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寄上锦书」即可关注,点「...」设为星标★
请为小萌置顶、并设为星标,避免失联。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
上面所选的几句话,是李世民作的《威凤赋》的开头(因李世民行二,世称二郎,又因他在此赋中自威凤自比,所以李二粉亲切地称他为“李二凤”,就是这么来的。此文很有意思,也不长,可结合解读看一看)。特nn的,我忘了怎么水文了。本来我想了个开头的……这本《唐太宗传》,也是《唐玄宗传》(即《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两位作者合写的,初版出于1985年,那时离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几年,若从起草稿子算起,则离得就更近了,所以这书难免带上了浓浓的时代印记。有不少的那个时代特有的叙事语句,譬如凡讲一好,必在最后辅以一句“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倒也不是说这么写不对(这其实是必要的。君不见,如今阶级叙述已经基本退出了日常生活,在文艺界主掌的阿猫阿狗,也从不声言这些,于是颇养成了一大批穿越这穿越那的穿越男男女女,甚而愿做军阀姨太太乃至青楼花魁者。这便是一点也不讲的恶处,大家承平日久,闲出病来,脑子也翩翩然起来,用文艺描绘代替了历史真实,用情情爱爱消解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岂不知,莫说古代,这种吃人至今还在一些角落头和一些人的心底里顽强地生存着,且还大有引幡招魂,欲皇皇然重列于士庶之上的势头,慎之!慎之!用花花绿绿代替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望之一片祥和,感之一片烂漫,岂非可悲也夫?),只是咱们既然以历史唯物主义来写作历史著作,则不可能要求千四百年前的人们脱离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来做出超时代的事情。李世民的一生,堪比一部爽文,十八岁雁门救驾(时隋炀帝被突厥围困),二十一岁起兵,二十九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逼父,要来了太子之位,几个月后即位登基,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年号共历二十三年,一手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万代人君渴慕的楷法。他的一生,如果作传的话,该是怎样地轰轰烈烈啊!不过作者另有安排,在登基之后,基本上就变成了专题论文的形式,每一章节,安排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内容的安排。这样写呢,也不能说不行,但这就更近于古代帝王本纪的写法,而不像现在个人传记的写法。虽然说这书是以“唐太宗”为名的,可唐太宗就是李世民,并没有因为李世民成了唐太宗了,就脱皮换骨了。但这么安排,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于想了解贞观之治的读者,比较方便,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李世民是怎么从方方面面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比之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的编年体形式,更能看出事情背后的逻辑。孰好孰坏,读者识之。最后说个老生常谈的老问题,老毛病。人民出版社这个“历代帝王传记”系列,我现在已经做了《隋文帝传》《雍正传》《唐玄宗传》,现在是第四本了。除了《隋文帝传》文本质量比较高(我合理怀疑,这本书的文本,作者给的就是电子文档,所以编辑可以省下一大笔力),其他几本,编辑可能都不大认真,雍正传错了100多处,唐玄宗传也有几十个地方,唐太宗传则有84处,已附在书末“校勘记”。一部分是简化字的规范问题,一些是标点问题,最可惜的是有很多引用古籍文献错字的问题。大概出版社是用作者的手稿排印的,手稿可能不大好认,就形近而误了,又不去核对原书,就将错就错了。
若喜欢本篇文章,请为萌萌打份赏,点击下方喜欢作者即可。大家的鼓励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