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5月17—19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新时代高等学校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发展交流会”在南京成功举办。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守仁,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宁,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舒笑梅,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敏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以“勇立时代潮头、彰显文学力量”为主题,围绕外国文学课程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文明互鉴视域下外国文学课程价值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与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实践,外国文学高水平教材建设等议题展开交流。
开幕式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宁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事业部副主任谢森代表会议主办方先后致辞。
何宁代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何宁介绍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悠久历史和学术成就,指出外国文学课程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外国文学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等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何宁表示,本次会议以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为研讨重点,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聚焦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发展趋势,分享学术成果、交流思想观点,共同助力外国文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谢森代表高等教育出版社向与会专家和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向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会议筹备期间给与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结合高教社在外国文学类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有关情况,谢森表示,高教社将始终致力于推动经典教材的传承创新,持续助力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何宁
谢森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 1
文明互鉴视域下英美文学课程
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王守仁指出,英美文学课程教师应以文明互鉴为指导,以文化比较为抓手,促进英美文学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英美文学能够帮助人们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感、培育国际意识、开拓全球视野,对中国社会现代价值观的构建产生影响和作用。王守仁强调,英美文学课程的高质量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当代中国学者的主体性,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资源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报告最后以《英国文学选读(第五版)》为例,介绍了外国文学教材高质量建设的实现路径。
主题报告 2
新文科背景下的英国文学教学
何宁首先回顾了新文科建设从概念到实施的过程,并结合外语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分享了南京大学外语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从课堂教学的实施层面,何宁详细介绍了南京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四个融通”人才培养理念,强调英国文学课程的价值引领要兼具问题意识和本土意识。
主题报告 3
英美文学教育与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
概念生成、本土实践、素质提升
舒笑梅首先梳理了“国际传播”这一概念,介绍了其内涵和外延之变以及“四全媒体”理念下适应平台特征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动态定义;随后分析了英美文学教育作为国际传播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潜在的契机;最后针对国际传播人才所需的高层次、多维度素质要求,围绕利用多模态教学材料、创新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发多视界教学模型和重构多维度评估机制等融入国际传播视角的教学活动,探讨了英美文学教育提升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综合素养的可行之道。
主题报告 4
“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思政育人
的实践探索与典型案例
刘敏指出课程育人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英国文学选读”课程建设为例,刘敏分享了湖北师范大学“思政引领、六位一体、四维联动”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介绍了将“启智”专业知识主线与“润心”课程思政主线融合的实施路径,以及将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诗歌之苑、散文之角、戏剧之魂、小说之廊”四大模块的具体做法。最后,刘敏分享了“锻金师、塑金课、建金专”的一体化发展经验。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重庆大学李玲、鲁东大学王菊丽、蚌埠学院赵丽莉、苏州大学黄芝结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实践,就英国文学课程建设的有机观,深度学习的方法论,一本多纲的教材应用模式与英国文学课程的育人重点等方面展开交流,为不同类型层次的院校开设与校本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英国文学课程和活用英国文学教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在自由交流环节,王守仁与参会教师共同探讨了英国文学课程教学中的痛点和难点,为参会教师树立正确的英国文学教学观和教材使用方法论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李玲
王菊丽
赵丽莉
黄芝
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事业部高等分社分社长刘瑾做闭幕总结发言。会议各个环节分别由盐城师范学院副校长毕凤珊,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新福,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宁梅主持。
毕凤珊
朱新福
宁梅
刘瑾
相关图书
主编 王守仁
ISBN 9787040602678 / ¥68.00
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主编寄语
用文学的力量
育人格力量之美
觅心灵栖息之地
担时代所期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