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嫌弃嫌疑人的人,可能就是他的同伙

职场   2024-10-15 19:04   安徽  








从戏剧文学的角度,故事撰写的人物越是鲜明、剧情冲突越是尖锐、呈现的矛盾越是意外,戏剧的吸引力就是越突出,往往可以成就伟大的文学作品。于是你会看到很多畅销文学都是秉承了这个原则,习惯在明线的冲突之外,还会再铺设几条暗线,体现出矛盾无处不在的哲学道理。

刑案不是戏剧,却无处不演绎着戏剧。

共同犯罪,不代表是完全的共同利益,也会出现对“合作”对象的鄙夷,最嫌弃嫌疑人的人不一定是别人,可能就是和他一起作案的人。就像小时候看动画片,很多场景里“坏人”一方都会埋怨自己一方的人,然后再锤几下自己的脑袋,质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个货。

曾经有个盗窃案,两个人去建筑工地盗窃电缆,一个人进入场地实施盗窃,一个在场外望风。之后二人携带盗窃所得的电缆去销赃。甲还是非常有经验的,特地寻找城乡结合部无固定地址的移动收赃人,并只收取现金,目的就是隐瞒销赃金额,让今后查无线索。本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不想乙为了防止甲欺骗自己隐瞒款项,偷偷地记下收赃人的电话,然后就是被侦查发现。最后金额查的很准,收赃人也查的很准。甲计算了很多,唯独没有计算到乙这个“大聪明”。

另一个盗窃案,两个人一起盗窃电动车,轮流盗窃、轮流望风,得手后就骑车当日销赃。盗窃手段是甲教给乙的,只是犯罪有时也需要看“天赋”,乙学的很认真,但是学的结果对不起他的认真。每次盗窃总弄出很大声响,动辄报警器鸣笛,直到被发现抓获。提讯时,提到乙时甲一脸无语,想说什么又不知如何表达,眼神里充满嫌弃。

有次庭审,在调查归案经过时,一个被告人一直坚称是主动投案的,称书面的归案经过有误,要求认定自首。法庭上他说的很诚恳,整个细节十分完备,当法官准备就该问题详细询问调查时,身边的同案犯说了一句,“还是老实说吧,我们没跑掉一起被抓的”。

庭审最后陈述环节,是见到泪水最多的地方。不管是否真诚悔过,很多都会对自己的行为的认识、人生过往来个复盘总结,表现的很痛恨之前的自己。再以极大的诚恳请求法庭看在父母家人的面上予以从轻处罚。只是时间长了,总可以看到例外。就如对自己行为及反思闭口不谈,只请求法庭严惩站在身边的同案犯,理由是为国家除害。

看上去是故事,也不过是很多人人生的事故。办案多了就会深刻领悟,刑法里的共同犯罪,只是犯罪的共同,不是利益的共同。只要认真分析总能在他们之前发现如戏剧矛盾一样裂痕冲突,这实际也为发现案件的真实提供一种思路。

没有完美的犯罪,愿天下无案。







林深时见鹿



 

一半烟火以谋生    一半清澈为热爱


律检小北
漫画 法律 人间 一个法律说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