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传前沿】郑保卫 | 论列宁的报刊活动经历及其历史贡献

教育   2024-10-07 21:00   河北  




摘要

今年是列宁逝世100周年,本文系统梳理了列宁报刊活动主要经历,全面论述列宁报刊活动历史贡献,指出他的报刊活动为其革命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思想武器,为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大大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办报经验,开创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宏伟基业。文章提出要高举列宁主义伟大旗帜,学习和传承列宁的办报经验与新闻思想,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深化改革与繁荣发展。


作者简介

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


文章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1870年4月22日,列宁诞生在俄罗斯的辛尔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他原名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曾经用过的笔名。列宁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


同时,列宁还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和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他始终把报刊看作宣传真理、动员群众、指导革命、组织斗争、健全组织、壮大队伍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其波澜壮阔的战斗一生中,列宁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他亲自创办、主编和参与编辑的革命报刊多达30余家。


可以说,列宁的全部革命活动与其整个报刊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了解列宁的报刊活动可以寻觅到他一生革命政治活动的轨迹,也可以认识他一生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贡献,报刊是洞见列宁战斗一生的最理想的窗口。


作为一个职业革命者,报刊工作实际上成了列宁一生中唯一的正式职业。列宁十分珍惜自己的报刊活动经历。十月革命后,他在填写履历表时,职业栏里通常填的是“新闻工作者”。他还主动提出要求加入苏维埃新闻工作者工会委员会。1918年在第一次全俄新闻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名誉主席,并获得了全国记协颁发的第1号记者证。


在列宁逝世100周年之际,笔者谨以此文作为对伟大列宁的纪念,也希望为大家更好地了解列宁一生的报刊活动,学习他的办报经验,传承他的新闻思想,继承他所开创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特别是深入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一些帮助。


列宁报刊活动的主要经历


列宁一生的报刊活动始终都服务于他所从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其早期革命活动中,他创办政治性机关报,是为创建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服务;在其中期革命活动中,他创办党报党刊,是为宣传革命,动员群众,组织和发动人民武装起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服务;在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后,他创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党和苏维埃报刊实现工作重心战略转移,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宣传,是为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服务。总之,报刊成为他实现党的纲领策略和使命任务的得心应手、不可缺离的宣传手段和舆论工具。


(一)创办《火星报》,为建立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打造“思想中心”(1893-1903)


列宁报刊活动的第一个时期是创办政治性机关报,为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列宁一生报刊活动重要的起始期,也是第一个光辉点。


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列宁的报刊活动,是伴随着他在青年时代投身革命政治活动同步开始的。1893年,23岁的列宁来到彼得堡开始参加革命活动。这一时期,他的思想立场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而此前,1892年,他在萨马拉组建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且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成为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把一些分散的工人组织联合组成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将工人组织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领导工人群众开展同沙皇封建专制政府的斗争。当时,俄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别“经济派”,通过自己控制的《工人思想报》和《工人事业》杂志,狂热鼓吹机会主义思想,在工人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列宁认为,经济派鼓吹工人运动脱离政治斗争,否认工人阶级需要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和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其要害是企图把工人阶级变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附庸,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他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派应当建立自己的舆论阵地,揭露和批判经济派的机会主义观点,从思想上和政治上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群众,推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的发展,同时需要创建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其实,俄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已于1898年3月在明斯克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俄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然而遗憾的是,这次党代会没有制定党纲和党章,而会上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成员在国内的大都被捕,这使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了思想分离,组织涣散的状况,处于一种严重的无组织状态。这样的一个党,显然无法承担起领导俄国革命的任务。因此,尽快组建一个思想上和组织上高度统一的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任务摆在了全党面前。


那么到底怎样建设一个这样的党,当时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层内部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采用立即召开新的党代会的方式来统一党。而列宁则认为,这种只从形式上来统一党的做法无法真正达到目的。为此,他主张先创办一个“全俄政治性机关报”,来为党的统一奠定巩固的思想基础。列宁认为“只有把全党机关报创办起来,才能使革命事业中‘做局部工作的人’意识到他是在‘步伐整齐的行列’里行进,他的工作直接为党所需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时正被沙皇政府流放西伯利亚的列宁,细致周详地制定了以创办机关报为中心的建党计划。在1900年2月10日流放期满,从西伯利亚流放地返回途中,列宁沿途在乌发、普斯科夫、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地,与当地党内同志商定以后秘密通信的密码,以及寄送刊物的地址等。


