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领读者|李浩然 • 《荒原狼》 • 于苦难中觅得生的力量与心的安宁

文摘   2024-11-20 09:23   江苏  



2024

“共阅 · 新海领读者” 计划

 传播阅读理念,分享阅读感悟

树立阅读榜样,推荐阅读书单

打造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文化品牌

我们正式推出

“共阅·新海领读者”计划

 

你无法达到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

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来参与我们,一起共读吧



十一月领读者:李浩然

高二14班学生

校学生会纪检部部长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图 | 《荒原狼》

心理学家荣格说:“读黑塞的书,像在暴风雨的深夜,看见闪耀的灯塔。”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一直被誉为“灵魂阐释者”,他的作品总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引人入胜。

在《荒原狼》中,黑塞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哈里·哈勒尔,这位“陷入两个时代夹缝中的人”的孤独彷徨与痛苦挣扎。哈勒尔是一个理性世界的狂热追求者,他对于自己身处的社会满是鄙视,不屑于身边人庸俗的市民阶层作风,却又无法从中抽身,而深受孤独的困扰。在哈勒尔心灵与现实的矛盾中,小说缓缓展开。

图 | 赫尔曼·黑塞

(一)时代灵魂的病症

黑塞自己明言,要借《荒原狼》一书写出“时代灵魂的病症”。书中的时代,指向的是笼罩着“西方没落”阴影的二十世纪上半叶。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已经远去,但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的野蛮实质却已经暴露无遗。启蒙时代的进步幻梦,美学时代的人文理想,革命年代改天换地的高昂激情都被丑陋、残酷、惨烈的战争击得粉碎。“歌德沦为市民生活的门面装点,莫扎特式的天才缈无可闻”,黑塞以哈勒尔这一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形象,揭露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对社会的巨大冲击,以及巨变中的人们精神世界的崩塌。

图 | 《荒原狼》插图

(二)生活在社会这片荒原上,谁不是一匹流浪的孤狼

当读到书中对哈勒尔孤独境况的描写,我想我们总能从中隐约看见自己的影子。哈勒尔面对孤独的态度,也会让我们受益良多。孤独是我们生命的常态,谁都会走过一段踽踽独行的时光。害怕孤独,我们会悲观绝望,视自己为时代的弃子;享受孤独,我们会发现更美好的自己,单枪匹马也能活出千军万马的气势。

图 | 内心的人与狼

(三)和解,是最好的治愈

书中哈勒尔在经历了种种奇幻经历后,在一场假面化妆舞会中,获得已得道者帕勃罗的点拨后幡然醒悟,决定重新开始,下好人生这盘棋。他开始和房东太太聊天,与房东年轻的侄子成为朋友,偶尔会和年轻人一起去饭馆、听报告、听音乐会。租住近一年,他再次远行。

从哈勒尔的自我治愈中,我体悟到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接受残缺的心态。努力放下生活的滤镜,接受不完美的自我。学会和解,才是最好的治愈。

黑塞曾说:“《荒原狼》虽然描写的是精神病态与危机,但他并不指向毁灭与死亡,而是通往救赎与治愈。”生活里我们或许会因为与众不同而遭受冷落,也可能为了驱散孤独而误入歧途。但当我们转变心态,接纳孤独,终会发现——孤独是一场艰难的修行,虽千万人,吾往矣。

最后,用书中的一段话结尾:“总有一天,我会下好这盘棋,总有一天,我能学会笑。帕勃罗在等我,莫扎特在等我。”

图 | 晚年的黑塞

文字撷取,阅读分享

(1)不管这是高度的智慧还是最简单的天真幼稚,谁能尽情享受瞬间的快乐,谁总是生活在现在,不瞻前顾后,谁懂得这样亲切谨慎地评价路边的每一朵小花,评价每个小小的、嬉戏的瞬间价值,那么生活就不能损害他一丝一毫。

(2)他因为自己的天性命运,陷入了多么深重的孤独,以及他是多么自发自觉地认识到,原来这种孤独就是他的命运本身。

(3)每一个时代,每一种文化,每一套风俗与传统都有它自己的风格,有与它相宜的温柔与残酷,美丽与残忍,会将某种受苦视为理所应当,对某种恶行容忍接受。人类的生活唯有在两个时代、两种文化和宗教彼此交叠之时,才会成为真正的苦难,成为地狱。

(4)我知道我口袋里装着成千上百个生活游戏的棋子,震惊地预感到这场游戏的意义,我准备再次开始这场游戏,再尝一次它的痛苦,再一次为它的荒谬无稽而战栗,再次并且不断地游历我内心的地狱。我总有一天会更好地学会玩这人生游戏。我总有一天会学会笑。


领读者推荐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长篇代表作,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故事以一个农村家庭两代人的生活为主线,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为主角,讲述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种种挑战但依然无畏前行的人生历程,其中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细腻书写,让人充满共鸣,更给人激励。

少平和少安的不同选择,则带给我们对自己的思考,我们的未来何去何从?是像孙少平一样,从双水村出走,去探索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还是像孙少安一样留守,用自己脚踏实地的奋斗,带领双水村前行?想要得到答案,就去读它吧,读完它,属于你的答案便会揭晓。


《许三观卖血记》

《许三观卖血记》中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许三观的人生。小说的开头便以许三观卖血为生计的场景展开,这一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不罕见,是农民在贫困和生存压力下的无奈选择。随着故事的推进,许三观的生活轨迹和心理变化被细致地描绘出来,他从一个为了生计而卖血的农民,逐渐变成了一个在社会变迁中寻求自我价值和尊严的普通人。

余华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同情心,他没有简单地将许三观塑造成一个悲情的受害者,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件和人物关系,展现了许三观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以及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感和担当。小说中穿插的幽默元素和讽刺手法,使得沉重的主题变得生动而引人深思。此外,小说还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如城乡差距、贫富分化、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等,这些都是许三观个人命运背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许三观的视角,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希望。


《活着》

《活着》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就像余华在本书的序中写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只要改变一点点,

就能一点点改变!



供稿 | 校团委

编辑 | 朱芷欣

初审 | 周   峰

复审 | 陈继敏

审定 | 顾爱军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是省首批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连云港市第一所省属重点中学,市第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省首批四星级学校,省十四所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省生物课程基地,市语文课程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