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易伟/曾中一课题组 Green Chem.:无需外加电解质的电催化不对称C−H功能化精准构筑N−N轴向手性

文摘   2024-11-06 18:00   湖南  

第一作者:蔡佳婷,李林宰

通讯作者:曾中一,易伟,黄玉刚

通讯单位: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DOI:10.1039/d4gc04390a

有机电催化QQ群: 692419836

研究背景

电化学有机合成以廉价易得、安全无毒、洁净无痕的电能驱动化学反应,有效避免了昂贵、有毒/危险且产生废物的化学氧化剂或还原剂的使用,是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合成技术。此外它还具有电流/电位可调可控、易于放大生产等天然优势。融合电化学技术与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C−H官能化,既可利用过渡金属作为媒质调控电子传递的策略,探索电化学反应中化学/区域/立体选择性难以控制的问题。尽管电催化不对称C−H官能化为精准构建中心手性、C−C和C−N轴向手性、平面手性及固有手性化合物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合成策略(图1)。然而,目前已报道的策略都需要化学计量的支撑电解质。

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在电化学C−H官能化方面的工作积累(Nat. Commun.202415, 7428; ACS Catal.202111, 6626),并考虑到N−N轴向手性化合物在化学、医药及材料科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该团队发展了绿色温和的电催化策略实现不对称C−H官能化构筑N−N轴向手性化合物。该方法无需额外添加化学氧化剂、电解质及碱,氢气作为唯一且有用的副产物;该策略适用于13种炔烃的不对称高效转化,为N−N轴向手性类药骨架的高效筑建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后续基于此类轴向手性化合物库的生物活性分子筛选提供了物质基础。    

本文要点

1. 发展简单易得的Co(II)/Salox电催化系统,精准构筑N−N阻转异构体;
2. 反应无需额外的支撑电解质和碱,从根源上减少化学废物的产生;

3. 可用于13种功能化炔烃的高效转化,方便后续的多样化转化。

图文解析

图 1. 电催化构筑N−N轴向手性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该团队首先选取具有挑战的2,3-未取代氮杂吲哚的苯甲酰胺1a与二苯乙炔(2a)在带有GF阳极和Pt阴极的无隔膜电解槽中反应(表1)。令人高兴的是,当Co(OAc)2·4H2O和Salox-9作为催化组合,NaOPiv·H2O作为支撑电解质和碱,在加热的2,2,2-三氟乙醇(TFE)中2.0 mA恒电流电解,以40%收率和96% ee获得了N−N轴向手性异喹啉酮3。较低电流密度、较少的NaOPiv·H2O以及氧气氛围条件下均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对照实验证实了钴盐和电流对该氧化反应必不可少。出人意料的是,NaOPiv·H2O的添加是非必须的,这一现象非常有趣,因为据我们所知,此前还尚无先例报道在无支撑电解质条件下进行电催化不对称C−H官能化。电极材料对反应活性也最关重要,这可能是由于:1)GF阳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Pt电极表面有利于氢气的释放(GC证实)。配体结构的微调对催化活性极为重要,反应活性对苯酚和噁唑啉部分的取代基非常敏感:只有在苯酚邻位带有大位阻叔丁基的配体Salox-9和Salox-10能驱动反应,这是因为在无电解质条件下反应需要较高的电势,这可能会造成配体的分解。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作者再次在电解质NaOPiv·H2O存在下评估了配体对反应的影响;正如所设想的,所有Salox配体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驱动反应进行。

表 1. 反应设计与发展.a

entry

reaction condition

3

yield, %

ee, %

1

NaOPiv·H2O (2 equiv.), 2.0 mA, air

40

96

2

NaOPiv·H2O (2 equiv.), 1.0 mA, air

49

96

3

NaOPiv·H2O (1 equiv.), 1.0 mA, air

63

96

4

NaOPiv·H2O (1 equiv.), 1.0 mA, N2

65

95

5

NaOPiv·H2O (1 equiv.), 1.0 mA, O2

71

96

6

1.0 mA, O2

71

96

further variation from optimal condition (entry 6)