鉴于当时国内沙皇政府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严密控制与残酷迫害,列宁认为,新的机关报只有在国外出版才能立住脚跟。为此,7月他前往瑞士,同在那里的劳动解放社领导成员普列汉诺夫、阿克雪里罗得、查苏利奇等人协商共同出版报纸,并亲自拟定了报纸的出版计划。


1900年12月24日,《火星报》正式出版,报头下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字,表达了列宁希望自己创办的报纸能够像一个小小的火星,最终燃成燎原大火。《火星报》编委会由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波特列索夫、阿克雪里罗得、查苏利奇组成。


在编辑部中,列宁实际上是担负全部责任的主编。他不仅要确定编辑方针,拟定出版计划,保持同国内撰稿人的联系,同时还要处理每期报纸的编排、审校和印刷、发行,以及筹集办报经费、选择工作人员等。此外,他还要亲自撰写稿件。在由他主编的前51期报纸上,他个人撰写的文章就有50多篇。这些文章对当时党的建设和无产阶级斗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作了深刻阐述,对经济派的机会主义观点进行了严肃批判,对国内外重大事件作了及时、准确的报道和评述。


列宁领导的《火星报》的最大历史贡献在于,它为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做了思想上的和组织上的准备工作。报纸在三年时间里,通过集中、系统地向群众进行革命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纲领策略,改变了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况,为建党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成为建党工作中的“思想中心”。


当时,《火星报》刊发了大量政论文章,同以经济派为代表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展开激烈论战,指出它们的机会主义实质,启发教育广大党员和群众,使他们自觉摆脱各种机会主义思潮的思想羁绊,集合到《火星报》的旗帜下。与此同时,列宁还以《火星报》编辑部名义,在报纸上公布了由他和普列汉诺夫拟定的党纲草案,并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讨论,进一步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党的纲领上来。


《火星报》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在组织上发展和壮大党的队伍。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代办员来完成。《火星报》的代办员根据组织要求,深入国内各地,一面发行报纸,宣传党的建党路线;一面与各地党组织和党员取得联系,积极帮助他们发展党员,健全和巩固党的地方组织,使各地党组织逐步转到《火星报》立场上。《火星报》在建党过程中发挥的组织功能,还表现在编辑部具体承担了第二次党代会的大量会务筹备工作,报纸编辑部实际上成了建党过程中的一个工作部门。


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纲,第一次把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为党的基本任务,这标志着一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遗憾的是,大会后期围绕对党章第一条的认识以及中央机关报人选问题,党内产生了分歧,最后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多数派(即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等人为代表的少数派(即孟什维克),刚刚统一的党又出现了新的分裂。


由于会后普列汉诺夫违背大会决议,支持马尔托夫提出的选举六人编委会的意见,擅自把坚持错误的原编委会成员补选进《火星报》编辑部。为此,1903年11月,列宁宣布退出编辑部。从第52期开始,马尔托夫等人把《火星报》变成了少数派的机关报。这以后的报纸称“新火星报”,以区别于原先的旧火星报。


列宁领导的《火星报》,作为一张全俄性马克思主义政治报纸在建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历史上最杰出的机关报。


(二)创办《前进报》《无产者报》《新生活报》《真理报》等党报党刊,为宣传革命,动员群众,组织和发动人民武装起义营造强大舆论(1903-1917)


列宁报刊活动的第二个时期是创办党报党刊,为揭露孟什维克的叛卖妥协路线和策略,宣传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主张和行动策略,组织和发动人民武装起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服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列宁一生报刊活动最为丰富的时期,由他参与创办和编辑出版的报刊多达二十余家。特别是他领导创办的《真理报》在十月革命中发挥了出色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为十月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成为他一生报刊活动的又一个光辉点。


党的二大以后,《火星报》被孟什维克所控制,成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报纸。面对这一新的斗争形势,列宁认为,必须把创办新的党的机关报作为首要任务,以此来摆脱党内危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列宁在给亚·亚·波格丹诺夫等党的领导成员的信中指出:“目前整个的关键在于这一机关报,没有它,我们就会走向不光彩的、必然的灭亡。”他再三强调,“首先要做的是创办机关报,机关报,还是机关报”。


