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也许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机交互平台,你提出各种需求,世界给予你各种反馈,那些遇到的人不过是类似游戏里的NPC,那些发生的事不过是一场场需要用力过关的剧情。每个人都站在自己世界的圆心,用自己的方式开启主角视角去完成剧情,也在不断的调整路径,希望的只是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自己。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需要的是不断的更改方向,这注定会是种常态,就像有人突然从刑检去了案管,以前总不想提案卡,现在总要提案卡。
时间会变,你也是。
大学读法律时,我们会学很多课程,后来才发现从事法律行业唯独缺少的课程是情绪管理,无论最后具体从事哪个职业,如何不轻易崩溃或者说不被发现的崩溃,如何做情绪管理的强者,如何可以自由的从负面情绪中摆脱而不为难自己,才是最为需要学的。
一个问题回答五遍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答案不够好,如果是十五遍可能会觉得烦,如果是二十五遍可能就会焦虑烦躁,而如果是需要回答很多这样的问题这个情绪积累就会指数增长。再如果问问题的人情绪不好,那么难度系数就直接飙升至地狱级。我们安抚世界,却唯独没人安抚自己。
法律实际上就是解决拉扯的问题,不同的利益方从各自角度强调自己的利益,再指责一下对方的不义。司法者就站在中间成为被拉扯的一环。问题是司法者需要站的是中立角度而不是某一方的角度,于是就一定会有些主张不被认可;而当事一方站是自己的角度,因此就容易会不认可对方主张以及不认可司法者不认可自己的主张。以后的事就容易想象,被拉扯的事一直拉扯,被拉扯的人无限跌落。
此外案件本身也会传染情绪。会有人说处理案件不应该有太多共情,如果太共情不仅影响效率,反而会给自己制造麻烦,甚至是风险。对此不予认同,反而认为司法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当你视被侵害小姑娘身上的伤存在自己身上时,当你看到被骗光养老钱的老人是自己家老人时,当你感受新买物品被盗时,就可以明白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光芒和司法的分量。只是,黄皮白纸的案卷,看上去冰冷无感,沉默无情。但实际上却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或愤怒、或哀伤、或激动、或傲慢。所有的内心所想,行为所成最后都会通过文字的方式宣泄表达,有的成为控诉、有的成为供述,还有的已经被命运捉弄的疯癫乱语,不知所以。
所以案卷是有情绪的,只是情绪一定会传染,第一个被传染的人就是翻看卷宗的人。那些情绪会积压在内心,有的可能几天都挥发不出来,有的甚至一生都难以平复。
无论是应接不暇的案件、还是永无止境的拉扯、再或者案里人的共情,以上种种最后都会汇集到自己这里,成为情绪的低点,而不快乐的法律人一定很难有好的法律成果。所以一定需要为自己寻找情绪出口,或独自旅行、或闭门读书、或球场宣泄,甚至是做一些很傻很无聊的事,去学着情境脱离和短暂遗忘。
你治愈世界,还要学会治愈自己。
▼林深时见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