7

C as anode

8

96

8

GF as cathode

25

96

9

running at 60 °C

26

96

10 

Salox-110

as below

11

15 mol% Salox-9

25

96

12

25 mol% Salox-9

70

96

13

MeOH, HFIP, MeCN, DMSO

<1

-

14

no Co(OAc)2·4H2O

<1

-

15

no electricity

<1

-

在最优条件下,作者随后评估了无电解质条件下的电催化阻转选择性C−H环化的适用范围(图2)。该电化学策略具有较好的反应通用性,能适用于13类炔烃的不对称转化,包括未活化的炔烃及功能化炔烃,包括电子中性的炔丙醇(16)和炔基硅烷(17)、富电子的炔基硫醚(19,19')以及缺电子氯炔烃(18)、炔基腈(20)、炔酯(21,21')、炔氧膦氧化物(22)和偕二氟亚甲基炔(23)。此外,多种常见的官能团都能很好地兼容,如甲氧基(4)、氟(5)、溴(6)、酯(8)、三氟甲基(9)、及易氧化的甲酰基(7)和噻吩基(10)。具有不同电子效应和不同位置取代的苯甲酰胺衍生物也能很好地转化。    

图 2. 底物普适性考察

反应兼容的未取代氮杂吲哚单元可以进行后续的C−H键官能化。比如,通过选择合适的亲电卤化试剂,可以选择性地氯化(34)、溴化(35)及碘化(36),所引入的卤素基团是非常实用且容易的潜在可修饰位点。此外,在Lawesson试剂的存在下,异喹啉酮骨架的羰基很容易转化为硫代羰基(37),尽管反应所需的温度造成ee值有所下降    

图 3. 合成应用

为了进一步揭示电化学反应机制,作者进行了系列机理研究。D2O存在情况下没有发现H/D交换,表明C−H金属化步骤不可逆(图4)。循环伏安法(CV)中,苯甲酰胺1a在+1.14 V处显示出氧化峰(vs Ag/AgCl,曲线b),证明其容易被阳极氧化。尽管Salox-9显示出两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而Co(OAc)2·4H2O本身是氧化还原惰性的,但它俩的组合致使氧化峰前移(0.60 V vs Ag/AgCl);这意味着CoII盐与Salox-9的原位配位不仅可以有效抑制配体电解,还能促进CoII氧化为CoIII,在1a的存在下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根据上述结果及前期文献,作者提出了合理的催化循环。起初,在Salox-9存在下,阳极或氧气对CoII盐进行单电子氧化生成手性八面体CoIII物种A;通过与苯甲酰胺1a发生配体交换,然后进行碱辅助C−H活化形成五元钴环C;随后与炔烃配位并迁移插入产生五元钴环中间体D,最后发生还原消除得到N−N轴向手性异喹啉酮3;获得的CoI物种E经历阳极氧化再生得到活性CoIII催化剂,同时阴极释放出氢气副产物    

图 4. 反应机理研究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该团队揭示了一种无需外源支撑电解质和碱的电化学不对称C−H官能团,反应以廉价易得的Co/Salox催化体系驱动,适用于数十种炔烃的高效精准转化构建高光学纯度的N−N轴向手性异喹啉酮骨架。

课题组介绍

曾中一,教授、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018年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分别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底以南山学者特聘教授加入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研究兴趣为绿色药物合成策略的设计与开发、功能分子导向的惰性化学键高效转化;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ACS Catal.、Coord. Chem. Rev.、Green Chem.等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易伟,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博士生导师、南山学者杰出人才、广东省杰青、广州市岭南英杰;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药学会会员、中国药理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以结构为基础、功能为导向的创新药物设计与发现。迄今在NatureCell Res.Chem、Angew. Chem. Int. Ed.Adv. Sci.ACS Catal.Chem. Sci.、PNAS、APSB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已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总他引率4000余次,h指数大于40。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0余项(包括美国专利一项、PCT五项),其中部分已成功转让,总金额近800万美元。

黄玉刚,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载体在核酸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围绕用于长效RNAi疗法的核酸靶向递送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NSFC青年基金、企业横向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202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药理学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微信群统一为先添加小编微信 B297984,再拉大家进群(添加微信时请备注 姓名-学校)。欢迎私信投稿(文章解读、招聘等)

IT'S RAINING NOW

推送总错过?公众号主

页右上角点击 设为星标  

有机电催化
持续关注、分享有机电催化领域科研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