在列宁倡导下,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于1905年1月4日在日内瓦正式创刊。该报在列宁领导下,坚持旧《火星报》的办报方针,把制订、宣传和捍卫布尔什维克的思想路线和斗争策略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报纸发表了列宁写的大量政论文章和时事述评,对革命运动中的各种策略问题作出敏锐而深刻的分析,对孟什维克的路线和策略进行有力的批判。


之后,根据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5月27日在日内瓦出版的《无产者报》代替《前进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出版。在列宁领导下,《无产者报》继续坚持旧《火星报》的办报方针,积极论证和阐释布尔什维克在革命中的斗争策略。列宁本人在报上就发表了90多篇论文和短评,对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人民武装起义和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等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重大策略问题作了全面阐释,使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理解了布尔什维克策略计划的实质,划清了与孟什维克的思想和组织界限,自觉地站到布尔什维克方面,投入人民革命的洪流之中。


1905年的俄国民主革命,是在国内阶级矛盾冲突激化之下发生的。这场革命所引发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工人群众在这场革命中所表现出来的觉悟和力量,为无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也打下了群众基础。如何抓住这一机会,引导无产阶级认清斗争实质,团结起来去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重要使命。在这一背景下,1905年11月初,列宁根据当时国内斗争的需要返回祖国, 1905年11月9日在彼得堡创刊的《新生活报》,成为他新的报刊活动阵地。


《新生活报》是布尔什维克党,在沙皇政府迫于全俄工人政治大罢工的压力,于10月30日(俄历10月17日)颁布宣言,声称要保证公民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的情况下,公开出版的第一张合法报纸。该报原先的编辑和出版者是诗人明斯基。列宁接手后对编辑部进行了改组。从第9期起,《新生活报》在列宁的领导下,实际上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出版。


《新生活报》在宣传党的各项决议和措施,启发和教育群众,组织和动员群众投入革命斗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当时,列宁在报上发表了《论党的改组》《军队和革命》《无产阶级和农民》《垂死的专制政府和新的人民政权机关》等十几篇政论文章,分析了1905年全俄工人政治大罢工后的革命形势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促进了运动的发展。


《新生活报》的革命宣传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恐慌,12月15日,报纸在出版了第27期后被反动当局查封。这之后,列宁又先后创办和领导了《浪潮报》《前进报》《回声报》《工人言论》等一系列报刊,继续开展同反动派的斗争,这些报刊在宣传党的路线,教育和发动群众,揭露反动派阴谋等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


1905年革命失败后,俄国进入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布尔什维克党及其报刊被迫再次转入地下。这是布尔什维克党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列宁这一时期主要靠在国外出版的《无产者报》,以及1910年11月12日在巴黎创办通俗报纸《工人报》领导斗争。


进入1912年,俄国工人运动发生了重大历史转变,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四月“勒拿事件”后,全国爆发了30万人的政治大罢工。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人运动并将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布尔什维克党决定立即在国内出版一张比《明星报》发行范围更广的群众性日报。1912年5月5日,《真理报》在彼得堡正式创刊。


《真理报》是在列宁倡议和领导下创办的,担负具体出版筹备工作的是波列塔耶夫和奥尔忠尼启则。斯大林、奥里明斯基、巴图林、波克罗夫斯基参加了在波列塔耶夫家召开的报纸工作会议,共同商定了创刊号的出版计划。在十月革命胜利前《真理报》所存在的两段时间里(1912年5月5日至1914年7月21日;1917年3月5日至1917年11月8日),参加该报工作的还有莫洛托夫、斯维尔德洛夫、加里宁、叶列麦耶夫、高尔基、别德内依、克鲁普斯卡娅等人。


《真理报》创刊时,正在国外的列宁始终保持着同《真理报》的联系。当时他几乎每天都给编辑部写信和撰稿,指导和帮助编辑部工作。从该报创刊到1914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列宁共为报纸撰写了270余篇文章。这些文章总结了党的斗争经验,探讨了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并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纲领和策略作了深刻阐述,向人民群众传播了革命真理。


