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自我和解:健康的关系必须有边界

文化   2025-01-06 18:10   北京  

▲图:视觉中国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人们大多忙着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在温哥华阴雨连绵的一天,刷到小红书上一则关于周微小女孩因为成绩不佳被亲妈暴打的视频。这些视频还被这位母亲传到家长群,以求让其女“出名”,向老师施压,放弃管教自己的女儿。

我顺手把链接发给了我妈,这已经是她微信里收到的来自我数不清的心理健康和亲子教育相关链接中的一个。她一如既往地没回复,之前也只偶尔回我两句:“收到了,看过了。”“以前的事就别放在心上了。”然后时不时给我打钱。

“女孩”“家暴”“成绩” “老师”这些关键词,特别能刺痛我。在一个满是教育工作者的环境中长大,我一直都在亲历和见证周微们的故事。无数的暴力,无论是肢体上的,还是语言上的,已经不知道在多少人的成长中留下了深刻的精神和身体创伤。这些暴力被默认为“教育的一部分”。在大人眼里,小孩被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甚至还有人拍手称快。

我出生在江南一个小县城,典型的教师家庭。我从小和外公外婆关系更近一些。外公外婆是高中的生物老师,外公还当过教导主任。父亲是我高中英语老师,母亲是我初中图书管理员,我还有个在省会985大学当副教授的姨妈。

小时候,我晕车很厉害。有一次,父母带我跟学校的同事组团出去旅游。我因为晕车难受哭闹不止,父亲觉得丢了面子,气急败坏地打了我一顿。我脾气一向倔强,不服气地继续哭,结果他当着同事的面把我裤子全扒了,狠狠揍了我的屁股,而周围的大人却纷纷叫好。后来,我入读我爸所在的高中,在那些看过我屁股的大叔大妈面前学习,回想起来,我竟然完全不觉得荒谬或屈辱,只有麻木。

学校里的体罚本来就见怪不怪。从小学开始,学生违反纪律或者考试成绩不佳,老师拿着教鞭就直接上手打。我虽然是“尖子班”的优等生,也时不时会挨打。更难堪的是,初中时,老师上完课,还会跑去图书馆和我妈聊我的表现。一旦考试没考好,被老师在我妈面前“点拨”几句,回家必然迎来我妈一顿狂风暴雨般的发泄。

没有人觉得对孩子使用暴力有任何问题,甚至觉得这是爱的表达方式……

本文未完,点击左下角"读原文"

获取完整内容


特别声明 财新mini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mini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财新mini+
财新mini+隶属于财新传媒,是“财新基础阅读产品”,内容涵盖人文艺术、实时资讯、定量深度阅读和更多服务,并可随时升级财新通和数据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