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叶嘉莹去世,最多的讨论不是围绕她挚爱的古典诗词,而是“称叶嘉莹为‘先生’是否厌女”这一无数人讨论过无数次的老套话题。
这一争论我看过至少二百次了。大家可以讨论,但次次都吵得不可开交,属实有点没必要。支持或反对的两派,其实都有明确且站得住脚的道理。
此“先生”非彼“先生”,尊称叶嘉莹为“先生”,是取“经历丰富博学多识”之意,是自古以来的尊称,而能得到这一称谓的人,无论男女,都很稀少,得足够德高望重才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称其为“先生”,并无不妥。这里的“先生”不是“先生女士”那个表示性别的“先生”,实际上“先生女士”是近代才有的说法,把新旧说法混为一谈,因为新的就否定旧的,此举是否必须和正确,其实还有待商榷(就像语文教材废除了很多汉字的古音,或者念错的人多了就干脆将错就错,这些做法也一直存在争议,有争议就意味着不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判断对错,或者根本就无所谓对错)。
很简单,老派的人用旧说法,新派的不满意,用新说法就好啦,都有道理,没必要掐架,更不必动辄扣一顶重男轻女或厌女的高帽子。实际上,愿意谈论叶嘉莹并尊称其为“先生”的男士,据我观察,已经是对女性比较尊重、对叶嘉莹有一定了解的人了,这样的人,是可以拉拢团结的好对象呐,可别气势汹汹地把他们推到敌对阵营喽。
只要是好意,是出于尊敬,就没必要咬文嚼字上纲上线,有话好好说,别乱扣帽子,更别乱骂人。这是我在无数场合提过无数次的观点。如果咬文嚼字吹毛求疵之风不停息,大家你挑我、我挑你,结果只会互相消耗乌烟瘴气。
我现在就暂且化身站在道德制高点且极具攻击性的杠精,给各位演示一下哈。
你说“叶嘉莹先生”,我可以义正辞严地挑刺儿:凭什么有着突出成就的女性才能得到正常成年男子都有的称谓,这是厌女,是重男轻女,我要打拳!
你改口说“叶嘉莹女士”,我还是可以义正辞严地挑刺儿:叶嘉莹老师知识渊博,名满天下,为推广古典诗词殚精竭虑,奉献一生,如此高风亮节,只用区区“女士”二字,如何体现对她老人家的敬重!
最后你不敢加称谓了,只说“叶嘉莹”,我照样可以义正辞严地挑刺儿:喂,人家是大前辈,古典诗词界最有造诣、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箪食瓢饮清简度日却将毕生积蓄数千万捐给教育事业,多么伟大的人啊,你怎么可以直呼其名,有没有基本的礼貌!
各位,发现了吗,当我们咬文嚼字,引申附会,无论如何,都是可以挑毛病的。而互挑毛病的风气如若越演越烈,最终结果只会是每个人的表达都越来越困难,每个人都得小心翼翼地讲话——总有人能找到杠点,总有人能乱扣帽子,一不小心就成了思想犯人,谁能不怕不躲?
我看过叶嘉莹写的好几本书,也看过她的纪录片。她给我的感觉是个低调谦和、心胸宽广的人,对曾经家暴过她的丈夫也很淡然,没有太多怨言,一笑了之(这不是软弱,是因为她有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当然也不是说其他被家暴的女性都得跟她一样逆来顺受,该反抗还是要反抗啦)。除了她一生挚爱的古典诗词,别的她都不会滔滔不绝,更不会咄咄逼人。如果大家真的尊敬和在乎叶嘉莹,请关注讨论她最热爱的古典诗词——她最爱的诗人是谁,最欣赏哪一派词人,哪些诗词在她100年的浮沉人生中给过她精神抚慰,当代人研究古典诗词的意义又在哪里……多讨论讨论这些吧,叶嘉莹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更希望大家把更多精力放在她所热爱的领域和事业上。
对了,叶嘉莹最爱的诗人是李商隐。李商隐有一句诗,我们都很喜欢——“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在痛苦哀婉中仍有一种向上的仰望和超越。
不要在泥沼里撕咬,看看最高的那朵花,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