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才是最毒的鸡汤

情感   2024-11-09 21:56   广东  

“很高兴与你见字如面”


点击上方图片听音乐

文字  |  怀左
排版  |  四月

今天有个00后读者和我聊,说现在的工作都不好找,考公考编考研也难,然后他以为我是70后还是80后,说你们那个时候真好,大学毕业就可以分配工作。尴尬,我先解释说自己是90后,真离开学校也就不到六年时间,再强调工作早就不管分配了,也就小时候听人家那么说。

 

但我们那时候听的,和现在小孩描述的,可不是一回事。在工作包分配的年代,许多人是不满的,觉得没有自由,分配的工作自己不喜欢,或者地方不想去,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当时很多人其实是向往自由的,幻想什么时候能自由找工作,不希望再被统一分配。我估计,反抗的意愿,就和不喜欢包办婚姻一样强烈。

 

当一个时代被过度浪漫化的时候,说明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人们只能靠幻想去涂涂抹抹。

 

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瞎琢磨下的,大多不属实,而且乱想就容易加滤镜,觉得没得到的有多好多好,殊不知事物都有两面性,单单想到好的一面,是靠不住的。这就类似爱情的浪漫化,觉得找一个特别好的人就能如何如何,先不说特别好的人会不会爱你吧,即便在一起,人家也不能心甘情愿一直伺候你吧。

 

还有一句话,也比较有意思,就那个从前车马慢,什么一生只爱一个人那句。很多人在网上说,意思是过去的时代好,现在的人不行,谈的都是快餐式的爱情,进一步引申,就说年轻人太浮躁,对感情不认真。我在想,以前的人就高级、专一、吃爱情大餐,现在年轻人就那么糟糕的吗?不同意,反正我是不同意,谁不喜欢吃好的呀,而且我觉得人都差不多,只不过是环境影响下的产物而已。过去的人处在这个时代,就还是那个样子吗?

 

有一个类似的事情,网上有许多像实验一样的视频。有人拿快餐给长辈吃,结果长辈吃得很香;再说现在每天玩手机最多的群体是哪一波,可能不是咱们,而是咱爸妈。我看他们没事就抖音快手拼多多,走路上要放霸总或者修仙小说的音频,一躺下就看各种奇葩短剧,睡前还要开着台灯把小说的字调最大,盯着手机瞅半天。如果没记错的话,咱小时候爸妈总说不要乱玩,要好好学习,怎么娱乐方式一多,他们玩的比咱们还要疯呢?

 

再换个场景,咱当爸妈了,教育孩子也是不要乱玩,少看手机,好好学习。话音未落,赶紧找个角落,快把刷一半的视频拿出来。孩子听的时候,也觉得爸妈一本正经,好像他们从来不玩似的,没成想,这波父母都是小时候玩最野的那一波,说归说,做归做,完全不是一码事。你看,说法和事实好像永远都对不上号,总有那么多的大道理,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真相。

 

多说两句「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浪漫时代”,我推荐一本小说,陈忠实的《白鹿原》。当然小说中有许多是虚构的,但过去的时代,其实根本就不宣扬爱情。爱情具有破坏性,反而会破坏乡土世界的稳定,在当时其实会被人为扼杀。二十一世纪的乡村,爱情与婚姻有多美吗?也不见得,村里光棍一批又一批,离婚率只高不低,还有流动骗婚小集团,骗了一家又一家,而且彩礼是真不低,随便一说就是六位数……

 

想起了教员那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样看来,鸡汤其实还好,假鸡汤才是可恶的。我们成长路上听过的,曾经激励过我们的句子,后来等我们真正经历了类似的事情,才发现假的不能再假。比如我小时候听村里人说最多,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不行,他们只知道花钱,寒门才会出贵子。额,额……咱小时候是真信啊。还有写在课本上的许多话,爱迪生的,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小时候看这句话,就觉得热血沸腾,努力吧,咱都是天才。事实上,人家爱迪生后面还有一句,指明了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都是谁断章取义的,拿半句话哄我们,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书上还有什么华盛顿家的樱桃园,小华盛顿砍了之后,父亲过来教育他。后来听说,也是编造的……真是,糟糕的家伙。

 

还有一句经典的,如果你觉得岁月静好,那一定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现在大家都清醒了,会反过来说:如果你在负重前行,那一定有人替你岁月静好。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只能喝假鸡汤呢,是不是鸡肉都让别人吃了?我们喝完,然后鼓励自己,一定会吃到鸡肉。如果只是鸡汤,也就算了,好歹也有点营养,你整那么多科技与狠活弄的假鸡汤,实在太可恶了。

 

真的,我现在发现了两个道理:

1、我们听过的很多事情,都是只知道名称,模糊的概念,并不知本质、原理与运行规律;

2、过度浪漫化,才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最大障碍。

 

昨天有个小我几岁的学妹和我聊规划,说她毕业后准备先签个学校,干几年不满意的话再去别的地方,反正随时都可以改。我说你先打住,先不说你工作几年就几岁了,当你习惯了一个环境后,你还有没有心力去别的城市,如果你已经在那里结婚生子,你要拖家带口去哪里呢?然后我又给人解释了一下,我说不是说没有随时换地方的可能,肯定有,但考虑这种重要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尽量多参考现实,不要只用现在的眼光和生活,去评估未来。你不可能永远是学生,参加工作后,生活要复杂很多。

 

为什么强调这个点?18年之前吧,经济一片大好,各种事业看起来都是蒸蒸日上,我们那时候聊未来,一个个慷慨激昂,都有纵横天下的感觉。思路也简单,今年挺好,明年更好,未来好上加好。这种觉得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思维,接下来呢?三年疫情,现在呢?和当时完全不一个状态。当时的新闻,每天宣扬的是什么95后小年轻,一个月赚十万都不满足,现在成了消费降级,公司裁员,社保交不上,大学生成了“三考青年”。(考公考编考研)

 

昨天和那个学妹聊到最后,我说咱来点大实话,考虑问题还是现实一些比较好,越早现实主义,也许越能用好手里的牌,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做选择的时候不能只看别人的选择和结果,也要看别人手里的牌和兜底的力量,就像比尔·盖茨,人家虽然休学了,但休的是哈佛大学对不对。

 

现实一些,也挺好的。


-End-



怀左
知其然,但也想知其所以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