反动派十分惧怕《真理报》所发出的正义之声,多次用罚款、没收报纸、起诉、逮捕和流放编辑人员等办法迫害该报(斯大林在报纸创刊的当天即被逮捕并流放)。报纸先后8次改变名称出版,但最终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1914年7月21日被查封。


1914年7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列宁看来是党发动革命的有利时机,他立即着手在日内瓦恢复出版于1913年12月停刊的《社会民主党人报》,并亲自担任主编。1914年10月19日复刊后的《社会民主党人报》发表了列宁的《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关于自己的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的失败》《论欧洲联邦口号》等一系列文章,指出了战争的掠夺性质,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时期的纲领和策略,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


1917年初,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政府被推翻,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并建立了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认为必须利用这场革命所造成的有利时机争取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此,列宁指示,“现在,主要的事情是办报刊,是把工人组织到革命的社会民主党里去。”3月4日,党中央决定立即恢复出版《真理报》。第二天,停刊近3年的《真理报》在彼得堡正式复刊。报纸编辑部由莫洛托夫、叶列麦耶夫和加里宁三人组成。


值此关键时刻,4月3日,列宁结束流亡生活从国外回到彼得堡,直接领导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两天后,他便加入《真理报》编辑部,并亲自担任总编辑。从此,《真理报》在列宁直接领导下,投入了争取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战斗。当时,列宁几乎天天在报上发表文章,即使在7月因躲避政府搜捕而被迫转入地下之后,他也没停止撰稿,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总共为报纸撰写了200多篇文章。


积极宣传“四月提纲”,是这一时期《真理报》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功绩。“四月提纲”,即列宁回国后在党内所作的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列宁在报告中向全党和广大无产阶级群众提出了把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明确的革命路线,并喊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战斗口号。这是当时将革命引向最后胜利的一条唯一正确的路线。《真理报》于4月7日刊登了这份提纲,第二天各地布尔什维克报刊都作了转载。


“四月提纲”的发表遭到了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和一些资产阶级分子的疯狂攻击,党内也有一部分人对提纲中的内容一时缺乏理解。为此,在列宁指导下,《真理报》开始刊登列宁等人的文章,对提纲中的观点作通俗阐释。通过报纸的广泛宣传和党的干部的深入讲解,“四月提纲”迅速被广大党员所认识,并得到他们的拥护。在4月24日召开的第七次党代会上,代表们一致赞同“四月提纲”,拥护列宁。党在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从而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思想上取得一致后,布尔什维克党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团结、争取和吸引广大工人、农民、士兵群众到社会主义革命方面来,将革命迅速过渡到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真理报》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真理报》在列宁领导下对工人、农民和士兵分别展开了宣传。对工人,开辟了“工会运动”专栏,集中报道各地工人运动的情况,号召工人参加工会,组织起来同资产阶级斗争;对农民,则通过宣传“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土地纲领,使他们自愿地投入到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中;对士兵,则从宣传彼得格勒苏维埃旨在保护士兵民主权利的一号命令入手,积极在临时政府指挥下的士兵中做工作,号召士兵们摆脱反动军官控制,成立士兵委员会。在《真理报》的宣传鼓动下,到十月革命前夕,临时政府的军队基本上处于崩溃状态,这就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真理报》在工农兵群众中的巨大影响使临时政府惊恐万状,自7月5日起,临时政府派军队多次查封《真理报》,报纸只得不断更换名称出版。到十月革命前的一个月,报纸以《工人之路报》为名出版。这时俄国已处在武装夺取政权的前夕。《真理报》根据列宁的指示,全力以赴作好准备和发动人民起义的思想宣传和政治鼓动工作。


当时,为了不泄露起义计划和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口实,报纸不能直接宣传武装起义,因此,只能策略地通过理论宣传来达到目的。报纸先后发表了列宁的《俄国革命和国内战争》《革命的任务》和斯大林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文章宣传起义方针,造成起义的强大舆论。


由于10月18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在孟什维克主办的《新生活报》上泄露了起义消息,在武装起义的最后时刻,临时政府抢先采取行动,并把封闭《工人之路报》作为其采取的第一个扑灭人民起义之火的行动。10月24日凌晨,全副武装的士官生用武力查封报纸,遭到了报社同志抵抗。在拥护起义的立陶宛军团的支持下,报纸于当晚11点重新开印。


