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玲珑君
93岁的董老伯,常常对子女们唠叨那些陈年旧事,说起他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有件事一直困扰着他:1951年3月15日,晚上在沾益(现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红瓦房开民兵会,土匪把他们关在屋子里,到底是谁把门打开,让他们死里逃生的呢。
董老伯读书时接受了进步思想,参加了革命,并把自己的名字由董书禹改为董助仁,其他同学也有改名,改成为党卫国为民这样的名字。很多和他一起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都牺牲了,他找到组织,想用自己节省的工资建一座单独的纪念碑。组织婉言谢绝了,说不会忘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把那些在大坡红瓦房一带牺牲人员的名单合并到了播乐,在那里建了纪念碑。
1951年初,董老伯受组织派遣到红瓦房,作为征粮小组的负责人,需要根据田地,仔细核算每家每户应该要上缴的粮食。那时陈赓带领20万军队刚刚进入云南,各项建设清查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开展,基层的一切工作都以征粮为中心。村里有民兵组织保障征粮,还有各类协会,全体力量都动员起来。解放之初,各路反动势力和土匪勾结,沆瀣一气,形势复杂,为应对匪患,各村也抽调人组成保路队,县里组成保安队,还有少量驻军。村里民兵队长李站昌提出辞职,21岁的董老伯召集村里二三十个民兵开会,选举新的民兵队长。
一周之前,一个村民在毕棚沟遇到土匪。他大腿上被扎了一刀,董老伯去找保路队人员,让人把他抬回去治疗。土匪在半山腰青舍村几间闲房子里驻扎,组成了抗粮军,不时到刺蓬沟一带抢劫行人,扰乱正常的征粮工作。马龙沾益的土匪准备全部联合起来,进行暴动。董老伯这样的征粮干部,正是他们首先需要解决的目标。他正走着,遇到两个赶街回家的村民,要回关麦地村。董老伯告诉他们,那边的路刚被土匪挖断,天色已晚,土匪在那里围堵过路行人,建议他们到红瓦房住一夜再回去。女人挂念着家里的孩子想要赶回家去,两人正在犹豫间,突然就冲过来4个拿刀的土匪,两个向董老伯迎过来,两个过去围着夫妻俩。董老伯拨开土匪刺过来的刀拔腿就跑,土匪追了一阵没撵上,撤了。“那时年轻,腿长,跑得快。”董老伯说。
初春的夜晚,月亮把村庄照得明晃晃的,村里二三十民兵正在红瓦房寺里开征粮动员会,突然听到有人喊:有土匪!土匪暴动了!接着响起了枪声,众人赶忙往外走,却发现门已经被从外面锁了起来。
大家乱成一片,枪声越来越响,叫喊撕打声越来越近。寺院有大门,还有院门,窗子高不能攀爬,大家挤在一堆想办法。大约过了有十几分钟,突然门被打开了,董老伯他们跑出屋子,在路边一个拐角处遇到保路队队长,他眼里闪过一丝讶异和慌张,对他们说:你们就在这里不要动,今晚人员复杂,有危险,我去上面看看情况。董老伯他们迟疑了一下,觉得原地呆着不妥,出于本能,快速跑出村。村外的路口一个民兵对他说:我们内部混进了土匪的人,今晚是针对你们几个征粮队员来的,你们赶快走,越快越好!
董老伯带着工作人员安荣唐,李金山,通讯员杨关桥他们出了村就奔石羊村去。那里还有他们征粮队的人员,去汇合通知他们,商量对策。前面忽然窜出一只麂子来,他心里嘀咕,今晚一定有一场大战,麂子都从山上跑下来了。
进了石羊村,董老伯找到石羊村的同志,说了情况,写好情报准备由杨关桥送出去。这时土匪已经包围了村子,打不开进村入户的大门,此时整个用柱子一般粗的碓合力在冲,一百多号人蜂涌进村。慌忙之中,董老伯跳过一段厕所短墙,穿过田埂,和逃出来的少数民族干部老李走小路向张安屯方向奔去。其余人员都被冲散了,李金山躲在柴棚边,被土匪抓走,杨关桥,安荣堂、芮照金等好几个同志也落入土匪手中,一周之后,惨遭杀害。
一年后,沾益马龙一带,本着“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的原则,以秦世奎、曹维新为首的土匪势力在教导团的打击下,在董老伯他们领导的群众力量的追击下土崩瓦解,叛徒反动势力得到了清除。他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在最艰苦的地方,从基层的食品站到供销社、工厂,负责建设、领导、安全等各项工作,一心为公,助人为乐,从不追逐名利。遇到过几次非常危急的时刻,都逢凶化吉了。他说:托党的福,还需要他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完成牺牲了的革命同志未尽的事业。
董老伯记挂着帮助过他们的人,叨念着革命时期在他身边牺牲的战友,千方百计打听寻找。听老三媳妇八十九岁的姑妈崔桂芳说起,她从前就住在红瓦房,董老伯在红瓦房村做征粮工作组的组长时,住在他们家隔壁,常背姑妈八九岁的弟弟去玩耍。那天姑妈崔桂芳看到土匪进村,把董老伯他们锁起来准备抓捕,她暗中听到土匪在计划行动,心跳得不行,他们都是好人啊,不能让他们落在土匪手里。于是就慌忙偷着跑过去,把门打开,放董老伯他们出来了。
我们听说了这件事,就带着董老伯,找到了如今在金龙社区居住的姑妈崔桂芳。连天的雨,地上很湿滑,董老伯不顾行动不便,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听说找到了他的救命恩人,一刻也不要耽搁,拄着拐杖就忙着上车。
相隔了七十二年,两双手终于握在一起。我仿佛看到年轻时候他们的样子,春天回来,杏花开放,那属于他们的时代,还没过去。月还是一样圆满。
他们坐在屋檐下,回忆起从前的往事,屋外下着细雨,院子里的杏子熟了,金灿灿的,飘散着浓郁的香气。
作者简介:二毛,自由写作者,中学时代开始在地市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风中的脚印》。写诗歌,散文,小说,崇尚真善美慧,喜欢由着性子过一种自由散淡的生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