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在喝咖啡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件她认为很神奇的事——
陈老师曾经是一名外企中层管理人员,几年前陪孩子读书,来到了加拿大。现在孩子一年年大了,也不用她太操心,她的空闲时间就多了。
今年秋天,我所在小城市一下子来了不少华人高中留学生,中介机构忙不过来了,正好陈老师有时间,人也热心,就接下了安排这群留学生的活。即使到高中,加拿大的学生还是有很多校外时间——放学实在是太早了。
这些孩子大多没在加拿大读满4年高中,将来想申请美国或者加拿大的大学,得有雅思成绩。所以,他们除了学校学习以外,得自己准备雅思考试。其中,有一位孩子的家长专门请陈老师安排孩子的雅思学习。
陈老师告诉我,孩子也不算厌学,每次她布置的学习内容,孩子会认真完成;只是,一旦她忙起来,没顾上布置,孩子就停摆,是不会做作业的。陈老师说:其实学习内容都在书上,而那本书,孩子也有。
前几天,一位上海的朋友约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他们家孩子。朋友的孩子每天要做很多作业,学校的做完了,还有妈妈布置的——大量的刷卷。朋友总觉得哪里不对,却也说不上来,何况孩子的学习归太太管,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我问他:孩子刷了这么多卷子,有没有成为学霸?
他:没有。
我:那为什么要刷卷子?
他:不刷会更差。
我:如果刷卷子不能刷成学霸,说明跟学霸的差距不在于刷卷子。
我这一说似乎启发了朋友。他告诉我,前些天他去参加了家长会(原来他是没这个待遇的,正巧太太那天有事不能出席)。老师在家长会上提到了学霸,说那几位学霸,笔记整齐、作业字迹端正,连上课都坐得直。
我说,对啊,老师把学霸的表现都描述出来了。
其实,孩子学习成绩不如学霸,那是结果。造成结果的原因才是值得深究的。
普娃成绩不如学霸的原因,如果是少补了几堂课、少刷了几遍卷子,那多补几堂课、多刷几遍卷子就应该可以变成学霸。如果课也补了、卷子也刷了,还是只有遥望的份,那说明另有原因,跟学霸的差距就不在于补课和刷那几遍卷子。这是一个很容易思考的问题,家长只要肯思考,是很容易理解这里面的逻辑的。
普娃不如学霸的原因不在于补课和刷卷,有些老师其实一眼就能看出,但看破不能说破,人家自己的饭碗还是要捧牢的。朋友的老师已经说出了学霸的表证,只是学霸为什么会做到这些,老师也不知道。
中国有句话,“勤能补拙”,我的理解是,“勤”要用在正确的方向上,用错了方向,是补不了“拙”的,而低质量的重复,更是学习的大忌。有一句话,据说是爱因斯坦说的——
“所谓精神病,就是翻来覆去做同一件事,却期待能有不同的结果。”
每周的读书会,因为主题是青少年教育,所以我会分享一些资料,提供给读书会的朋友。
这周讲到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大型随机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当时有11000多名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被随机分到79所学校的各个班级中。这个实验的本意是观察小班化上课是不是更有利于学习。结果简单明了:不是。
后来有个经济学家,拉吉.切蒂(Raj Chetty),他想用这些数据来测量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幼儿园老师的水平对孩子到底有多大影响。
切蒂先看两个变量:孩子到25岁时候的收入水平,以及孩子幼儿园老师教学经验(工作年限)。他发现,更有经验的老师教出来的孩子到25岁时收入明显更高。
原来这么简单,我们中国人似乎早就知道了:找个有经验的老师肯定好嘛!然而,切蒂的认知不止到这个水平,他要搞明白: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到底做对了什么,给孩子埋下一个将来能赚更多钱的种子。
切蒂做了更详细的分析。所幸的是,当时那个实验还包括了孩子们4年级和8年级时候做的综合素质评分。切蒂发现,最能预测未来收入的素质不是数学和阅读那些认知技能,而是四项品格技能:
1、积极主动: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回答问题、主动从书本中寻找信息、主动在课外向老师请教;
2、亲社会:善于跟同伴相处和合作;
3、讲纪律:能集中注意力,不扰乱课堂纪律;
4、有毅力:遇到困难问题能坚持求解,而且愿意完成比指定工作更多的任务。
切蒂发现,越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就越具备这四个品格。这四个品格对未来收入的预测力是数学和阅读成绩的2.4倍。
读书会中有一位朋友,有个2岁的宝宝,所以,我分享了这个实验。
我不是一个反对补课、反对适当增加学习量的人,但我真心希望家长在给孩子大量作业前,先思考一下:这真的帮到孩子了吗?我反而觉得,有了上面的四项品格,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品格才是高级功夫。补课刷卷,反而没那么重要。
孩子多做一点作业看似无所谓,如果积累起的效果是让孩子厌学、丧失主动学习能力,这样做,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