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老县长,西道县令的政声与歌声

文摘   2024-10-30 09:56   湖北  
谈古论今,推崇真知灼见;处世接物,在乎真情实感
导读:宜都曾名夷道,其间有段时期称为西道。为什么改称西道呢,因为要避荆州刺史桓温父亲桓彝的讳。桓温出任荆州刺史时间是永和元年(345),如果一上任就改名,到他儿子桓玄兵败被杀为止,则西道县名使用近60年。在西道这段时间内,目前可以查到有文字记载的县令,只有一人,他叫湛方生,在宜都留下了不错的名声。
西道县令的政声与歌声

文/赵有贵

宜都,曾名夷道。据《宜都县志》记载,东晋太和(366-370)年间,荆州刺史桓温因父名“彝”而改夷道为西道。公元404年,随着桓温的儿子桓玄兵败被杀,桓楚倾覆,无须再避“桓彝”之讳,西道之名便恢复为夷道。由此推断,西道县名大约起于366,止于404年,总共使用了近40年。

在西道县这段时期,有个叫湛方生的寒素诗人曾活跃于宜都的政坛与诗坛,尽管有关湛方生的文献记载并不多,只有《隋书·经籍志》“晋卫军谘议参军湛方生,集十卷” 的记载,但就仅存的文献与作品资料,可以领略到湛方生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据专家考证,湛方生最早的活动年代大约始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后,湛方生便归隐田园。

通过现存作品分析,湛方生大约于晋安帝隆安三年(399)至元兴三年(404)任西道县令。他在宜都的政务活动有确切记载的有两项,一是为贞女龙怜申请表彰,二是倡导修建学校。湛方生在龙怜的申报材料《上贞女解》中写道:

伏见西道县治下里龙怜,年始弱笄,出适皮氏,未逾半年,婿京殒没。京兄弟三人,相寻凋落,外靡期功之亲,内绝胤嗣之继。怜货其父母之资,躬亲机杼之勤,数年之间,三丧俱举,四节蒸尝,于今不辍。志存匪石之固,行无片言之玷。贤良屡聘,誓而弗许,守节穷居,於今五十馀年矣。详观之遗烈,[此处有脱文。]书于记传者,或毁发肤之体,以绝求者之望,或自经沟中,苟全不夺之志,虽操存而身亡,行立而形亏,寡能兼全其道,始终若斯者也。怜盖草莱之妇人耳,生於幽谷之中,长於荒榛之下,目不见尺素之文,耳不闻今古之说,师心率己,蹈兹四德,抑可谓禀灵山岳,自然天知者矣。而彤管未挥,令问不彰,非所以表贤崇善,激扬贞风也。(《艺文类聚》卷十八)

“解”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据《文心雕龙 ·书记》解释,百官询事,则有关、刺、解、牒等文种。解者,释也。就是解释凝结积滞的问题,证验有关之事加以核对,大体相当于申说。《上贞女解》就是“龙怜的事迹及推荐说明”。这表明湛方生是体察民情并愿为民发声的,同时也表现出他的“表贤崇善,激扬贞风”思想观念和进取精神。龙怜的事迹最终得到上级认可和表彰,《晋书》列传卷六十六得以收录载入,其间当有湛方生的举荐之功。

湛方生在宜都任职期间,关心民生福祉,曾留下《修学校教》一文,可惜只是残篇。其文如下:

贵郡之境,山秀水清。岭举云霞之标,泽流清旷之气。荆蓝之璞,岂不在兹。(下佚)

文中的“荆蓝”,指荆山和蓝田山,都是产玉的地方。这里指宜都为未经开发的宝地。“教”是一种文体,其格式一般开头有“纲纪”(“主簙”之意)二字,中间叙述议论教文因由与目的,结尾一般为令其施行之语。《刘协·文心雕龙》《诏策》解释为“教者,效也,言出而民效也。”依据文体要素及上文推测,湛县令似乎要通过这篇“教”文呼吁,西道这么好的地方怎么不好好办学校呢!表现出他的民生情怀。

湛方生的著作主要散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文选》《北堂书钞》《太平御览》等类书中。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录其诗十二首,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录其文二十一篇。其中,《庐山神仙诗序》《怀归谣》《秋夜诗》《游园咏》为二书共同收录。湛方生的作品大体分诗、赋、文三类,相比之下,其诗歌成就最为后世看重,研究也最为充分。

《游园咏》即为湛县令在宜都时所作。《游园咏》,有人归为山水诗,也有人归为咏怀诗。其介于诗赋之间,更像一篇辞体短歌:

谅兹境之可怀,究川阜之奇势。水穷清以彻鉴,山邻天而无际。乘初霁之新景,登北馆以悠瞩。对荆门之孤阜,傍渔阳之秀岳。乘夕阳而含咏,杖轻策以行游。袭秋兰之流芬,幕长猗之森修。任缓步以升降,历丘墟而四周。智无涯而难恬,性有方而易适。差一豪而遽乖,徒理存而事隔。故羁马思其华林,笼雉想其皋泽。矧流客之归思,岂可忘于畴昔。(湛方生《游园咏》,《艺文类聚》卷六十五)

首句紧扣题目《游园咏》,说明此诗写作是为留恋斯境,欲穷究山水之奇美而写。第二句说明此次行游观赏的净朗阔大之山水美的总体感受。三至七句为具体的登游之写,不仅写山水之美,亦写出诗人游览之从容、欣悦。雨后初晴,万里澄澈,诗人杖轻策、登北馆、乘夕阳,带着悠然之心缓步欣赏所历之美,时而咏歌,任心而行。此种心情至历丘墟而猝然改变。面对战火遗留,诗人瞬间由对山水的忘情欣赏中回到现实,引出对身处现实困境的联想。诗的最后四句为议论抒情:多用巧智,逐而不返,便难有恬适之心;性本易适,为何还要在此追名逐物。身处官场之中,一毫出错,便成大乖。因此,束缚之中的诗人萌生归乡之念,渴望归家之后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游园吟》中提到的几个宜都地名——荆门、渔洋、北馆,则进一步反证了湛方生的仕宦之地在宜都确信无疑。

湛县令还有一首《后斋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七年(411)之后,描述了诗人辞官归田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家居风光和田园生活,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差可比肩。

解缨复揭,辞朝归薮。门不容轩,宅不盈亩。茂草笼庭,滋兰拂牖。抚我子侄,携我亲友。茹彼园疏,饮此春酒。开灵悠瞻,坐对川阜。心焉孰托,托心非有。素构易抱,玄根难朽。即之匪远,可以长久。(湛方生《后斋诗》,《艺文类聚》卷六十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徐公持在其《魏晋文学史》里,对湛方生的诗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其山水诗“情景融合,意境优美,体式完整,手法独到……标志着东晋一代山水景物诗已经基本成熟”。更有学者赞其田园诗开魏晋南北朝风气之先,奠定了后世田园诗作之风格。

独乐众乐,自娱娱人!
感谢关注留言交流
往期荐读
扳倒武则天男宠的宜都女人
山水文的范本,《宜都记》
绵延千年的宜都习俗
宜都史话 | 刘备与枝城紫山
陆逊都督鲟鱼宴

宜都雜譚
以本土人的体验写宜都,以宜都人的心态观世界。谈古论今,推崇真知灼见;处世接物,在乎真情实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