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听父母说话,心里就有股「无名火」
文摘
育儿
2024-08-12 17:30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普华文化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情感纠葛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一些感觉?和某个家人只要一说话,不管说什么事,都容易演变成争吵。 因为吵得太厉害,问题又解决不了,索性就完全屏蔽对方,切断和对方的一切交流,好像对方完全没有在你的生命中出现过一样。 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某个偶然的机会和你有了哪怕一点点互动,你内心那根最敏感的弦就很容易被拨动,他的某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某个无心的动作、某个微小的表情就会让你大发雷霆。事后你自己可能都觉得奇怪:“我明明已经那么久不和他联系了,原以为他于我而言已经不重要了,为什么一看到他,我就
‘原形毕露’了”?情感阻断
我们往往因为和家人纠缠得太深,冲突太激烈而忍无可忍,
觉得已经没办法和对方再相处下去了,所以不惜一切代价逃离对方,切断跟对方的一切联络,以求获得暂时和表面的安宁。在这种时候,一家人看上去很和睦,不吵也不闹,但在表面的和谐之下则是暗流涌动。你会感觉自己和家人之间的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种随时会“爆炸”的紧张气氛,随时可能因为某人的某个行为而被“点燃”。身处这种“情感阻断”的关系中,我们其实一点都不会感到轻松,随时都在担心因为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事要么让对方“爆炸”,要么自己“爆炸”。真是步步惊心,耗神又耗力!所以,如果一个人长期和家人处于情感阻断的状态,那他的情绪和
健康状态一般都不会太好,有抑郁、焦虑这些心理问题的概率也比较高。情感阻断 3 法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可能会采取 3 种方法阻断自己和家人间的交流。当我们实在受不了某人时就干脆躲得远远的,如搬出去住、专门挑选离家远的大学、找工作从北半球逃到南半球等。这种方法虽然能帮我们换回一时的“解脱”,但只要我们和那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人“江湖再见”,埋藏在双方心底的陈年“旧恨”可能会被瞬间点燃。当我们没办法和某人在物理上拉开距离时,就会尽量减少在日常生活中和对方的交流。例如,回家就锁上卧室门不和父母说一句话,在微信和微博里把父母拉黑,逢年过节也不和父母联系。同样,这种方法也只是帮我们换来一时的安宁。好多家庭会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一团和气,似乎一切“都挺好”,其实平日在家“相敬如冰”,矛盾重重,家人之间没有话可说,还不如在外面合租房子的室友相处得愉快。有趣的是,这种
“自我欺骗”或只求一时表面平静的情况,在国内的家庭里特别多见。3 步消除情感交流障碍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人生苦短,我真的不想像上面讲的那样永远和家人卡在“情感阻断”的状态,了此一生。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执行“先理关系,再坚定表达,最后生活退守”3 步,消除情感交流障碍,实现顺畅流通。找出那些和我们“情感阻断”的家人,以及和他们交流时的
“阻断点”在哪里。具体操作上,你可以想一想,现在身边和你关
系亲近的家人里,有哪个(些)人让你产生了上述“情感阻断”
的感觉?接着再整理两点:对方身上的哪些地方是你能接受的?哪些行为会触碰你的底线,让你无法接受?在你厘清对方做的哪些事情会触碰自己的底线后,就可以在对方再做类似事情时,尝试用尽量简单和清楚的言语,镇定地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需求和底线,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你不用担心表达得太简单对方会理解不了,因为无数实践证明:镇定而清晰的表达所传递的信息远比情绪激动的大声表达或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叫更具穿透力和冲击力。如果你已经反复尝试了上述方法,但仍然达不到你想要的沟通效果,那么就后续如何做你可能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与让我又爱又恨的家人相处时,我准备在哪些事情上和对方保持最低限度的联系?我能接受的最低限度的联系的频率和方式是怎样的?例如,平日把精力专注在自己的事业、学业和感情上,只是逢年过节给对方发一条
礼节性的问候短信,或者只通话几分钟。
-END-
点个“在看”
不被冲突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