这期报纸公开号召用武力推翻临时政府,把政权转交给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夺取最后胜利的战斗动员令。10月25日晨,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轰鸣的炮声和起义工人、农民、士兵激昂的呐喊声,《工人之路报》正式出刊了。报纸第一版的上方是两行赫然入目的大标题:“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平!土地!面包!”下半版的通栏大标题是:“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定于今日开幕”。这期记录人类历史伟大转折时刻的报纸两次共印了20万份,迅速传递到了起义者手中。


10月26日,报纸报道了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权诞生的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消息,并刊登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10月27日,报纸恢复《真理报》名称,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继续出版。真实记录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真理报》同十月革命一起载入了人类历史的光辉史册。


(三)创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党和苏维埃报刊实现工作重心战略转移,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宣传,为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指引正确方向(1917-1924)


列宁报刊活动的第三个时期是创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党和苏维埃报刊实现工作重心战略转移,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宣传,为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服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列宁一生报刊活动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时期。


领导苏维埃国家医治旧社会的创伤,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中心任务。列宁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担负着极为繁重的公务。但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他仍然关怀着党的新闻事业,把创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党和苏维埃报刊,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他经常通过谈话、电话、电报、便条和信件等形式给报刊工作以各种具体指示;为报刊撰写文章、审定稿件、批阅来信、向编辑部推荐作者和材料;在党和政府的会议上主持讨论有关报刊工作的迫切问题;参与制定和审批有关报刊工作的决议文件和政策法令等等,使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得以迅速建立,并指导党和苏维埃报刊实现了过渡时期工作重心的根本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强有力工具。


苏维埃政权一建立,列宁立即领导了彻底改造旧的新闻出版事业及发展党和苏维埃报刊的工作。1917年11月10日,他签署了人民委员会关于报刊问题的法令。这个法令规定禁止一切敌视和破坏苏维埃政权的资产阶级报刊继续出版。1917年11月17日,他起草了《关于出版自由的决议草案》,并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作了关于出版问题的发言。接着,他又先后签署了关于给新闻出版部门调拨特殊贷款、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关于征用资产阶级印刷所、关于成立报刊特别法庭、关于由邮电部门统一出售苏维埃出版物等一系列政府法令。在党和政府的一些会议上,他还主持通过了许多关于报刊工作的决议。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和苏维埃报刊的巩固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迅速建立。


1918年春天,在苏维埃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列宁提出了新闻工作也要来一个历史性转变,要“改变得符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的要求”,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出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列宁在指导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和政府机关报《消息报》加强经济宣传的同时,还决定创办一张新的专门的经济类报纸。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经济生活报》于1918年11月6日在莫斯科创刊。列宁对这份报纸倾注了不少心血。他经常以各种形式对该报工作作重要指示,督促政府各经济部门支持其工作。他本人则在百忙中坚持为该报撰稿。在他为该报所写的130余篇文章中,几乎全是有关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通过指导《经济生活报》工作的实践,列宁开辟了一条创办社会主义经济报刊的途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宣传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列宁报刊活动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列宁报刊活动的历史地位


列宁的报刊活动在其革命的一生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正是他的报刊活动为其革命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思想武器,为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大大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办报经验,开创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宏伟基业。


(一)为其革命活动开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革命”与“办报”,“办报”与“革命”,在列宁的心目中是相依相存,不可分离的。要革命,必须办报,而办报,是为了革命,这是列宁报刊活动所遵循的逻辑。在列宁一生革命生涯中,他总是在不停地办报,办报,办报!他一生创办和编辑出版的报刊多达30余家,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中,数量位居前列。


当1892年由萨马拉来到彼得堡时,列宁首先想到的是要通过报刊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宣传建党主张,在当时自己还没有报刊的情况下,他便采用发表演讲、秘密印刷传单和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宣传鼓动,并且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他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书,就是由秘密小组的同志抄写并印刷出来,在工人群众中传播的。


