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江苏扬州,电影院展出电影《戴假发的人》,宣传海报前人影寥落。图:视觉中国
2024年11月16日,由董越执导、黄晓明主演的悬疑电影《戴假发的人》在影院首映两周后,这部投资过亿的影片票房仅勉强超过420万,成为电影院遇冷的又一证明。
“当下的电影处在一个困难重重的环境里,”在采访中,董越说。
悬疑外壳下的人性挣扎
《戴假发的人》讲述了一个人如何被自己的秘密追逐的故事:黄晓明饰演的公益律师孟中,在查案过程中,被神秘人拆穿隐藏了20年的秘密。青年时期的他,在经历三次法考落榜后,“误杀”了一名醉汉。20年前的过往与当下的案件纠缠在一起,孟中不得不面对内心的挣扎和情与法之间的纠葛。
执导此片之前,董越曾于2017年凭借首部长片《暴雪将至》获得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最佳男演员奖以及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导演奖等荣誉。他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视觉语言在中国影坛崭露头角,擅长在犯罪悬疑的类型框架下探讨人的内心世界,以迷宫般的叙事引导观众抽丝剥茧,于传奇之中窥见生活的真实面目。
《戴假发的人》延续了董越对现实与时代的关注。故事取材于他梦中的一位少年好友,其在高考失利后,一次次尝试复读,却屡屡受挫。而同时期的董越,也经历了高考失利、应聘船员落选等打击。这段少年时期的挫败,最终成为董越创作故事的动力,他在采访中说:“我们有着相似的挫败感和心路历程,那种放纵、悲愤、绝望的情感,以及内心的黑暗,都历历在目。”
从《暴雪将至》到《戴假发的人》,上世纪90年代小城市的压抑氛围,个人在有限社会结构中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的焦虑,在董越的镜头中屡屡流露。导演擅长通过视听手段营造氛围,剖析人物心理,探讨人性的纠结与道德的模糊边界。他说,“我会挖掘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堪、黑暗,带入角色,让角色的反应更加真实。这种时常把自己‘搁’进去的创作方式,算是我对于创作的一种真诚。”
利用符号性道具隐喻主题,是董越在《戴假发的人》中给观众留下的一个智力游戏:屡屡在影片中出现的“假发”,表面上是指被孟中踢下河的男人的假发,但深入到人物内心,“假发”是一种掩饰,掩盖着他内心的亏欠、脆弱与愧疚;影片中的女主角也总戴着一顶粉色的假发,于她而言,假发是她的伪装,她用放浪的假象掩饰内心的缺乏安全感。
如果观众够细心,会发现孟中的书架上放着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事实上,《戴假发的人》在悬疑的外壳下,讲述了一个“罪与罚”式的故事:孟中渴求救赎的心境,与《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相似,甚至《罪与罚》中的桥段也被电影借鉴,让流浪汉说出孟中隐藏的罪恶。正如《罪与罚》写于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戴假发的人》中孟中的成长背景,正是上世纪中国社会变迁最为迅猛的90年代,时代的躁动、混乱与迷茫,正是整个故事的大背景。
……
本文未完,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