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时朋友给我转发一视频,视频里一位先生煞有介事的说“过去北京最穷的地方叫龙须沟,现在叫金鱼池”还说“为什么叫龙须沟呢?中国文化太深,修饰丑陋肮脏的东西都会用好词儿”……
可以说这位先生既不了解金鱼池也不了解龙须沟,金鱼池和龙须沟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果然几位当年居住在金鱼池的老街坊接连向我抱怨,说看了此视频非常生气,一定让我在网上澄清一下金鱼池和龙须沟的区别。我犹豫再三并没有答应,因此引来了老街坊们的不满,有人甚至认为我是在“拿糖”,对这些误解我并没有解释,我内心确有难言之隐,记得2011年4月我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上发表了“童年的金鱼池”一篇文章,之后17年7月此文章又经网络某公众号平台推送发表,但令人愤慨的是这之后包括我的另几篇描写老北京故事的文章,在网上都被不同程度的抄袭了,让人非常气愤,最可恨的是其中一位抄袭者发表在“某北京城”公众号平台上的文章,连原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都没修改,直接整篇照抄,真是可恶至极,令人不齿,现在网络发达但乱象丛生,面对这令人气愤的现象,既无助又无奈,打官司就算赢了又如何?谁也搭不起少则一两年的时间和精力,从此本人对撰写儿时回忆文章一直心有余悸,今天面对老街坊的请求我真是左右为难,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街坊深情的对我说“兄弟,你要不出来给说说,将来这拨老人离世以后,年轻人还真以为龙须沟就是金鱼池呢,而且象这些老北京的市井故事,国家根本无暇顾及,没人关心重视,只能靠百姓自己挖掘整理”……
听着这位老哥的肺腑之言,我辗转反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确,我打小就是在金鱼池岸边玩耍长大的,对金鱼池有很深的感情,觉得身上有一份责任,在我沉默很长时间后,那位老哥的话深深触动了我,终于让我不再犹豫,决定拿起笔,和各位聊聊金鱼池和龙须沟的区别。
咱们先聊聊金鱼池,金鱼池最早形成在我国的金代,是金、元、明、清时期专为宫廷饲养金鱼的地方,叫“鱼藻池”,众所周知,金代北京叫“中都”——金中都。元代叫“大都”——元大都。金代建“中都”需要大量砖瓦,就在金鱼池一带挖土烧砖,之后就形成了许多窑坑,这些窑坑后来就变成了饲养金鱼的鱼塘,方圆几十亩,大大小小几十个鱼塘,四周百姓都以饲养金鱼为生,鱼塘周围是高大的垂杨柳树,幽静迷人、风景秀丽,此时京城有钱的富商嗅到了商机,在金鱼池四周盖起了楼台亭阁,在垂杨柳树的映衬下,金鱼池简直变成了景色优美的江南水乡。
在金、元、明、清年代,金鱼池是当时京城达官贵人游览观光的最佳去处。据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金代故有鱼藻池,俗称金鱼池,景色秀丽,园亭甚多,池上有殿,榜以瑶池,池泓然也,柳垂覆之,南抵天坛,一望空阔”。
明代“燕都游览志”记载“金鱼池有数十亩之阔,景色优美,池边多种垂柳,每逢夏季,池水荡漾,柳条依依,是休闲避暑好地方”。
包括清代的“燕京杂记、旧京琐记、清朝史籍、燕京岁时记”等书籍都对金鱼池优美景色有详细的描述。
有人会质疑,北京有那么多风景秀丽的大型公园,怎么金鱼池会是观光游览的最佳去处?因为在古代,特别是在清朝,象天坛、北海、太庙、颐和园等,这些都是皇家园林,也是皇家禁地,除了皇亲国戚,其它人绝不能随意观光游览,所以京城的达官贵人、商贾富豪都把金鱼池当做休闲观光首选之地。但到了民国初期,政府把几十个鱼塘修整改造,变成了一个大型的鱼塘,也就是后来人们见到的金鱼池,并把饲养金鱼的住户都集中迁移到金鱼池东岸“牟家井”一带,金鱼池的这个格局一直保留到解放以后。
在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除了宫廷及官府需要大量的金鱼外,京城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及有钱人家的大宅门、四合院,每家都要有几盆漂亮的金鱼,这是有讲究的,因为金鱼寓意着富贵吉祥、年年有余。老北京的那句:“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就是对这些京城有钱人家的真实写照,也证明了饲养金鱼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当年金鱼池饲养金鱼是个热门行当, 我觉得“徐家”可以说在金鱼池养鱼行业中算是最杰出的代表,徐家祖上就是给清朝宫廷里饲养金鱼,民国时期为那些上层高官饲养金鱼,有的还要每天去给金鱼喂食、换水,风雨无阻,虽然辛苦但回报丰厚,徐家后人还著书立说,出版了“中国金鱼”一书,把中国的金鱼介绍到了全世界,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徐家培育的金鱼畅销欧洲、日本等国,在海外非常受欢迎,解放初期徐家后人还带着自己精心培育繁殖出来的高品质金鱼,随同国家外交使团,向外国政府首脑赠送金鱼,为国争了光。
