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药行业中备受关注的创新赛道,创新药板块随同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后,当前已拥有基本面与估值的双重修复空间。从基本面上看,创新药盈利呈现低位企稳状态,产业和资金层面有明显的景气回暖迹象,同时受到政策支撑与市场热度利好;同时,创新药指数估值已处于明显的历史低位,具备较为可观的修复空间。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31250)等聚焦创新药龙头的指数对相应赛道有较好的把握,表现优于行业指数的同时呈现理想的收益弹性,在板块复苏阶段或能提供理想的上行潜力。跟踪指数的相关ETF也即将发行,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配置工具。
创新药赛道拥抱基本面与估值的双重修复空间,布局正当其时
作为医药行业中备受关注的创新赛道,创新药板块随同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后,当前已拥有基本面与估值的双重修复空间。从基本面上看,创新药盈利呈现低位企稳状态,产业和资金层面有明显的景气回暖迹象,同时受到政策支撑与市场热度利好;同时,创新药指数估值已处于明显的历史低位,具备较为可观的修复空间。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聚焦创新药龙头的指数对相应赛道有较好的把握,表现优于行业指数的同时呈现理想的收益弹性,在板块复苏阶段或能提供理想的上行潜力。跟踪指数的相关ETF也即将发行,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配置工具。
创新药景气回暖在望,政策提供长期支持,重磅产品形成市场热度
宏观层面来看,创新药赛道未来有望收获景气回暖、关键性政策支持与市场热度等多重利好。产业层面,创新药IND、临床数量、NDA与上市获批回归增长,国产比重增加;资金面上,BD业务数量金额持续增长,投融资规模开始回暖,形成增长动力;盈利面上,创新药公司陆续开始盈利,逐步开启收获期;政策面上,关键性政策持续刺激产业发展,为创新药赛道提供支撑;从市场上看,创新药新型重磅品种频出,市场热度逐步提升。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聚焦港股创新药龙头,高弹性创造收益机会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聚焦港股通创新药龙头企业,同时强化了组合的可投资性,具备较好的投资工具属性。从分布上看,指数偏重中等市值股票,覆盖创新药以及相关上下游的重点成分股,权重相对集中。从近五年的历史业绩来看,指数2019年以来同时跑赢恒生指数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相对市场与行业基准均具备一定优势;同时,指数在波动率和回撤水平接近行业的情况下,最大涨幅明显领先,具备较为可观的收益弹性。在当前赛道预期筑底反弹的情况下,指数有望提供理想的收益潜力。
从基本面看投资机会:组合估值盈利均处于低位,修复空间可观
从绝对估值来看,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与作为行业指数代表的沪深医疗保健指数估值接近,估值相对合理。从2019年以来的估值上看,当前指数估值水平位于相对低位。从ROE水平来看,当前指数的ROE水平已呈现低位企稳的迹象。结合景气回暖的预期,后续随着创新药赛道的复苏,有望形成估值与盈利共振的戴维斯双击行情。考虑配置维度,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被动产品即将发行,有望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工具。
01 创新药有望迎来一轮景气周期
创新药指的是从机理开始源头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首次获准上市的药物。根据米内网的测算,2019年我国公立医院端创新药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2023年增长至约2,000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4,500亿元,CAGR 10~20%,超过整体医药市场的年化增速。国产创新药的景气度不断提升,年IND、NDA和获批上市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产品BD出海的案例数量和金额也不断提升。在政策的助力下,创新药产业有望成为又一个支柱型产业。
创新药行业景气度回暖
创新药IND、临床数量、NDA与上市获批回归增长,国产比重增加。2018年来我国创新药IND、临床数量、NDA以及上市获批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受新冠及投融资影响22年有所回落,2023年重新回归增长轨道。其中国产比重呈现增加态势,国产创新药IND、NDA和获批占比分别从2018年的67%、32%、24%提升到2023年的85%、51%、41%。
BD数量金额持续增长,首付款与总金额破纪录。国产创新药的境外授权金额再创新高,国产新药全球认可度提升。2023年国产创新药全年完成对外授权75笔,涉及总交易金额达到404亿美元。2023年11月,百利天恒与BMS达成合作,创下BD最高金额记录,首付款达到8亿美元,后续潜在授权费高达76亿美元。
投融资金额磨底,事件数开始回暖。1H24全球创新药领域一级市场共发生412起融资事件(海外254起,国内158起),同比下降12.5%yoy(海外-9.3%yoy,国内-17.3%yoy);从融资金额看,全球融资金额共155.61亿美元(海外134.09亿,国内21.52亿),同比上涨15.3%yoy(海外23.2%yoy,国内-17.6%yoy)。Q2环比Q1来看,海外投融资事件数基本持平(-7%),金额已见回暖(+42%);国内投融资金额磨底,投融资事件数有所回暖。
国内创新药公司陆续开始盈利,收获期开启。艾力斯、上海谊众于2021年净利润首次扭亏为盈,复宏汉霖、康方生物、和铂医药于2023年扭亏;神州细胞、东曜药业于1H24扭亏。随着国内biotech陆续开始盈利,创新药企业有望迎来一轮景气周期。
