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央视新闻的小伙伴,一定注意到最近央视平台有个比较反常的事,一直在推荐一部叫《黑神话.悟空》的游戏,乃至外事部门都被问及此游戏。其反常之处在于,这应该是央视第一次在推荐一款游戏。我不怎么玩游戏,游戏水平也一直停留在单机红警档次,因此本文并不打算讨论游戏,其内涵中值得央视推荐的技术层级和文化层级也不是一两句可以详细论述的。而更有兴趣的是,现代的人们对悟空这个形象的理解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像是对每个人生命历程的诠释。——你咬着牙走了很多路,一定很不容易吧。
网上看到有人留言,中年人真不能看《西游记》,在没能取得真经的时候,就有了悟空的烦恼、猪八戒的肚子、沙僧的发型、唐僧的唠叨,而最为关键的是离西天真的越来越近了,书里的人横竖越看越像自己。我是小学三年级左右第一次看完西游记的小说,在辅之每年暑假必播的电视剧,当时对孙悟空的理解非常单纯,就是无敌一样人物,没有惧怕、没有烦恼,快意恩仇,还没有作业。后来很多年对其理解不断变化,直到也成为一个开始白头发的中年,在生活的喘息之间发现,原来那个身披金甲无所不能的大圣可能并没有那么如意,他也会悄无声息的经历每一次崩溃,心如刀绞的做出艰难选择,又在黎明天亮前擦掉泪水去迎接新的日出。他可以是悟空,可以是很多人,也可以是自己。
就像你在成为中年之前,一定会有很多人去教导你,如何接受现实,如何随波逐流、如何精致利己,然后再讳莫如深的教你学一些不太阳光的东西。如果你选择抗拒,也一定会被给予一个不成熟的定义,再轻蔑的告诉你还需要修炼。直到你跟上他的车,成为他一样的同路人,这也是为什么中年人总会被贴上油腻标签的原因。
只是,事实上会有很多人或多或少的会选择接受一些、抵制一些、保留一些,并不甘心做一个复制品。他们选择接受和理解,也可以违心的抛弃曾经的自己,但无法完全顺从。就像西游记里离开五指山的悟空,在明知能力不足以搅乱天宫后,选择接受并开启了取经之路,也许他始终不认同取经之路的意义,还是会选择上路。这是一个中年人的成熟,但并未因这些“历练”放弃之前的自己,即使这个坚持的过程并不那么容易。
之前读书时,一直奇怪为什么孙悟空会称唐僧师父,毕竟唐僧能够教悟空的只有佛学,但恰恰佛学应该是悟空最没心思学的,因为如果一心向佛也不至于跑去偷人参果、不至于一个求佛的人和道士拜把子、不至于处处与唐僧价值观相悖,以他的性格心气绝对不会屈身一个肉身凡胎之下。直到后来,明白他只是被中年化了,而这只是取经的一部分。
我也相信在悟空心中真正师父只有一个人,菩提祖师。那是一个在他出生后无父无母、风餐露宿时给与他温暖,助他成长的人。虽然后来的取经之路,让他不能像对待唐僧一样随时口称师父,但却一些深埋内心。可以打上凌霄、可以下搅深海的齐天大圣,在五庄观面对不能解决的挫折时,他想到的不是佛法,而是回家。那一刻,无不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坚持与脆弱。
即使取经路途不顺,依然理解和接受这种安排,并努力把一切做到最好。这就是中年大圣与青年大圣最大的区别,不再有一怒冲凌霄的怒气,而是在无能为力的前提下,取共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并努力完成它。你终于发现,中年大圣其实比青年大圣更有魅力。
旅途中的悟空,就像一个不愿被时间定义的中年,始终愿意留点最初的影子,即使会油腻,但某一刻他还是会金光奕奕,还会是那个齐天大圣。这个过程困难又美好,就像人们慢慢理解的悟空一样,保持热爱,懂得、接受,但也会坚持。
▼林深时见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