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逆行人生》后学到的一个点

情感   文化   2024-08-14 22:20   广东  

“很高兴与你见字如面”


点击上方图片听音乐

文字  |  怀左
排版  |  四月

今天下午去看了徐峥的新片《逆行人生》,看完后的感觉比较复杂,有比较真实的地方,比如让我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外卖员这个职业,但也有一些太刻意的点让我觉得不适。


不适的点,比如一开始,在很短时间内,主角,40多岁的程序员,失业。


接下来呢?老爸中风花了几十万,家里老婆一直当全职太太,孩子要准备上一年几十万的国际学校。另外一开始用的那种快节奏压迫感很足的音乐,让我觉得有点接受不了,困难就困难么,咱别一下子就整一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氛围。


而且就他们家的那个经济配置,给我一种强行装叉的感觉,就一个孩子,还有老人帮忙,两个人去工作不行吗,非得一个人硬扛?


然后,主角失业后,两个月没找到工作,瞒着家人,最后实在绷不住了,和老婆说了实情,转战去送外卖。完全可以早点说,而且工作这么多年了,工资也不低,家里的储蓄实在是不符合实际。


去送外卖后,几个月的时间内,他从小白变成了单王,最后觉得不可能一直做单王,一家人把大房子换成了小房子,主动减轻了经济负担,强行圆满。


大概就这么个情节,细节上我就不再剧透了,网上的评价褒贬不一,当然让我说的话,很多地方确实是太刻意了,但看完多少也有些感悟,也能有所启发,我就集中来讲一点吧——家庭经济


家庭是一个组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营家庭我们需要考虑基本配置,考虑进项、出项、储备、意外等等。


电影中主角一失业,即便没有他爸爸生病的事情,经济看着也就很快垮掉了,说明储备不足,应对意外的能力也不强。


有几个细节,展现了最初一家人都是强行装大的感觉:

1、主角失业,藏着,不说,硬装;

2、主角爸爸大喊,我培养你上同济,就是让你去受苦的吗?

3、主角老婆说,房子是咱们的底线,不能出;

4、本来经济配置也一般,非要送孩子上国际学校。


然后就有了电影里刻意展现的一系列惨样。虽然有很多故意煽情和制造焦虑,但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1、不要装叉,量入而出;2、一定要有储备。


具体到我们家。我一直以来的思路就是稳扎稳打,原因一方面是咱起步比较低,从农村走出来,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也没什么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就是我做事的习惯,比较喜欢稳一些,这样每一步下去,自己心里都是踏实的。


就拿我们买房子这个事情,对当时的我们来讲,西安的房子也不便宜,很多地方起步也一万五一平。挑选的阶段看了很多,确实有很多心动的,但价格实在美丽,虽然努力一下也能上,但最后想了想,还是保守一些,在能力范围内比较好。


什么叫能力范围内呢?

就是买了以后,还贷没那么大压力。


最后买了一个地理位置还算可以的二手房,考虑因素如下:


1、现房,不用等,直接装修,通风半年,最晚一年就可以住。如果是期房,很多要等三年,好了以后再装修、通风,四年过去了,而且中间还要一直租房,交房租,多花不少钱。


2、价格适中,属于我们能接受得了,而且没太大压力的。这样即便在经济有些紧张时,也不会觉有重压,反正人生还长,后面想换了慢慢换,实力有限,没必要追求一步到位。一开始就背重担,反正我是受不了。


3、地理位置也很关键。我们住的这片,生活方便,离地铁、医院、商场比较近,而且周围小商铺很多,也有几个菜市场,有烟火气,适合生活。之前看的一些新房,位置稍微有点偏,看规划是挺好的,什么时候能起来,咱也不知道。


现在买了四年了,贷款也提前还了一些,压力比那时候更小了点。那时候也有人建议直接上大的,年轻人就要背压力,但我不同意,因为背的人是我们自己,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强行装叉。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自己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人生漫长,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压死,杠杆也不能太高。


读《毛选》时,我觉得教员论述的游击战法,就很适合我们个人的生活,比如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听起来很简单是吧,但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就和别人比较,要做到完全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路,还是很难的。


比较的原因是价值感,而我们的价值感,大部分要向外求。一比较,就想压别人一头,别人好,咱也想跟上,而且想更好,一来二去,负担就上去了。但许多东西真的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吗?可能也不是,很多都是为了给别人显摆,以凸显自己价值的。


人就这样,活在了比较之中。


在这两年的消费上,我个人主张也是实用为主


有用,能买得起的,那就买;没啥用,但心动的,等一等再看;不盲目比较,不跟风买东西。时间一长之后,我自己的消费欲望就降下来了。之前我在文章里也写过,很多时候买的都是家用品,手机之类的,能多用就多用。比如我现在用的手机,还是20年买的mate30,还可以,前两天我换了一块新电池,感觉还能再战几年。


当然,站在整体角度看,肯定是希望消费越多越好,但具体到咱个人,还是那个战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没必要硬撑,一定要留余地,根据自己的实力去看。另外拉长时间线,有些东西晚点也没啥,又不着急一时三刻的,咱打持久战呗。


我真有了一种感觉,在这个大讲经济的时代下,我们内在的许多本真反而被遮蔽了。做选择的时候哄哄闹闹,大多时候都跟着别人走,很少能静下来思考一下,哪些真正适合自己,哪些其实没必要。车、房、孩子教育、各种花销,都值得思考一下。


还有个感受就是,置身于人群中,想坚持主见,真的需要勇气,有时别人一起哄,咱就容易受不了。但我还是坚信一个点:日子是自己过的,要更关注自己,实事求是。


回到家庭经济的整体思路上,我的思路就是:1、统一思想;2、量入为出;3、有一定储备(抗风险);4、持续努力。


为什么把统一思想放最前面?因为家庭成员在大方向是统一的,无论是相处还是做事,才会和谐。想法不统一,做事别别扭扭,做决策就很麻烦。统一思想也是不容易的,需要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根据社会变化,具体去调整。


就分享这么多吧,电影好坏搁置一边,对咱自己有点启发,也算值得了。


-End-


怀左
知其然,但也想知其所以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