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胜负未分,关键取决于谁能活到最后

文化   2024-07-14 20:46   北京  
特朗普遭到了枪击,目前确定起码中了两枪,一枪擦着脸皮和耳朵,如果不是特朗普习惯在演讲的时候“摇头晃脑”,特朗普就要被终结了;另一枪命中胸口,幸亏特朗普穿了防弹衣。
不得不佩服美国人对于枪击事件的接受度,枪击发生后现场观众表现极为镇定,没有发生踩踏,多数观众都没有离开座位,特朗普后面的一名观众,竟然连手里的可乐都没撒。
网上有很多段子,比如说就算华盛顿复活都竞选不过特朗普,不过这个说法不妥当,华盛顿在那个时期并不具有绝对优势,恰恰是因为当时美国各派系斗争激烈,所以最终才选出了各方都能接受的华盛顿。
如果一定要讲个“梗”,那不如拿罗斯福来对比,因为二战罗斯福是美国唯一任期超过8年的总统,从1933年直到1945年逝世,这种级别才更有可比性。
其他的能说的不多了。
可以肯定绝不是特朗普扮演苦肉计,距离超过一百米的正规步枪枪击,还是擦着脸皮、耳朵,这简直就是玩命,对特朗普一点好处都没有,特朗普现在根本不缺支持率,缺的是如何实现脱罪的司法资源,缺的是打破民主党控制的媒体,缺的是如何让新兴力量认同。
在与拜登进行电话辩论后,民间支持率已经站在了特朗普一边,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必要赌命。更关键的是,枪击案距离大选时间太远了。

可以拿来对比的有两起枪击案,一个是1981年里根遇刺,一个是台湾地区的“319枪击案”。
“319枪击案”后,陈水扁之所以翻身,是因为发生在所谓的"中国台湾地区当局领导人大选"投票日的前一天,民众情绪被激化,而且枪击也不是对着脑袋去的,作案的杀手非常专业但偏偏用的枪支威力极小,最终检测发现诸多疑点,比如陈水扁夹克上大部分不是血迹,而是药用油膏,大选结束后最终认定不是政治谋杀行为。
1981年里根遇刺,虽然短期内也令里根支持率飙升了10个百分点,但是当时距离中期选举时间太长了,最终到选举的时候,仍然很焦灼。
这次事件也一样。美国社会现在已经高度极化,选举更像是站队,否则以拜登目前的表现,怎么可能还有这么多人支持?支持者与其说支持拜登,不如说是厌恶、恐惧特朗普,那就算是特朗普遇袭,也不可能改变这些人的立场。
当然,如果这周就提前进行大选,那特朗普的胜算堪称100%,几个关键的摇摆州已经因为刺杀暂时变红,但毕竟距离大选还有4个月,这种短期的情绪波动一定会淡化。
美国民众也不会因为这种突发事件而彻底扭转政治倾向,毕竟这关系到自身的切身利益。
而且这件事对于民主党也未必全是利空,在更加强势的特朗普面前,民主党反而会被迫团结起来,那些要求拜登退选的声音反而会消失。
美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毕竟有利于民主党,民主党全力以赴,到底谁能赢还是个未知数。(参见《大势滔滔,顺昌逆亡》)
当然,这绝不是说发生了这种事情,特朗普死里逃生就算了。
这当然极大帮助了特朗普,尤其是在枪击发生之后,特朗普表现堪称完美,镇定自若、行动迅速,离场时高举拳头喊“fight”也展现了强烈的领袖气质,给足了现场媒体拍摄时间,老白人肯定会更加支持特朗普,投票的积极性也会提升。
不要小瞧这张照片:

一定要站在美国人的视角去看待,五个人、国旗、经典三角构图,美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曾经巅峰的美国,也就是下面这张照片:

2024年普利策奖肯定是这张照片了,特朗普也有了最好的竞选海报。

枪击案本身也解决了特朗普遭遇的一大质疑,民主党认为特朗普当选会威胁民主,而以后,特朗普只需要指一指自己的耳朵,谁在威胁民主不言自明,这种宣传立刻不攻自破,民主党妖魔化特朗普的操作空间就少了许多。
总之,美国大选胜负仍然未定,特朗普获胜概率大增,但并不保险。
还是要看最终谁能活到大选那一天,毕竟还有4个月,什么奇葩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其他文章推荐

■  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谈谈对未来方向的判断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喊话被当成虚张声势,只能动手了

■  美国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异端”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