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时候,我在上海。一次我参加一家文化公司活动,结束后,自然开席欢宴。那天坐我右手边的是一位中年男士,人很精神,目光中透着智慧。
席中聊起我才知道,身边这位果然是才俊。才俊夫妻双双毕业于复旦,自己现在还是复旦校友会的一位理事,听说我是从事青少年自驱力培养的,就跟我分享了他家两位孩子的情况。
才俊的两位孩子中,老大是儿子,标准的学霸,今年暑假复旦物理系本科毕业,直升复旦物理专业硕博连读。才俊告诉我,其实他和孩子的妈妈,都没怎么管过儿子,甚至中学以后,夫妻俩都不太知道儿子整天在干什么。
才俊还跟我说:儿子考进复旦以后,以前的高中还让他作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去做报告。才俊毕竟是才俊,不能胡说八道,只能一本正经地跟大家报告,孩子学习好,主要是幼儿园、小学时,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得好。
才俊还有一个女儿,在读初中。今年暑假,他把女儿从公立学校转进了一所国际学校。我当时心里一愣:卷不动了?
才俊跟我说:他们这个圈子不少朋友都是夫妻俩复旦毕业,孩子们呢,有些是学霸,有些妥妥的学渣。他们也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学霸”、“学渣”用词没有任何褒贬义,只是反映学习能力。)
当时,我邀请他来听我的讲座:从脑科学的角度理解,为什么有人是学霸,有人是学渣。因为只有理解了原因,才知道从何下手培养孩子。才俊毕竟不是一般人,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了其中一场,还分享了他一对儿女的事情,表示讲座解了他的疑惑。
插一句:我的讲座,从脑科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青春期孩子的自驱力,公益的,今年6、7月在国内一共讲了7场,明年还会继续,欢迎大家来参加。
今天,我不是讲学霸、学渣,而是想讲讲学霸不是靠补课补出来的的。
其实,身边很多例子就给我一个印象:补课没什么用!想想也是,如果补课有用,那还不满大街学霸了。
不过,感觉不靠谱,我们还得看看关于补课有什么研究结果。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对青岛市的1368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和11734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课外补课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度不大。报道没说数学,但是就语文成绩来说,小学四年级学生,上补习班的平均成绩为490.13分,不上补习班的平均成绩500.08分;初二学生,上补习班500.65分,不上补习班499.36分。
(图源见水印)
长沙市2018年也发布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报告认为:参加课外培训班越多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越好。
两项调查都报告了一个发现:课外学习时间越短的学生,反而成绩越好。当然,这两个报告也不能说明补课没用,也许差生不补课成绩更差。不过,报告中的发现,却佐证了我的观点:学霸不是补课补出来的。
我们的邻居韩国,也是一个补课大国。2013年,哥伦比亚大学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对韩国的补习班做了大量的研究,基本结论可以总结为三点:
1、课外补习对差生最有效;
2、对数学和英语比较有效,对语文作用不大;
3、补习的作用主要发生在初中阶段。上了高中以后,课外补课只在数学方面,而且只对差生有一定的效果。
这个结论应该是有指导意义的。如果是差生,还是可以考虑补补课的(按照现行教育体制,补课效果不明显就意义不大,因为还是会在中考被分流、高考被刷下);如果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家长还是省点钱吧,靠补课是不会成为学霸的,孩子想进前5%,重点是:孩子要有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没有学习意愿学习能力,花钱补课就是浪费钱。
不过,大量家长让孩子补课,并不在于孩子是不是能提高成绩,主要还是平息家长自身的焦虑:万一没让孩子补课,耽误了呢?家长能够管理自身的情绪,孩子才有希望。
小峰今年暑假的时候参加了训练营,之前的文章《学习“粗心”的本质是什么?》有介绍。前些天,小峰妈妈又跟我微信聊了聊,我分享给大家,她真是一位勇敢而且智慧的妈妈。孩子要幸福、要有目标感、要有学习能力,有时候需要有一位勇敢而且智慧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