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江苏省天一中学校园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对话。应大会之邀,我校地理“卓越团队”成员赶赴无锡,参加第20届全国“聚焦课堂·三注重课堂”研讨活动。
本届研讨活动共分三部分:教学展评,专家评课,学术报告。来自全国知名学校的九大学科优秀教师们参与了“同课异构”展示与学科专题讲座,还现场展示了学生发展指导、艺术教育、技术教育、班团活动、劳动教育及AP国际课程等特色板块。亮点纷呈,让与会教师收获颇丰。
教学展评
在“教学展评”中,我校地理卓越团队主持人、正高级教师杨小华受邀开设《植被》公开课,杨老师通过安排学生课前调查校园植被并制作植被名片的方式,从欣赏植被之美、探明植被之理与落实植被之用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开展项目式学习,课堂生动活跃,充分落实了地理核心素养。
专家评课
在“专家评课”中,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于蓉老师通过对三位“同课异构”老师对地理概念的解读和分析,指出概念是逻辑的起点,会影响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于老师带领与会教师重读课标,指出教学不仅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要注意地理规律性知识的探寻,既要理解大尺度的规律性,也要关注地方性的差异,从概念走起,从普适到特殊,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思维提升。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曹东老师则高度赞扬了上课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精彩展示,展现了三节生动多样的地理课。
学术报告
下午,大会带来了三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活动特邀了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王哲,以及浙江大学计算机研究院智慧教育中心高级研究员莫英强,他们就“双新课程主题报告”开展了相关讲座。专家的报告犹如一场滋养生命的精神盛宴,从理论的高度、研究的深度、视野的广度让老师们对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与进阶路径更加明晰,老师们认真聆听,专心记录,细心感悟,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
图 | 张华 《为创造而学知识——走向素养本位课程与教学》
图 | 王哲 《高品质课堂智能分析报告解读》
成员感悟
项小云
这是一场教育的盛宴,让我深感震撼,受益匪浅。在观摩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地理教学的魅力所在。虽然是同样的课程内容,但是三位老师都展示出独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天一中学何钰婷老师利用身边的校园植被这一真实情境贯穿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结构完整。南菁高级中学徐海龙老师以自己研学的地区作为案例,从全国的空间尺度上带领学生分析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差异,最后升华到保护生态环境主题。杨小华老师的课堂则是扩大到了更大的空间尺度,结合自己澳大利亚考察的经历,将观察到的植被差异进行列举,让学生感受到植被之美。本次活动让我对地理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无止境、教亦无涯”的真谛。
曹聪
我有幸观摩了第二十届全国“聚焦课堂·三注重课堂”地理学科研讨活动,3节优秀的课例不仅让我思考了地理教学如何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也启发了我对教育方法的深入思考。我认为地理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整合。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教学中不仅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要注意地理规律性的探寻,遵循立足课程标准和基本概念,从普适到特殊,从基本模型建构到地域表现。
于增金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深体会到了“三新”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意义所在。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的“指南针”,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依据。怎样解读课程标准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江苏省地理教研员于蓉老师带领我们重读课标,给我提供了解读课标的真实案例。怎样上好地理课,怎样把地理核心素养落实在学生的心头,是我们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真课题,唯有学习、思考、实践,才能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供稿 | 教师发展部 地理学科中心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陈 娟
审定 | 顾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