政策叠加市场红利,创新药热度有望延续
政策全力支持产业成长。关键性政策始终是国内创新药产业变化的起点,如15年44号文启动了创新药的大发展年代、21年临床价值导向文件启动了创新药的去产能过程。24年3月发改委披露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并在7月5日经国常会审议通过,其要求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等,全方位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
重磅产品带来时代红利。在PD-1/PD-L1时代之后,创新药新型重磅品种频出,ADC、GLP-1受体激动剂、TCE等新品不断在临床和商业化等方面兑现潜力。国产创新药快速跟进,在创新赛道凭借工程师红利后发向上。以ADC为例,优质的结构设计和高效的临床执行力使国产ADC快速获得全球认可:1)从交易数量来说,源自国内的产品数量在2022年反超美国,居全球首位;从交易金额来看,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层出不穷;2)国产ADC在学术会议上持续崭露头角。
02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从投资实践的层面来看,在政策面与基本面有望抬升的预期下,作为相对低估的市场,港股市场的创新药企业或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指数产品具有定位清晰透明、管理费率低廉的优势,尤其适合特定主题和赛道的投资;对于创新药领域的配置,创新药主题指数提供了较好的配置组合参考,以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代表的港股创新药指数有望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理想的投资工具。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简称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指数代码931250)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最多50只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以及为制药企业提供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等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创新药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指数基于自由流通调整市值加权,同时对个股设置权重上限,以反映医药研发与生产领域股票在港股市场的整体表现,同时较好地保障了组合的分散性与可投资性,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工具。
指数的编制方法整体简洁、明确,以囊括创新药研发相关的代表性企业为核心定位,基于平均市值筛选出领域内的头部企业;同时,组合通过基于换手率的可投资性筛选、自由流通调整市值加权与引入个股权重上限,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组合的流动性与分散化程度,提升了组合作为投资工具的实用性。
指数组合分布特征:权重相对集中,聚焦创新药核心标的
以上为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前15大成分股,包含港股医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前三只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与药明生物;由于市值变化的影响,前两只股票当前权重占比均超过10%。由于指数基于自由流通调整市值进行加权,成分权重与股票总市值并非高度匹配;从市值层面来看,上述重仓股中有2只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同时有9只成分股在100-500亿元的区间,中小盘的成分股占比较高。
从成分股的权重分布来看,指数的前10大权重股共计占据指数权重71.5%,前15大权重股占整体权重的82.8%,成分股权重相对集中。
从市值分布上看,100亿元以下的成分股在数量上居多,但权重占比较为接近正态分布,其中200-500亿元以及500-700亿元区间的成分股占据相对更大的权重,指数整体偏向于中等市值的风格。从基于申万二级行业的分布上看,成分股主要集中于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两个行业,合计权重占比约为92%;也有部分隶属于医疗服务和医药商业的股票,作为创新药的下游产业链。
代表性成分股: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6160.HK)是一家全球性、商业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创新型药物。公司自主研发的BTK小分子抑制剂BRUKINSA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和第一个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公司作为在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中全球临床布局和运营的领导者,与国际领先的制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通过对外授权的方式推进自主研发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及商业化,此外,公司在中国建立的强大的临床能力和以科学为基础的商业化能力使其成为国际领先的制药及生物科技公司在中国的首选合作伙伴之一。