在彼得堡,当他看到俄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别“经济派”,通过自己控制的《工人思想报》和《工人事业》杂志,狂热鼓吹机会主义思想主张,并在工人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时,他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派应当建立自己的舆论阵地,揭露和批判经济派的机会主义观点,从思想上和政治上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群众,推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的发展。


鉴于当时俄国工人阶级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已于1898年成立。然而由于党代会没有制定党纲和党章,而会上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受到严重破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思想分离,组织涣散,处于严重无组织状态时,他想到必须尽快组建一个思想上和组织上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要建立这样一个政党,首先要创办一个“全俄政治报”,作为“第一个实际步骤”。于是他谋划并制定了以创办机关报为中心的建党计划。他于1900年创办的《火星报》为在思想上统一全党认识,组织上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为建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成为建党工作中的“思想中心”。


当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党内出现新的分裂,《火星报》被孟什维克所控制,成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报纸时,列宁认识到,面对这一新的斗争形势,必须把创办新的党的机关报作为首要任务,以此来摆脱党内危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为此他再三强调,当前党的任务,首先要做的就是“创办机关报,机关报,还是机关报”。在此后直到十月革命爆发的十几年时间里,列宁先后创办和编辑出版了《前进报》《无产者报》《新生活报》和《真理报》等一系列党报党刊,总数多达二十余家,为宣传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纲领、思想路线和行动策略,为十月革命的最后胜利大造舆论,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在十月革命前的一段时间里,列宁几乎天天都在报上发表文章,仅是在1917年4月《真理报》复刊到十月革命胜利的半年多时间里,他总共为报纸撰写了200多篇文章。即使在7月,他因躲避政府搜捕而被迫转入地下之后也没停止撰稿。这些文章指引了武装斗争的方向,激励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使党和革命群众在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统一,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十月革命前,办报是为了革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列宁报刊活动的中心转到了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上。为此,他致力于创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并适时提出了在苏维埃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夺取俄国”转向“管理俄国”,由革命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新闻工作也要来一个历史性转变,要“改变得符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的要求”,要使报纸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列宁在指导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和政府机关报《消息报》加强经济宣传的同时,还决定创办一张新的专门的经济报纸。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经济生活报》1918年11月6日在莫斯科创刊。列宁对这份报纸倾注了不少心血。他经常以各种形式对该报的工作作重要指示,督促政府各经济部门支持它的工作。他本人则在百忙中坚持为该报撰稿。在他为该报所写的130余篇文章中,几乎全是有关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通过指导《经济生活报》工作的实践,列宁开辟了一条创办社会主义经济报刊的途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宣传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列宁报刊活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为开拓新的新闻传播领域,列宁极为重视创建人民广播事业。他亲自签署命令,责成邮电人民委员部成立无线电工程委员会,组织筹建电台网的工作。1918年8月,下新城无线电实验室在列宁的倡议和关怀下建成。列宁亲自为实验室的专家们解决政治问题和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保证他们集中精力进行实验。他还让外交人员在国外为实验室收集有关最新科技资料。当年年底,该实验室试制出第一台无线电台发射机,并于翌年1月11日用无线电话成功地传送了第一个语言节目。1922年5月27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新闻广播机构——莫斯科中央无线电台建成,同年11月7日正式播音。


列宁把广播看作是“不要纸张,‘不受距离限制’的报纸”。他极为重视让新建成的人民广播事业充分发挥作用。他经常向电台推荐广播材料,为之阅审稿件,有时还亲往发表广播讲话。他为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为其新闻思想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列宁丰富的报刊活动是其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指导党的报刊服务于党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创办政治性机关报,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通过党报党刊宣传革命、动员群众,组织和发动人民武装起义,如何为稳定形势,促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服务,并由此对无产阶级政党报刊的性质功能、使命任务、工作原则和行动策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明确要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因此可以说,列宁的报刊活动为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例如,他在《火星报》时期提出的“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的著名论断,就是他基于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党报功能任务的一种表述。


这一时期,他反复强调创办党报的重要性,强调没有革命报纸,就不可能有思想统一的纪律严明的坚强的党,也不可能广泛地组织整个个人运动。他希望新创刊的《火星报》能够真正成为党组织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为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建设一个独立的、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斗争。而《火星报》不负重托,很好地宣传了党的建党路线,传播了党的建党主张,并且通过遍布全国的代办员网为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做了许多有效的组织工作。


