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脑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是最常见的脑内寄生虫病。囊虫病是囊尾蚴(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各个组织所致的疾病,幼虫随血液循环播散至脑组织,即引起脑囊虫病,脑囊虫病的发病率占囊虫病的80%以上。常见的感染途径为人误食含绦虫虫卵的猪肉或由于呕吐虫卵逆行至胃,在十二指肠处六钩蚴脱囊而出,钻入肠壁,随血液循环扩散至脑。
根据脑囊虫累及部位,该病常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蛛网膜下腔型和混合型,脑实质型最为常见。脑实质型病灶多位于皮层或基底节,病变分为四个阶段:囊泡期、胶样囊泡期、结节期及钙化期。①囊泡期:此期多为活囊虫;②胶样囊泡期:囊虫死亡后,囊壁变厚,且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引起周围脑组织水肿;③结节期:死亡的囊虫进一步收缩,囊壁增厚呈结节样,周围水肿逐渐减轻;④钙化期:死亡虫体发生钙化,这种表现仅见于脑实质型。囊泡游离或附着于室管膜上称为脑室型,发病率仅次于脑实质型,本病临床少见,如治疗不及时,易引起梗阻性脑积水,甚至威胁生命。蛛网膜下腔型可引起脑膜粘连,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
囊虫病累及椎管十分少见,约1%~5%的囊虫病患者出现椎管受累,常与脑囊虫病同时存在。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可出现意识及精神障碍。脑脊液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囊虫免疫试验可为阳性。
普通X线平片诊断价值不大,MRI平扫加增强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首选,优于CT增强检查。
1.脑实质型
(1)CT
1) 急性脑炎型:表现为幕上半球广泛低密度影,多位于脑白质,也可散发于脑皮质。病变广泛时可引起占位效应,表现为脑沟、脑裂变窄,侧脑室受压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
2) 囊泡型:又可进一步分为单发大囊型及多发小囊型。单发大囊型表现为脑实质内单发类圆形或分叶状囊性低密度区,边界清晰光滑,囊壁较薄,其内多无实性结节。增强扫描无强化,周围可伴轻度脑水肿。大囊型可同时有多发小囊存在。多发小囊型表现为半球内多发小圆形病灶直径5~10mm,边界清晰,其内可见偏心性小结节状高密度影,为囊虫头节,也有病例其内无结节,增强扫描多无强化。胶样囊泡期小囊型病灶周围水肿加重,可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CT上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区,多位于大脑皮层下及邻近脑白质。增强扫描囊壁呈明显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其典型的强化特点包括:环小、壁厚、位于脑表和点状头节。
3) 结节型:脑内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影,直径约3~5mm,增强扫描呈结节样强化或环形强化。
4) 钙化型:表现为脑内多发点状高密度灶,直径约2~5mm。有时可融合为片状。钙化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无强化。
(2)MRI:脑炎型在MRI上呈T1WI低信号,T2WI极高信号。囊泡型在MRI上表现具有特征性,对病灶的显示也优于CT。囊性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强度相近,其内头节呈点状稍短T1、稍短T2信号附于囊壁,增强扫描头节无明显强化。胶样囊泡期,囊虫死亡后,囊内结节显示不清,由于同时伴有周围水肿的加重,在T2WI可见囊周水肿及内部囊液呈高信号,囊壁及头节呈低信号,称为“白靶征”。T1WI上病变显示为低信号囊肿内仅见点状高信号影,此为“黑靶征”。钙化在MRI上表现为点状稍长T1或等T1、短T2信号。
脑囊虫病
a、b.轴位T1WI;c、d.轴位T2WI。示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多发大小不等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周围未见明显水肿,病变内可见头节呈等T1、等T2信号
2.脑室型 最常受累的部位为第四脑室,其次为第三脑室,侧脑室和中脑导水管较少见。病变表现为脑室内单发或多发的囊性病灶,囊液密度或信号类似于脑脊液,有时在FLAIR图像上稍高于脑脊液信号,病灶在CT上常不易显示,可仅表现为脑室局限性、不对称扩大及梗阻性脑积水。囊肿囊壁较薄,CT和MRI上常难以清晰地显示出囊壁,且增强扫描囊壁多不强化。部分病例囊腔内可见头节,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晰,强化类似于脑实质型,对于该病诊断有特殊意义。囊虫钙化后,CT上可见结节样或片样高密度灶。
3.蛛网膜下腔型 平扫可见外侧裂池、鞍上池内多发较大的囊性病变,呈“葡萄串”样,囊肿内密度或信号类似于脑脊液,且囊壁较薄,故病灶常与脑脊液分界不清。可见蛛网膜下腔扩大变形、脑室对称性扩大。头节在本型中少见。增强扫描囊壁多无强化。囊腔破裂时可导致脑膜炎、蛛网膜炎,表现为柔脑膜增厚、强化,MRI显示更为清晰。
4.混杂型 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表现同时存在。
5.椎管内囊虫病 椎管内囊虫病可分为髓外和髓内感染,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髓外蛛网膜下腔感染,髓内及硬膜外感染罕见。脊髓蛛网膜下腔囊虫病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囊状病灶和/或蛛网膜炎。MRI上可见髓外硬膜下囊性结节,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伴有不同程度的蛛网膜强化。髓内囊虫病的表现与脑实质型相同。
1.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癫痫发作、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等。
2.同时出现身体其他部位受累:眼部受累表现为单眼视力减退,皮肤受累表现为头部、躯干及大腿上端内侧多发弹力性皮下结节,直径约0.5~1.0cm。
3.有肠绦虫病史,粪便中检出绦虫虫卵或节片;血清或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4.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如上所述。
1.脑实质型囊虫病应与脑脓肿、脑转移瘤、脑结核瘤和脑胶质瘤囊变相鉴别。
2.脑室型及蛛网膜下腔型脑囊虫病应与位于该部位的其他囊肿鉴别,如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胶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等。
3.椎管内囊虫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髓内外肿瘤、脊髓炎症、脱髓鞘,血管和肉芽肿病变等。
更多详细表述,请翻阅:
《中华影像医学·中枢神经系统卷》第3版
主编:龚启勇 卢光明 程敬亮
点击小程序
好书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