代表性成分股: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1801.HK)旨在创立一家世界级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开发并商业化老百姓能买得起的优质药物。公司由俞德超博士于2011年创立,发明了世界上首款基于溶瘤病毒的免疫治疗产品安柯瑞(Oncorine),并共同发明及主导开发了国内首款创新型全人源抗体类治疗药物康柏西普(Conbercept),该产品已获准在中国上市。公司致力于为中国生物药物市场药品开发作出创新,且已为本公司业务和运营的各个方面制定了全球质量标准。
代表性成分股:药明生物
药明生物(2269.HK)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制剂服务供货商,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发现、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包括临床活性药物成分、无菌液体制剂、冷冻乾燥制剂以及注射用药物小分子抗生素。公司通过自身的科学家团队、专有技术平台及技术知识、顶尖的实验室以及符合cGMP的生产设施,向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全面、综合及高度定制的服务。公司拥有的强大的技术实力及开放式的技术平台,让客户可在开发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启动项目。公司拥有多元化及不断增长的客户基础,包括领先的全球性医药公司以及虚拟、创业公司及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
指数风险收益特征:长期跑赢赛道基准,高弹性提供收益潜力
我们选取近五年以来指数的整体表现,并对照香港市场的基准指数与可比的恒生医疗保健行业指数。从区间业绩来看,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业绩上相对领先;在区间内医疗保健行业指数整体跑输大盘指数的情况下,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相对市场仍呈现一定的超额收益。同时也可以看到,指数的波动性与收益弹性明显高于市场指数,在风险层面上有所提高的同时,也提供了较好的短期投资潜力。
从区间表现来看,尽管市场整体呈现回撤,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区间内相对表现更优,相对市场指数与行业指数均呈现超额收益。从风险水平上看,指数的年化波动率高于恒生指数,但与医疗保健行业指数较为接近;而最大回撤水平则相对优于行业指数,整体风险相对合理。同时,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最大涨幅上显著高于恒生指数,同时也优于医疗保健行业指数,展现出较为理想的收益弹性。在合适的市场环境下,港股通创新药或能提供较为理想的收益潜力。
从历年的收益来看,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2021年以前表现较为理想,2022年开始持续回撤,进入持续的下行调整区间。从近两年来看,医疗行业Beta相对市场明显走弱,但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相较行业指数仍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相对长期的持续调整下,医疗行业或已存在一定的价值修复空间。
指数估值与盈利分析: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盈利水平触底企稳
估值水平是投资的投资组合的重要评估维度,是衡量投资潜力的重要契机。从绝对估值水平上看,创新药作为相对偏成长性的行业,在估值水平上高于市场指数;具体到指数来看,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与行业指数的估值接近,绝对值略高于行业指数,整体估值较为合理。
从历史估值上看,当前指数的PE估值处于2018年底以来42.0%的历史分位数,而PB估值仅处于8.7%的分位数,估值水平位于相对低位。从投资层面来看,指数当前的估值位置接近底部,或已形成一定的修复空间,未来的修复潜力较为可观。
从ROE水平来看,2018年-2020年指数的ROE水平下滑较为明显,但随后整体转为震荡,呈现相对企稳的态势。2023年指数的ROE环比已经出现回升迹象;当前估值盈利均处于低位,后续指数组合的盈利若进入修复阶段,则有望形成戴维斯双击的共振行情。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投资工具
从投资实践的角度而言,对于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指数投资组合,ETF是相对理想的选择。相比主动型基金的“黑箱”式投资方式,ETF产品具有市场各类产品中最高的透明性与披露效率,对于一级和二级市场参与者均有较强的可控性。此外,ETF基金同时结合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特色,实现了兼具一级市场申赎和二级市场交易的兼容性特征,具有出色的投资灵活性和便利性。
目前,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520700.OF)等产品发售在即,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较理想的投资工具。我们对产品信息做如下汇总:
风险提示
报告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总结,历史结果不能简单预测未来,规律存在失效风险,投资需谨慎。指数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未来业绩表现的保证。
相关研报
研报:《金工:双击行情在望,创新药或迎布局机遇》2024年9月1日
分析师:代 雯 S0570516120002 | BFI915
分析师:袁中平 S0570520050001 | BPK414
分析师:林晓明 S0570516010001 | BPY421
分析师:何 康 S0570520080004 | BRB318
分析师:王晨宇 S0570522010001 | BTM049
关注我们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