而1905年他发表在《新生活报》上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对党报党性原则的系统论述,正是建立在1905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公开活动,《新生活报》公开出版之后,党和党的出版物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基础之上。他在文章中明确指出,“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等著名论断,其背景正是针对当时党内一部分机会主义分子借党组织出版公开合法报刊之机,向党要“言论出版自由”,鼓吹“无党性”的错误思潮而采取的实际步骤。列宁在文章中强调,党的报刊应当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应当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并提出要从党报队伍中清楚那些背弃党性原则、“宣传反党观点”的人,这就从组织上保障了党对报刊的领导。


而十月革命后,他领导党和苏维埃报刊实现工作重心战略转移和强调要做好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实践,为他思考和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报刊工作如何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思维方式、行动策略,如何做好经济宣传等这些涉及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新闻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综上所述,列宁丰富的报刊活动实践是其新闻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用以指导当时党的新闻实践的指南。


(三)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报刊的办报经验


列宁在长期领导党的报刊工作过程中,依据党的纲领路线、思想主张、政治原则对党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并在不断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办报主张、经验和传统,包括要办政治机关报,要坚持党性原则,要实行群众办报,要确保新闻真实等。


●要办政治机关报。“政治机关报”的提法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1879年,他在《致倍倍尔》的信中谈到:“党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政治性机关报”。所谓“政治性机关报”,指的是报纸要讲政治,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鲜明的政治立场,要善于从政治上总揽全局和说明问题,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纲领和思想主张。


列宁在《火星报》时期明确提出了要办政治机关报的主张。他在1901年5月给《火星报》第4号写的《从何着手?》一文中明确提出:“创办全俄政治报应当是行动的出发点,是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并且是我们使这个组织得以不断向深广发展的基线。”他还进一步阐述说:“没有政治机关报,在现代欧洲就不能有配称为政治运动的运动。没有政治机关报,就绝对实现不了我们的任务——把一切政治不满和反抗的因素聚集起来,用以壮大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在列宁看来,唯有办政治机关报才能击败形形色色、各种各样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观点的影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进而也才能领导群众开展真正的政治运动,才能最终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办政治机关报的思想始终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坚持的办报原则、经验和传统。


●要坚持党性原则。党报要坚持党性原则,是列宁新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1905年,他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不但首先使用了“出版物党性原则”这个概念,而且对出版物的党性原则作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和论述,形成了他有关“出版物党性”问题的系统理论观点。列宁的很多新闻观点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为实践服务的。“党性原则”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党内少数人背离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主张,在党的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宣传反党观点”的文章,采取与党组织相对立的立场。而反对这些背弃党的立场的人,正是要纯洁党的队伍,确保党报党刊这些政治阵地不偏离政治方向。这是列宁在长期党报实践中形成的办报经验,也是他创立的党报的办报传统。这些经验和传统成为后来世界无产阶级党报共同遵循的重要原则。


●要实行群众办报。依靠人民群众,实行群众办报是列宁在报刊活动中创造的一个重要经验,也是他开创的一个优良传统。他把依靠人民群众,实行群众办报看作加强报刊群众性,密切报刊与群众关系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看作工农群众阶级意识和革命热情增强的一种体现。在主编《火星报》时,他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火星报》建立的代办员网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报纸的代办员不但在依靠人民群众,支持报纸工作方面做出了成绩,而且在保持党组织同群众的联系,发展壮大党的组织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在列宁回到国内,创办《前进报》《无产者报》《新生活报》,特别是《真理报》期间,更是把发展壮大工农通讯员队伍作为党报工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他认为,“让工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给我们的报纸写稿,可以写各种各样的问题,尽量多写些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兴趣的问题和工作情况,没有这种材料,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就一文不值,因而也就不配称为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他提出要排除只有职业著作者才能办好报刊的观念,并且指出“恰恰相反,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有5个负责领导和经常写作的著作家,就需要500个、5000个非著作家撰稿人”。


在他的指导下,《真理报》建立起了庞大的工农通讯员网,为办好报纸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报纸上经常刊登各地工农通讯员及其他读者寄来的文章和信件,报道工人农民的生活状况及反抗斗争,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使报纸真正成了人民群众的讲坛,在工农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


