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局限在胃窦的萎缩,没有越过胃角;
C2:萎缩蔓延到胃角;
C3:萎缩沿胃小弯接近贲门;
O1:开放式萎缩,到达并围绕贲门;
O2:除胃小弯外,前后壁也出现萎缩;
O3:接近全胃萎缩。
胃体交界处的中间移行带(兼具胃底腺与幽门腺)为胃癌高发区:
各部位HP感染在内镜下的表现与判断:
HP阳性/阴性/除菌后 在内镜下的表现总结:
镜下可见大量炎性渗出物,
广泛的腺体脱落游离、腺体结构复杂、不规则,
在两次诊断中均被误诊为腺癌。
该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最后证实为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中会出现大量游离脱落、结构复杂的腺体,但不可以此作为诊断腺癌的依据。
该类病变中腺体仍保持正常结构,
内镜下表现为广泛的浅表溃疡,黏膜表面有大面积损伤,
需要内镜-病理结合诊断:
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
考虑HP感染情况下多用++及以上;HP无关者多用+。
不用太纠结具体几个+,注意不要把嗜酸性粒细胞当成中性粒细胞
有些萎缩没有肠化现象,表现为固有腺的减少和粘膜肌的增生:
如果取自胃窦,则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
如果取自胃体,没有胃底腺而只有幽门腺和小凹上皮,应诊断为胃体重度萎缩性胃炎
如果取自胃体,没有胃底腺、壁细胞、主细胞,诊断为重度萎缩性胃炎;
如果取自胃窦,则可以不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HP感染胃体黏膜的病变特点
因为有强大的胃酸分泌,炎症难以向下侵入,胃体炎症往往不如胃窦严重,比较浅表 ,有时可以有很轻微的炎症(+)
春间·川口病息肉表现为多发、扁平息肉,内镜下表现为小凹的不正常增生;
3.2.2.胃底腺息肉在内镜下呈真正隆起。二者都提示HP-。
除菌后可能出现乳头状结构,注意不要误诊为异型增生:
深层(粘膜肌附近)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非常有意义,应进行高倍镜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在上皮中有很多淋巴细胞,容易被病理医生忽略:
小凹上皮里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性胃炎”是一种描述性诊断,而不是一个诊断名称,描述的是一种组织损伤形式,多与乳糜泻、HP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对临床有一定的提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