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子里面拔将军:等次效应

文摘   2024-08-17 19:16   湖北  

导语:翻检杂物,得一旧稿——《等次效应》。据内容推断,成稿时间当在1990年左右,我任中学语文教研员期间,距今已三十余年。文稿虽欠谨严与深刻,却也不乏亲切之感。等次效应是个很有趣的社会现象,只可惜当初未能持续关注研究下去,而今已再无心无力过问了。

矮子里面拔将军:等次效应

文/赵有贵

  近日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偶然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市四年来中考作文的平均分一直在30分左右徘徊,趋近于一个“恒量”。具体情况如下表:

时间

 作文题

平均分

1986

_____面前

29.54

1987

在门前的小路上

31.48

1988

春雨

30.76

1989

学习中要讲究“法术”(供料作文)

29.87

  这几个作文题,从命题方式上看,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也有给材料作文;就文体来看,有记叙文,有散文,也有议论文。按常理说,难易度应当是很不相同的。可是,分数却又是这样的接近。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带着这个问题思考,我从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启发。摆在你面前的有一筐苹果供挑选,第一人选去5,所选取的自然可以算作“优良”的;第二人、第三人……依次再去选,无疑也是在择优,相对于筐内苹果而言也是上乘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等次效应。

  所谓等次效应,通俗地说,就是用分等的观点去审视、判定事内时所产生的一种心态。它是在参照相对标准的前提下产生的,其直接显现是给事物定性分等。比如好与坏、高与低、先进与落后等等。在言语表述时,通常是“比较级”的,如最干净,比较负责、基本合格等等。

  构成等次效应的基本要素大致有三条:一是同类事物同一时间内的比较;三是主观确立相对参照点或参照物;三是标准具有笼统性和不确定性,比如作文的立意新颖,语言流畅,结构比较完美;择偶的五官端正,善良补实。

  回到文章开头所提出的问题上来,我们可以用等次效应的观点来解释。造成作文均分四年“恒等”的原因,就是由于等次效应在起作用。在它的作用下,评卷人的心理总会觉得再难的作义题也能写出好文章,再易的作文题也不是人人都能写好;都写得好,也有相对的劣文,都写得不好,也可以在“矮子里面拔将军”,这正如在被别挑选过的苹果筐内也能挑出“好”苹果一样。如此一来,这个恒量倒是很自然的了。

  等次效应的社会作用,既有消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就积极方面而言,可以用以对群体、单位、个人作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定性评价,尤其在对某些事物不便定具体标准的时候,更显得不可或缺。比如说请洁卫生检查,就不好量化为分,谁能不用描绘而说出清洁的具体标准呢?而“清洁”、“比较清洁”、“不清洁”的“模糊”评价相反还要明晰得多。它的消极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众多场合的“分指标”。评劳模分指标,评职称也分指标。而这种指标,通常又是与一个地区(单位)的人数成比例的,甲单位注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先进模范就可能多些,乙单位的科研教学一直无亮色,高级职称的人就可能少些。怎么能在限定的指标中分等呢?

  为了让等次效应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我们应当在利用中扬其长,避其短。

独乐众乐,自娱娱人!

点亮在看,欢迎投稿!

往期荐读
故事解悟:人生万事一念间
醉驾无罪,“暖心判决” 刷爆朋友圈
中国古代学历与高考

宜都雜譚
以本土人的体验写宜都,以宜都人的心态观世界。谈古论今,推崇真知灼见;处世接物,在乎真情实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