1919年列宁给《真理报》下达了组织工农通讯员运动的任务,1923年《真理报》编辑部召开了第一届全苏工农通讯员运动大会,1923年4月,俄共(布)十二大通过了关于宣传、出版、鼓动的决议,正式将建设工农通讯员队伍列入党的议事日程,使得依靠群众,实行群众办报成为俄国党和苏维埃报刊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也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党报党刊树立了榜样。


●要确保新闻真实。列宁在报刊活动中始终把维护新闻真实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关于新闻真实问题,他有句名言:“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他认为,无产阶级应当相信真理,坚持真理,而不应当害怕真理。他提出,报纸“要得体,要向公众作全面介绍,阐明真相,不吹嘘,不浮夸,也绝不散布谣言和传播见不得人的小道消息”。他还说:“不能抱幻想,不能信神话,因为这根本不符合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阶级观点”。他强调指出,报道不真实的现实和对现实现象的错误评价,会导致“从思想上和策略上解除革命者的武装”,而“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也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报刊要善于用事实的力量去打动读者,用真理的声音去唤醒民众。当年采访他的一位西方记者挑衅性地提出,俄罗斯“人民跟着布尔什维克走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鼓动较为巧妙”,对此,列宁明确指出:“不是的,那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鼓动说实话”。


正是靠着真实的报道,靠着坚持真理的精神,靠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列宁领导下的党报党刊无论在斗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宏伟基业


在人类历史上,列宁以其特有的思想智慧和远见卓识,基于对俄国党情、国情、社情的准确把握与透彻分析,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构想,并成功地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动员和组织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士兵发动人民武装起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他独特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科学思想和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苏俄化,这是他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无以伦比的巨大贡献。


十月革命胜利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俄国由战争年代进入了和平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党和苏维埃国家的新闻工作如何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作出调整,如何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按照列宁最初的设想,十月革命胜利后在继续发展党和苏维埃报刊的同时,可以允许包括孟什维克在内的一些资产阶级报刊继续出版。然而,这些报刊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当天,就与国际反动势力相勾结,猛烈攻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于是列宁不得不在立即颁发了《报刊法令》,取缔了这些与苏维埃政权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报刊。


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以原有的党报党刊为主体建设发展起来的。《真理报》继续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出版,同时将《消息报》作为政府机关报出版,创办了《贫苦农民报》等生产性报纸和《共青团真理报》等一些社会群体报刊。为了适应经济宣传的需要,在列宁关心和指导下,1918年11月还创办了专门的经济类报纸《经济生活报》。列宁通过指导《经济生活报》工作的实践,开辟了一条创办社会主义经济报刊的途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宣传积累了丰富经验。


为了确保这些新创办的人民报刊能够顺利出版,政府将没收的资产阶级的造纸厂和印刷所无偿地提供给新创办的报刊使用,使得人民的新闻事业很快便建立起来并投入工作,在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宣传社会主义新政权,报道群众生活,报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宏伟基业。


当时,广播已经在欧美一些国家出现,这引起了列宁的关注。他把广播看作是“不要纸张,‘不受距离限制’的报纸”,因此极为重视建设苏维埃国家的人民广播事业。在列宁的倡议和关怀下,1922年5月27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新闻广播机构——莫斯科中央无线电台建成,同年11月7日正式播音。


从以上概述中可以看出列宁一生都没有脱离报刊工作,并且娴熟地运用党报党刊指导革命、指导斗争、指导工作,称得上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他作为俄国党和苏维埃报刊的创办者和领导者,开创了无产阶级报刊的工作传统,创立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宏伟基业。同时,他又是一个卓越的新闻记者。他以其敏锐的思想、深刻的洞察力、出色的写作才能和娴熟的编排技巧,在世界新闻业同行中堪称楷模。


在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列宁一生丰富多彩的报刊活动,总结他所创造的无产阶级政党办报经验,和开创的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对于我们今后继续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旗帜,学习和传承列宁的办报经验与新闻思想,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深化改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声明


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注释从略,学术引用请以原文为准。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期责编:李伟征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政治传播研究
分享政治传播研究成果,解读政治传播核心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