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科普】如何应对冬季青贮上冻?
文摘
三农
2024-11-07 17:08
北京
今日立冬,天气也愈发寒冷。中国的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低温影响了牧场日常工作的很多方面,对于牧场和牛群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青贮作为一种常见、高效、经济的饲料贮存方式,在牛羊养殖场广泛应用。青贮饲料是由含水分多的植物性饲料经过密封、发酵后而成的饲料,可有效保留青绿饲料中营养成分。它对反刍动物的瘤胃内环境稳定性、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提高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养殖者公认的。但因为其含水量较多,这会给生产应用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冬天结冰。人们对青贮饲料在冬季使用存在着误区, 在冬季不敢用或者是错误使用青贮饲料,造成浪费。以东北地区为例,其冬季往往更为寒冷,在外存放的青贮堆易结冰出现冻层,更甚者冻层能有1米之深。冬季结冰成块的青贮不能直接用于饲喂,否则会引起家畜疝痛,严重者或使孕畜流产,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而且如果保管不当还会面临“冻料用不上,扔了舍不得”的尴尬情况,牛场出于成本考虑不舍得扔掉,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又十分让人头疼。采取何等方式应对结冰上冻就显得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在这里和大家讨论讨论如何应对冬季青贮饲料的上冻问题。我们主要从两个方向来应对冬季青贮上冻:处理与预防。以北方冬季青贮窖为例,在个别时期和地方的极端气温在-20℃以下,靠近窖边缘或者是顶层有部分结冰。此时可以把结冰的青贮料单独存放,放置到室内或温度适宜的地方缓慢解冻。化冻时要注意化冻均匀,切勿堆放不管,导致表层和内层间出现温差,因融化不均匀引发二次发酵,先融化的部分易繁殖菌虫蚊蝇导致腐烂,造成损失。冬季使用青贮饲料时候一定注意必须和青干草或者是粉碎的玉米秸秆搭配使用。建议把每头牲畜一顿使用的青贮饲料、干草、精料补充饲料搅拌均匀,以TMR形式投喂,搅拌过程可将小冰块打碎,效果较单独使用青贮饲喂更佳。每次每头按照营养标准配备的饲料分2~3次投喂, 投喂的量不可过大, 争取在1h内饲喂完毕,食槽内不剩草料,下次饲喂前也应清理料槽内残渣。如有剩料残渣会上冻结冰,不仅造成损失,牲畜强行舔舐冻料也易造成损伤,造成健康隐患。以牛为例,妊娠后期的母牛和初生犊牛在冬季不适用青贮饲料。青贮饲料中含有有机酸,有轻泻作用,冬季饲喂结冰的青贮易导致母畜流产,犊牛易出现生理性腹泻,影响瘤胃发育。 因此,临产(产前30天)的妊娠母牛和2月龄以内的犊牛在冬天饲喂时尽量不要使用青贮饲料。冬季低温不利于发酵,易出现霉变。发霉变质的青贮一定要扔掉,而且要在发现时立刻处理。不要舍不得扔,这就像是一筐橘子中出现了个别的发霉橘子,如果不能把发霉的几个橘子及时挑出,那么很快这一筐橘子就会腐烂。增加检查频率,如采用透明层(如大棚的保温膜)进行保暖的情况可以直接观测,如不便掀开可以测量表面温度,腐烂后的局部温度会异常升高,可以通过表面温度来判断是否发生霉变现象。利用降低液体凝固点这一物理手段,在青贮表层铺撒食盐、有机酸、有机酸盐等,其中饲料食盐价格低廉,使用安全;有机酸防腐保鲜,液体使用方便,但价格昂贵;有机酸盐价格高于食盐而低于有机酸。青贮地点一般选在向阳、土质坚硬、离畜圈较近而且安全的地方,以便取喂。同时冬季向阳区域也较为温暖,不易上冻。青贮制作时做到逐层均匀装入,每层装15~20厘米,逐层压实,减少空气残留,降低冷冻风险。封窖速度要快,2~3天为佳。顶层使用轮胎等物件进行压实。青贮如含水过高,如超过75%易导致冬季青贮饲料结冰。所以在收割全株玉米等时应控制好干物质含量,一般在30%及以上为宜,这样冬季青贮即使暴露也不易结冰。低温天气不利于发酵,使用能够快速发酵的菌种,使青贮发酵尽快完成,有助于减少寒冷天气导致青贮发酵效率低下的情况,影响发酵质量和取样后青贮的有氧稳定性。在青贮窖或青贮堆上盖上毛毡或者是大棚被,能够有效阻止青贮饲料结冰。目前很多地方的青贮窖用黑白膜封窖,效果良好,如能在膜上额外加被则更佳。冬季青贮饲料取用时会短暂暴露在冷空气下。如果每次取样时间很长则会增加上冻几率。所以冬季取青贮要少量多次,随用随取,每次取料数量以够饲喂一天为宜,取用完毕后注意及时加盖被子即可。冬季如集中频繁取用,可以采用较为轻巧的棉被,易于掀起操作,再加一层塑料膜隔离水分,即可有效防止冻层。冬季取样,应自上而下,由外往内逐层取喂,不易上冻,同时还能避免泥土杂物混入。不可掏取。掏取易破坏整体形状,导致受寒面增大,更易上冻。如青贮是用的大窖,则应分段隔离,分块切取,不可一次全部暴露。 同时,由于青贮暴露后会有二次发酵现象,取料面有有害微生物活动产生热量,一般情况下取样后做好隔冷即可抵消取样时暴露的低温侵袭。综合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处理和应对青贮冬天上冻的情况,增加冬季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养殖户和牧场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