国民政府时期徐家饲养金鱼竟能和蒋介石、宋美龄、李宗仁等国民党政府首脑面对面接触,解放后还和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德、陈毅等国家领导人面对面交谈,可以说徐家金鱼养的真是达到了“光宗耀祖”的高度。
五十年代的金鱼池
各位可以试想一下,金鱼池如果不是在金、元、明、清时代有它独特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也绝不会投入大量资金恢复修缮一个破旧的金鱼池,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经济困难,百废待兴,但政府仍然投入资金,改造修缮金鱼池就说明了这一点,52年经过修缮整治后金鱼池焕然一新,恢复了往日风光秀丽的景色。修缮后的金鱼池到底有多漂亮,我在之前“童年的金鱼池”和“金鱼池与如烟往事”两篇文章里已经详细介绍过,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我只想补充两点:
第一,金鱼池经过修缮后风景秀丽,每到星期天就会有美术院校的学生们成群结队在金鱼池岸边写生、作画,从金鱼池向南眺望就能清晰的看到天坛的祈年殿,背景优美,关键是人少,比公园安静,是写生作画的绝佳之地。
第二,每到傍晚,夜幕降临,微风轻拂,水面清澈宁静、波光粼粼,小鱼儿偶尔露出水面,泛起阵阵涟漪,金鱼池的夜晚寂静迷人,一对对年轻恋人在栏杆旁或坐或站,依偎相拥,窃窃私语……。
这就是五十年代金鱼池真实的状况,可见金鱼池并不是龙须沟。
五十年代的金鱼池
接下来聊聊龙须沟,要聊龙须沟必须先介绍崇文的三里河,三里河北侧是北桥湾,南侧是南桥湾,南桥湾连接着金鱼池,为什么叫三里河?因为距离正阳门(前门)整三里路,故叫三里河,为什么叫桥湾?顾名思义是河道转弯之处,三里河是元代修建,专给皇宫运送粮食的重要河道,这条河就是京城著名的“三里河水系”。因为从三里河至正阳门河道变窄不能行船,所以桥湾这地方就成了三里河水系的终端码头,当年码头热闹非凡,三里河水系是引正阳门护城河的水经“芦草园”流到三里河,然后经薛家湾、水道子、河泊厂、缆杆市、南河漕、三转桥、八里河、十里河、张家湾,然后流入通惠河,当年的三里河码头早已消失,只有三里河及桥湾这两个地名被保留了下来,前些年恢复重建的“三里河公园”就是当年三里河水系从三里河到正阳门这一段河道。
为什么说聊龙须沟先介绍三里河呢?因为三里河水系还有一条支流,这条支流就是后来的龙须沟。
龙须沟是由正阳门护城河流出,经珠市口东侧的“狗尾巴胡同”流到天桥,从天桥分别流向东西两个方向,往西流到虎坊桥一带,虎坊桥下就是龙须沟,但在清朝光绪年间由于修路,就把这条龙须沟明沟变暗沟,河道修成了马路,所以只剩下从天桥往东这条龙须沟了,这条龙须沟从天桥往东,经天坛北门北侧、红桥、东四块玉、体育馆西路、左安门然后流入护城河。
改造前、改造后的龙须沟
综上所述,整个三里河水系支流就是“龙须沟”,为什么叫龙须沟?因为这条支流是引正阳门护城河的水,正阳门是哪儿?是龙脉,所以这条支流就是龙须,俗称龙须沟,龙须沟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并不是那位先生在视频里说的那样。
这条龙须沟在清朝同治年间河水还十分清澈,但到了清光绪年后期龙须沟上游河道已经断流了,荒废了,日久天长从天桥往东到左安门这段龙须沟就变成了臭水沟,解放后,政府把龙须沟分段或填埋或明沟改暗沟,彻底改变了龙须沟惜日臭水沟的面貌,最典型的就是从“天桥”到“小黄庄”这一段,这一段是明改暗,并在沟上修建一条柏油马路, 这条路从“天桥”一巷开始一直到“小黄庄”(天坛北门斜对面)。
老舍先生笔下的“”龙须沟”,就是以这段龙须沟周围百姓的真实生活为题材创作完成的。
“小黄庄”北面依次是:龙须沟一巷、龙须沟二巷、牟家井、金鱼池胡同、真武庙、椿树苑、金台书院。而这段龙须沟的北面才是那个起源于金代著名的金鱼池,所以说金鱼池和龙须沟 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绝不能混为一谈。
结束语:历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多姿多彩的京味文化,让它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