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密教

文摘   2024-11-09 11:39   北京  

    新编《佛教史》一书中说,“佛教的神秘主义倾向,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没有中断。其中最明显的是对“三界”的体认以及关于“神通”的构想。”


   佛教用“禅定”来体验并建立“三界”,这在佛教各派中被承认和认可,佛教的原始正统派虽然贬低“神通”,但是并不绝对排斥,佛教在向民众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以灵异眩人,诱慑信徒,往往是常态,这是大乘佛教在形成的过程中,就已经是经常出现的状态。


   密宗在理论上没有什么独创的东西,密宗或依《华严》,或依唯识,或依中观,经常把各宗教义揉杂,依据如此萌生出来的神鬼系统、法式仪轨、修炼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在古印度流传于各民族和地区的民间杂咒、星占、卜算,曾经对佛教早期向民间扩张,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佛教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并不是当时印度现实中普罗大众的迫切需求,反到是印度原始的巫术更能浅显的,解答普罗大众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疑难问题。


  所以,尽管印度民间的杂咒、巫术受到早期佛教的激烈抨击,始终为佛教正统所不齿,但是它们还是成功渗透到了佛教之中,并且成为提供给原始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化的重要条件。

  佛教继续向婆罗门教和其它地区、民族吸取民间信仰,密教的法门越来越多,除陀罗尼(咒术)、星象之外,又增添了护摩(火祀)、曼陀罗(结坛作法)、银器(首饰找神)、灌顶(表征必定成佛)、书符以及供养、大乐、双修和其它种种佛、菩萨以及天神和恶魔的崇拜。


  密宗把传统的禅法,提升为专用的瑜伽术,把大日如来(毗卢遮那)确定为永恒的、遍及一切的、冥冥之中可起到万能作用的神秘力量,其后,又把瑜伽内证的“观想”,与“大日如来”的外部加持结合起来,从而把一切密教法门统领起来,形成包容一切佛说、神变,自称建立起可以随心所欲、无所不能的庞杂体系。


  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坦陀罗教”,在现代考古实践中,曾经发掘过两万前的坦陀罗宗教的祭祀遗址,坦陀罗教在印度民间被称为“密教”,坦陀罗教的传承秉承了民间信仰浓厚的神秘色彩~“师徒秘授”,这有别于其它宗教的传教方式。


  坦陀罗教的师徒传承方式,注定了“密教”不会有大的发展机会,坦陀罗教右派被并入婆罗门教(印度教),纳为正统,被规范成为印度教正统崇拜女神的性力派。


   坦陀罗左派被印度教排斥,沦落成为不肖的“会道门”,已经不被看为宗教,所以,坦陀罗左派必须、需要依附于某一宗教,于是左派进入佛教,依附于大乘显宗的教义之上,才得以存在,这形成了佛教密宗。


  佛教密宗强调四皈依,除去佛、法、僧之外,尚需皈依金刚上师,在佛教末法期的现在,“上师”被认为是佛陀的化身,密宗除了秘密传授之外,还大量的使用隐喻、暗语,涉及女阴的崇拜的表述往往不可径直言述,还有许多象征性的比喻,如果没有名师的指点,常常难解其中奥义。

   佛教密宗的经典可以追溯到公元288年的《神秘金刚力士经》,中土南北朝时期的北凉翻译的《方等大集经》,以及公元418年~421年翻译出的《华严经》等等。


  《华严经》中强调“诸佛真法”是佛、菩萨“法身”的本体,法身是“毗卢遮那”佛,,为大乘佛教创造了一个新的,名字称做“佛日”的教主,,强调观自在、普贤、文殊菩萨在佛教中的作用。


  同时期,《方等大集经》分出善恶鬼神,强调四大天王、下属天龙八部护世的作用,“陀罗尼咒”成为佛教徒必修的课目,与“戒、定、慧”三学并列,大乘佛教的神灵体系,与神灵体系在大乘佛教中的作用基本完善。


  密教最基本的经典是公元七世纪的《大日经》、七世纪末的《金刚顶经》,因此产生了“金刚乘”密教,或被称为“左派密教”、“坦陀罗派”,新产生的佛教密教需要在创教主之上有一个全能全知的神,给予密教“独立”于其它宗派之上的神,于是“大日如来”应运出世,


  《大日经》将密教法门与密教仪轨从理论上高度组织起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究竟”,“即身成佛”,获得“神通成就”,由此形成了“真言宗”或称“左派密教”,胎藏曼陀罗依照此经绘制,密宗里,果地佛是“大日如来”,“金刚萨埵”是密教第二代祖。


  因《金刚顶经》形成的金刚乘、左派密教、坦陀罗派,更加强调众生的自性清静与大日如来的佛心的凝聚,流入佛心,成“金刚体”~佛身,瑜伽(禅定)三摩地,成为密教修持的重点和特点,金刚界曼陀罗依照此经而绘制。


  《金刚顶经》被认为是无上瑜伽续的《根本坦陀罗》,认为自性清静心是随“染欲”自然而存在的,要达到“离欲”清静的目的,必须采取以“染”害“欲”的手段,使修持者在享受安乐中得到“调伏”,也就是左派“大乐”,以大乐为解脱手段修炼。


  比如,中土宋代汉译本《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昧大教王经》等等,把大乐作为其代表的思想,其它密教还将“即身成佛”、“大乐”提升为“刹那成佛”的绝对高度。


  最初的密法修行,有一套繁琐的金刚曼陀罗和经咒仪轨,后来出现了简化的“易行乘”,又出现了崇拜“本初佛”的“时论乘”,佛教密宗在大乘佛教理论的基础上,大量吸收的印度传统的古老宗教仪轨,和印度民间坦陀罗教的母神崇拜方式,以此为手段悟证“空”性。


  佛教密宗最高无形的神是始初佛,大日如来是其所化现的“五禅佛”之一,居于五佛正中位置,菩萨、护法等均属于五禅佛的不统统领的不同族系,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佛教密宗把印度教和印度民间大量的神灵摄入佛教中,降格使用,成为密宗的护法神。


  在佛教密宗摄入大量外来神灵的时期,佛教与印度教,仍然斗争激烈,“大日如来”与湿婆大神(大自在天)的斗争,时刻充满着你死我活的意味。


(未完待续)


纵横论天下
看历史,观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