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7日,由广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第八届“政治与传播”研究生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包括七场主题演讲、五场分论坛主题报告、五场平行学者论坛、五场平行研究生论坛。本公号将陆续按论坛版块推出学术报告内容精要。
主题演讲(一)
《AI赋能新闻传播:新质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
胡正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当前新闻传播学对人工智能(AI)的研究主要关注其作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与终端应用的变革。AI通过软硬件功能,影响从创意策划到内容分发、用户消费的各个环节,推动传媒生态逐步迈向智能化、沉浸式的体验体系。随着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全球愈加关注其在文本、图像、音频创作及整体传播生态重构中的作用。多国推动AI创新生态发展,助力其在传媒领域的深层次应用。
此外,多个国家对AI在传媒领域的深层次应用表现出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推动AI创新生态的发展,并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防范。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传播学不应局限于AI的技术性生产力,还需关注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的影响。AI在传媒业的深度应用需依赖生产关系的创新,如全媒体生产机制、文化与科技融合路径及国际传播管理机制的优化等。基于此,新闻传播学有必要在四个方面拓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涵厚重,其中从“宣传思想”到“宣传思想文化”的跃迁,对于新闻传播工作来说意义深远重大。
“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文化”范畴,“文化”比之于“意识形态”具有更为广阔的涵盖域,是居于更高位置的、具有更强综合性的社会进步引领者。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亟需“文化”引领的全新时代背景下出场的。它对新闻传播提出新要求,即将传播事业深度融入文化,通过时间维度连接中国文化的历史与未来,在空间维度上找准其全球定位,倡导文化自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用新的形象和品质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使命。
这一思想体系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并赋予了新闻传播事业新的使命:通过传播事业塑造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光明道路。
文字整理:李墨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
本期责编:张玮赟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