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5的认识教材解读及教学思考

百科   2024-09-17 07:36   山东  

走进新教材

1-5的认识


内容简介

    本周,我走进了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听了一节苏教版“1-3的认识”课例,感受颇深。本文将对苏教版、人教版教材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从数认识的一致性角度对“1-5的认识”课时教学提出自己的思考。



新旧人教教材的对比

2013版教材

2024版教材

具体变化

     首先看主题图,新教材创建“新农村小院”情境,与当下美好乡村建设时政热点相契合,与之前相比更加丰富,相同数量的事物素材变多了。老教材是从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抽象出数,然后用小棒摆一摆表示出数表示的量,遵循的是一个“具象——抽象——半抽象”的逻辑过程,而新教材增贴了在圆圈图中图色的环节,而且置于了数之前,引导学生经历了“具体——半抽象——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体现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而在认识了数之后,又再次回归生活,通过“1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数量?2、3、4、5呢?”,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可以表示同等数量的不同对象的量”,深化了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新增了“方块图”表征,表征方式更加丰富,方块图的引入为后续学习“十、百、千”的认识埋下伏笔,更能体现学习材料结构化关联。


新旧苏教版对比
   老版

新版

具体变化

    与人教一致,首要变化依然是体现在情境上,都增加了同等数量的物品,注重从多种物品中逐步抽象出同一个数,强调数与物品的一一对应,强化了学生的符号意识,而且它新增了拨珠环节,让学生在拨珠的过程中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后继关系,即“后一个数是前1个数+1得到的”,丰富了学生对计数单位“一”的感知体验,更加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最大的变化就是新版教材把原来1课时的内容分解为两个课时,拉长了数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数的认识过程,体会数的意义。这便让我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1-3的认识”与“4-5的认识”教学的侧重点分别放在哪呢?这样的两节课教学的层次差异在哪呢?(欢迎留言探讨


新人教与新苏教对比
   相同之处

    1.两版教材都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不管是“新农村小院”还是“踢足球”情境,都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当前社会的新样态,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借助现实情境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比如:农村小院的情境,可以简要介绍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培养学生爱国热情;踢足球情境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劳动,强生健体,为国争光。

     2.两版教材都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都经历了“实物—半抽象符号—数—实物”的数产生过程,体现了“数是数量的抽象”的知识本质,让学生对数的认识从“感性具体—感性一般—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更加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应用意识)的培养。

      3.都强调学生对计数单位“一”的感知,都使用了结合方块、拨珠直观感受数的后继关系,即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到的,相同珠子个数的累加也渗透着相同计数单位“一”的累加。

不同之处

      1.课时安排不同。人教版安排1课时,苏教版拆分为2课时。

       2.表征方式存在差异。人教版设计了“在5个空白圆圈逐一涂色”的表征方式,一方面在涂色中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后继关系,另一方面也初步渗透了分与和的思想。而苏教版则从学生生活中计数活动经验出发,选手“扳手指”的动作表征方式,从某种层度来说,数是数量的抽象,而数量最终源于度量,人的身体则是最原始的度量工具。

    



苏教版“1-3的认识”教学设想

     两版教材之中,苏教版教材在此环节改动无疑是最大的,下面我结合苏教版的最新编排,谈一谈我对苏教版“1-3的认识”教学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哪一版教材我们都是基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之下开展教学,都需要坚持素养导向。本节课,我们目标的设计。活动的开展都要聚焦数感、符号意识、应用意识三个核心素养的培养。“1-3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活动经验,但他们对数的认知仅仅建立数的基础上,是不够完整的。所以,在备课时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老师能够引导孩子获得什么?哪些是孩子所需要强化的?我想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有目的、有序地观察——解读信息地习惯培养

    本节课,教师首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中都有什么?而且在学生观察和表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有序地观察,比如孩子回答到“有一个足球”,教师可以通过“地上有一个足球,地上还有什么呢?天上又有什么呢?”。在课堂习题巩固环节,我们同样要注意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培养,比如课本13页想想做做第3题,一年级孩子才进小学,他不一定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虽然教材在第1小题做了图示,还会有部分同学是看不明白的。不妨请一位同学说一声第1小题表示的意思,需要我们做什么,一方面学生在回答中再次感受到符号与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又明晰了题目的意图,接下来解决问题就变得轻松了。

    2.理解数的意义,经历数从日常生活中逐步抽象的过程

    数的产生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人类计数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数是从数量当中逐步的抽象发展而来的,我们学生要经历这样一个产生的过程,从而培养符号意识。所以,我们要放慢由“实物——数”的学习过程,重点放在对数字”1“的感知上,而且,在分类得到”足球、帽子、球筐“之后,不应急于出示“数”,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一个物体”,他们可能想到手指、圆圈、方块、石子等等,教师都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揭示这么多不同的表示方式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和3的认识可以由扶到放,有梯度有层次展开学习。

    3.体会”数“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生活离不开数,让孩子爱上用数表达生活。

    数的认识应该是一个“有来有回”的过程,数是从生活中逐步抽象而来的,反过来数又是对生活的表达,同一个数可以表示生活中同等数量的物品的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感受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一个球筐、一个足球、一顶帽子都可以看作“1”,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可以表示一个足球、还可以表示一顶帽子、一个球筐”,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教室、校园及生活中去找“1”的身影,广泛表达。当然,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丰富的活动,比如“1”和“2”让学生观察并语言表达,“3”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设计关于3的“开花数”画(花心是3,每片花瓣都是数量是3的物品或者图形)

    4.在动态的游戏活动中,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后继关系,体会“+1”

    两版教材都动态呈现“拨珠”的过程是有深意的,我们要能够体会到教材的明显意图,此处一定要化“静态”为“动态”,让学生感受由“1”逐渐到“3”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设计只有小棒穿珠的学具并与课本足球比赛情境相融合,比如进一个球,我们便用一个珠子表示,逐步递进“2个球”“3个球”,进一个就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一个珠子,在此过程中让孩子说一说珠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怎样记录的?教师再适时总结“1添上1是2,2添上1是3”,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表达时我们不需要非得孩子用书面化的语言,孩子能用自己的儿童化语言表达出“+1”的递进关系即可,而且一定是学生有体验有感受有表达之后教师总结,切忌教师直接出示结论。



END



欢迎关注和分享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