走岐山,如果他要直接打长安的话,走岐山干什么。
第一次,走陇西大陆,往现在的甘肃方向走,拿下了安定、南安、天水三郡。可以看出他的第一步,不是往关中方向(陕西方向)进兵,而是往凉州方向(甘肃方向)走。
可以猜出他当时的战略,应该是布下疑兵,让敌方误认为他要往长安走,然后抢夺先机,往凉州(甘肃方向)走,卡住咽喉(比如街亭),然后慢慢吃掉并消化凉州。这样后期有了两州之地,再逐步往关中方向(陕西)推进。
可以看出来,丞相的战略设计,讲究一个稳扎稳打。在大战略上,魏延的计划也和丞相的不同,所以不采纳。但当时不能明说,说了以后,难免会被泄露出去。
为什么想拿下凉州呢?
结合丞相出道前的《隆中对》看,当时他设计的是拿下荆州、益州,结合两州之地,慢慢发展,然后等机会,再进行统一大战。之所以指明是荆州和益州,是因为这两州有机会,而且位置都很好。但后来荆州没了,只靠益州,地方又太小,光资源的运输就费劲,如果能拿下凉州,将再次占有两州之地。
再次可以看出,诸葛亮做事,求稳。
瞄准凉州,还有一个机会,即看曹魏那边的部署,有一个大问题,前期在西北方面部署比较弱。说明他们也没想到,蜀汉只有一个益州(天下十三州,曹魏占据九个),竟然还敢主动出击。
所以丞相看准了凉州,先用疑兵,让他们以为他要直接往关中打,结果他主力开往了凉州方向。在收三郡的过程中,用了许多智计,反间计、离间计、各种对人心的揣摩,快速拿下,《三国演义》中写得很精彩,大家可以自己看。
拿下三郡后,接下来魏这边已经反应过来,往过扑。那么首要的,就是关门,即切断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东边阻挡魏军救援,西边继续消化凉州。吃下去以后,再回头往东打,会好很多。
而此时的这个咽喉,就是街亭。
第三,街亭的丢失
司马懿反应迅速,带兵猛扑过来,这边诸葛亮选人,守街亭。
刚讲过了,诸葛亮的战略,是守住咽喉,有了关门效应,之后慢慢消化凉州,打基础。
所以他选人的时候说:街亭很小,但非常重要,如果街亭丢了,咱都得玩完,谁愿意去呢?这个时候马谡站出来了,胸脯拍得很响,表示小意思,一定没问题。
后来诸葛亮选了马谡,可以说,这是选人上最大的失误。
其实可以用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听话的多,想立功的也多,但诸葛亮力排众议,就是选了马谡。马谡是他的自己人,他想给马谡一个立功的机会。
我估计当时下面的人都开始骂娘了,背地里骂得更难听,就像我们现在骂老板一样,说丞相真是……怎么选了那个玩意……只顾自己人啊丞相,太不够意思了……烦死了……
诸葛亮敢选马谡,还因为给他想好了标准答案,让马谡直接抄就行,另外还选好了具体干活的,一系列后手,如果按计划走,应该是0失误。
还叮嘱马谡,当道下寨,使敌兵急切不能偷过。
注意这里诸葛亮说的,不是让他打败敌兵,你只要守住即可,不要让敌兵快速通过。
没让你去主动出击,更没让你玩花活,防守就可以。
可马谡呢?
非要想玩个大的,可惜,拉了个大的。他想的是要直接干死敌兵,想一下子立一个大功,全歼敌人。于是发挥他的创造力,上山扎营,心里想如果敌人来了,他将带领手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冲下来,直接干翻敌人。
结果,被张郃带兵断了水源,后期马谡扔下部队跑路,街亭失守。
为什么街亭这么重要呢?
就我刚才讲的,诸葛亮要拿下凉州,街亭是重要关口。守住,让魏兵一时半会进不来,咱们拿下凉州,站稳基础,和他们干。但如果街亭被魏拿下,那诸葛亮带的兵,就成了孤军,后续粮草、后援全进不来,有可能直接被包饺子,所以不得不退。
街亭失守,满盘皆输呀!
可惜呀可惜,标准答案都写好了,马谡非要直接在试卷上拉个大的。让你学开车,你刚上去就想漂移,怎么不上天呢。车毁人亡。
四、小小复盘
保持内外稳定,非常重要。结合《孙子兵法》,我对其中的一个智慧——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简单来讲,即咱自己稳住,防守做到无懈可击,这是我们自己的功课,必须要做的;胜利呢?胜利不在于我们多努力,而是「以待敌之可胜」,即敌人出现失误,出现破绽,给了我们机会,然后我们抓住。
当然也要分场景,如果面对的是菜鸡,或者简单的事情,那直接碾压就可以。如果面对的是高手,或者是需要长时间的难一些的事情,无法直接碾压,就需要练好内功,慢慢等待。
等待本身是一种智慧;减少失误,也是大智慧。
对我生活的直接启发,即经常提醒自己:平心静气,练好内功,稳扎稳打,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