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是人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器官,浅表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多种因素包括各类病原微生物感染、化学药物、外来的毒物、异物、机体自身的代谢产物或某些药物的作用等
均可引起淋巴结内的细胞成分,主要是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增生而致受累的淋巴结肿大,此时,淋巴结内各种细胞成分的增生是机体抗损伤的免疫反应的体现。
根据病变累及淋巴结区域的不同,淋巴结肿大可表现为四种增生模式,即
淋巴滤泡增生;
滤泡间区增生;
窦组织细胞增生,
以及混合性增生。
根据病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临床表现,
有非特异性淋巴结炎(non-specific lym-phadenitis),也称反应性淋巴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
病毒性淋巴结炎、
细菌性淋巴结炎、
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
真菌性淋巴结炎、
原虫性淋巴结炎,
以及一些原因或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一些淋巴结炎
或淋巴结病,
如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巨淋巴结增殖症(Castleman disease,CD),
伴巨大淋巴结病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也称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等(Kimuradisease)和
IgG4相关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的淋巴结病变等。
(一)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反应性淋巴增生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是淋巴结最常见的良性淋巴增生性疾病,
多种因素可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而其病理表现又缺乏特异性,故称其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根据起病急缓和临床病理表现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两类。
1.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常见于颈部,病原体可由发生感染的牙齿或扁桃体被引流入至颈部淋巴结,或四肢的感染引流至腋窝或腹股沟区淋巴结。急性阑尾炎患者常伴有肠系膜淋巴结急性炎改变。系统性病毒感染和菌血症常可导致急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
因炎细胞浸润和水肿而致病变淋巴结肿大。因淋巴结肿大致其被膜受牵拉,患者会感觉局部疼痛。有脓肿形成时,可有波动感,被覆的皮肤会有发红,有时可穿破皮肤而形成窦道,特别是淋巴结有脓性坏死时。
【组织病理学】
肉眼观:
受累的淋巴结多为轻度肿大,直径为1~2cm不等,灰红色。
组织学
所见淋巴结结构常保存,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易见核分裂。在散布于滤泡生发中心的组织细胞胞质内含有细胞核碎片。
在感染不太严重时,可见一些中性粒细胞在滤泡周围或淋巴窦内浸润,窦内皮细胞增生。
当感染是由化脓性病原微生物所致时,滤泡生发中心可发生坏死,甚至整个淋巴结形成脓性肿块,此时需要与以渗出为主的结核和一些真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相鉴别。抗酸染色和六胺银染色有助于相关病原体的识别。
2.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
因病变淋巴结的肿大是逐渐或缓慢发生的,故患者常无明显感觉。
慢性淋巴结炎常见于腹股沟和腋淋巴结。
一般而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不需特殊治疗,临床上行淋巴结活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淋巴结的各种淋巴组织肿瘤或转移性肿瘤,以及特殊感染等疾病。
【组织病理学】
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的病理改变因病因而异,可表现为淋巴滤泡增生、副皮质区淋巴增生和窦组织细胞增生等。
(1)淋巴滤泡增生:
常由活跃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刺激而致。
A表现为受累淋巴结的淋巴滤泡数量的增加,而其大小和形状差异大。
B滤泡生发中心明显扩大,见不等量的中心母细胞和中心细胞,含有核碎片的组织细胞散在分布于其中。
在类风湿关节炎、弓形虫病,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早期常有明显的淋巴滤泡增生。
在形态学上,淋巴滤泡增生有时易与滤泡淋巴瘤相混淆。
(2)副皮质区淋巴增生:
常因导致细胞免疫反应的各种刺激所引起,
A其特征是淋巴结的滤泡间区,即T细胞区的增生,
B其中可见活化的T细胞(免疫母细胞-----免疫母细胞”,表现为体积大,核大,空泡状,有一个 中位核仁。 ), 这些细胞的体积是静止淋巴细胞的3~4倍,核圆形,染色质细腻,有数个核仁,以及中等量淡染的细胞质。
C可见淋巴窦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副皮质区淋巴增生常见于活跃的病毒感染,特别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药物,特别是大伦丁所致的免疫反应,以及某些抗病毒性疾病的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反应等。
(3)窦组织细胞增生:
A表现为窦扩张,窦组织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窦组织细胞体积增大等。
多见于肿瘤(如乳腺癌、胃癌等)引流区的淋巴结。
有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窦组织细胞增生反映了机体对抗肿瘤及其产物的免疫反应(图14-3)。
B滤泡生发中心明显扩大,见不等量的中心母细胞和中心细胞,含有核碎片的组织细胞散在分布于其中。
B其中可见活化的T细胞(免疫母细胞-----免疫母细胞”,表现为体积大,核大,空泡状,有一个 中位核仁。), 这些细胞的体积是静止淋巴细胞的3~4倍,核圆形,染色质细腻,有数个核仁,以及中等量淡染的细胞质。
C可见淋巴窦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