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识人准确率

文摘   职场   2024-05-30 18:40  

全文约2500字,阅读需6分钟

咱就是说,哪个面试官这辈子没看走眼过几个人?谁又没为一些人才决策“左右为难”过呢?一个堪称很准的面试评估,大概也只能识别到候选人的70%。而对于中高管的识别,更是难上加难,同样踩过N个坑以后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帮HR伙伴、业务管理者们驱散一丝关于“人才决策”的迷雾。

——
这是HRBP Lab的第33篇原创
喜欢的话点个赞、在看
你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

- 01- 

先讲个故事

我职业生涯里最失败的一次招聘经历,是在十二年前。

那时我在某个集团企业的武汉分公司,刚刚晋升为人力资源主管,因为分公司本身也才四五百人,虽然职位只是主管,但其实也是人力资源的负责人。
我的招聘任务是给我自己招一个上级,作为综合管理中心的负责人,这个岗位会分管人力资源、品牌和法务部门。这个岗位招了很久,始终没有遇见特别合适的人,直到某天发现一份特别匹配的简历,仿佛为我们的空缺量身定制一样。
初面是我来沟通的,跟候选人聊了1个半小时,后面1个小时的时间其实都是听他在讲故事。但当时还缺乏太多专业知识和经验阅历的我,天然的选择相信那些故事,没有验证也不会验证。我从他的侃侃而谈口若悬河之中,得出了沟通表达能力很强、专业过硬、经验丰富、为人亲和谦逊的结论。
初试之后,我向副总强烈推荐了这个候选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二面开始之前,他提前半小时到了,在面试间等候。我去给他送公司内刊的时候,发现他早已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本《劳动法》在仔细研读。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举动可能蕴含着几丝若有若无的刻意,反而被我大写加粗的标记在了优点上。
二面结束副总并没有给特别倾向性的态度,想让总经理最后决定。总经理面完后,结论跟我有些差异,他持保留态度,但因为我的极力争取,他给的条件是“延长试用期到6个月,且需要在他目前薪资期望上降薪30%”,如果愿意接受,就录用看看。
这不是欺负人嘛?offer是我去谈的,我抱着极小心的态度,也怀着一丝不好意思,没有抱任何的期望,但这个候选人竟然比较爽快的就接受了。他的landing期我非常卖力的在帮忙,希望他能展现出价值让老板认可,提早转正顺利留下来。可是后面的故事却与我的预期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前两周的时候大家对这位新高管的印象还不错,开会总是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对每件事好像都能说上几句,也有一些大家鲜少听过的思路和观点。但时间一长,就慢慢发现,说来说去好像总是那几句,有点万金油的套路。更麻烦的是,很少看到他动手真正做些什么,两个月过去了也没有交付出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每天都在沟通,不是拉着各个部门开会,就是找下属沟通,每个下属一聊就是俩小时甚至一下午。而一轮一轮没有太多意义的沟通,也让伙伴们逐渐不太接受,大家的工作都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空出来这样长时间的反复谈类似的话。“空谈误国”、“纸上谈兵”这样的标签慢慢地形成了大家对他的印象。
后来我也又在不同的公司遇到过类似的“伪”高管,他们甚至有着更好的学历背景和履历面试时候很能说,进来以后也依然很能说,但就是“不出活儿”。花很多时间在揣摩不同人的心思,揣摩老板的心思,揣摩其他合伙人高管的心思,把团队反而越搞越复杂。
- 02- 

再说说道理

为什么空降兵的存活率很低,尤其是中高管岗位的人才识别很容易出现偏差?

根据洋葱素质模型,从内到外依次是知识技能—自我形象、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动机,越向外层越容易衡量和培养,越往内核越难以培养,很难在后天习得,却也越难衡量评价。

对于普通岗位员工来说,知识技能的衡量评价占比很高,但对于中高管,尤其是合伙人这类的角色,最最重要的评估要素就是态度、价值观、个性和动机,更偏底层的部分。

可是,这个最难看清的内核又该怎么衡量评价呢?怎么建立适合所在企业的识别工具呢?心理测评是用于性格和底层内在动机识别的主要工具之一,测评可以作为我们识别人选内在动机和底层素质的一个参考。但心理测评的工具目前大部分还是以西方工具开发的为主,我们国情不同,差异其实明显存在,西方的测评工具在应用上成功率并不高,所以不能尽信不能完全依赖,只能做个参考依据。更建议的方式,我们不同的企业都需要找到自己特定的内在素质要求,思路如下:
1、总结现有团队内绩效表现持续优秀的人身上的共性特点;
2、明确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公司所匹配的内在素质的重点;
3、区分不同岗位上对于内在素质的差异点;
4、避免主观的好恶和偏见。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运用好面试评估的专业流程和工具方法,可参考文章:《识人有方法,看人有诀窍》


最后,识人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结果和时间来验证。所以无论测评和面试评估得多仔细,最靠谱的还是做好新人试用期的观察和评估反馈,加以验证。


- 03- 
关于“两难的人才决策”的一些小建议
1、专业能力和个人业绩特别突出,但是和团队无法配合的人,要继续用吗?
衡量的标尺是组织贡献度。如果能给组织带来极大的贡献,虽然有团队配合上的问题,但是不至于影响到团队正常运转的情况,可以用;但如果是另外一种情况,虽然个人能力很强,也能给组织带来明显价值,但因为他的不配合对团队产生严重的伤害,带来的负面价值远远大于组织贡献,用起来特别累,那就放弃吧。
2、基础岗位的员工虽然专业能力上目前不太胜任,但是内在素质非常好,要不要录用?怎么任用?
对于基础岗位的员工来说,知识技能水平反而比内在素质重要,如果专业上不能胜任当前岗位,录用时要根据业务需求谨慎录用;而对于某些态度很好的老员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尽可能考虑给予更多培养、调换岗位配置的方法,来帮助员工发挥更大的价值。
3、能力非常突出,能解决企业当下问题,但价值观上与公司不匹配的人,要不要用?
分岗位,管理岗位尤其是中高管合伙人岗位,如HR、财务负责人等岗位,坚决不能用。其他基础岗位可以限制性的来用,明确约定行为和期望标准,过程中做好风险管控,不宜重用,不宜授予过多权利。

- 最后-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对于人才任用,有一个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人才决策的过程,一方面要紧密结合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更需要理解并遵从人性的规律,这样我们的决策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END  


#往期精彩

“1+3”模型,HRBP的工作舆图


正确理解绩效管理


人才发展体系的框架要点


聊聊HRBP的职业发展路径


识人有方法,看人有诀窍


如何让HRBP既靠谱又增值?


实践分享


🎧

HRBP Lab上线播客节目,期待你的收听与关

小宇宙/喜马拉雅:HRBP实践研究室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请后台联系

欢迎各位 点赞  在看  分享 三连支持


HRBP实践研究室
HRBP=HR×(B+P). HRBP不仅是一个岗位、一种角色,更是一种将“业务管理”与“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融合的思维模式与最佳实践。 HRBPLab致力于不断学习与创新,帮助企业和职场人,跨越周期与迷茫,点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