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7日,由广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第八届“政治与传播”研究生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包括七场主题演讲、五场分论坛主题报告、五场平行学者论坛、五场平行研究生论坛。本公号将陆续按论坛版块推出学术报告内容精要。
特别说明:本文仅提供作者授权发布的报告。
主持人:姚文苑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评议人:邹 军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党委书记。
学术报告
(注:各分论坛发言均以报告人姓氏拼音为序排列)
陈一点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数字政府之公众参与
【摘要】本文旨在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框架下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为出发点,以数字政府的公众参与现状和机制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数字时代中国治理模式可供发掘、整理和总结的学术表达的另一种可能性。论文回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概念及其公众参与在传统意义上的阐释模式和研究方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历史因循路径。通过对上海公众参与数字政府具体案例分析,辅以新加坡、台北两个中文华语城市的对照案例,本文深入考察规范性研究较之传统路径和描述性研究的优势所在,同时指出了规范性研究可能遇到的挑战与风险。本文提出了通过规范性研究来加强理论逻辑的一致性从而讲好中国故事,通过量化分析实证数据来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强调了将数字政府的公众参与实践与中国特有的治理模式研究相结合的时代特性,进而揭示出中国治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探索价值。
高存玲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媒介化”乡村政治:村务微信群如何型构基层民主
【摘要】论文考察了一个山东沿海村庄——石村村务微信群里的媒介实践,提出了“小尺度公共舆论”和“混合公共空间”这两个概念。“小尺度公共舆论”指影响范围较小、仅涉及特定社会系统成员的公共舆论;“混合公共空间”指特定社会系统内线上公共空间和线下公共空间重叠交织,能实现话题共享的公共空间形态。村务微信群已经成为中国乡村重要的线上公共空间,并与线下实体公共空间共同构成了乡村混合公共空间。众多乡村小尺度公共舆论在这一混合公共空间发酵,对乡村基层民主政治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公开实现民主监督、动员参与生成交往权力、公共协商实现基层话语民主。在石村微信群,村民开展各种交往实践,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拆除湿滑透水砖、自来水供水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影响。微信群使石村的基层民主政治被深度媒介化了,身处其中的村干部不得不遵循媒介的逻辑在群内开展各色政治展演,成为“媒介化政治行动者”。
吕成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政治沟通”视野下的干部选拔与任用:基于党内“可见度”的晋升路径新解释与定性比较研究
【摘要】干部的选拔与任用是中国政治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在现有“能力论”和“关系论”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干部的选拔与任用本质上是一个政治沟通(Political Communication)问题。概言之,促成干部在“晋升锦标赛”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前提,是干部在党内以恰当的方式“被看见”。本文由“注意力分配”理论出发,并围绕“可见度获得”这一核心概念,提出了融合并超越现有“能力论”与“关系论”的基于信息流通的全新解释框架。此外,本文呼吁将以《人民日报》和《求是》为代表的党中央直属报刊视为可被“参赛者”策略性动员的稀缺性注意力资源,并以此作为实证切入点系统考察个体资质、绩效创造、关系搭建、媒体动员与空间流动等因素在形塑干部选拔与任用这一多渠道政治沟通过程时所展现的复杂影响力。最后,本文通过对于2002年至2012年间两届省长晋升路径的定性比较分析,进一步展示了“政治沟通”作为分析框架的解释效能,并实证地彰显了“晋升锦标赛”这一经典中国政治研究议题在交叉学科领域中所蕴含的巨大理论潜力,进而为科学地推进干部人事管理的现代化夯实了理论与实证基础。
张扬金;刘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重塑善治:智媒如何赋能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海宁市李家村“李家播报”的案例分析
【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智媒下乡”通过重塑农民乡村治理主体地位、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提高乡村治理决策效力等功能定位,给予乡村实现治理现代化一个重要切口。“智媒下乡”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一是完善沟通机制动态联动打通信息传播“责任链”,促进人的现代化;二是加强情感维系塑造乡村文化“价值链”,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化;三是科学决策助力乡村治理“延长链”,实现乡村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高效化。从乡村治理现代化出发,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智媒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注意树立数据治理理念、培养乡村数字科技人才、完善数字化自治平台,并从制度层面保障其充分释放治理效能,以期为实现乡村善治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帮助。
本期责编:王子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