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隋朝,终结了南北朝乱局,统一天下的隋文帝杨坚,出身高贵,是魏晋南北朝最顶级的士族弘农杨氏~汉末太尉杨震的十四代孙,小字那罗延,其父杨忠是西魏、北周的军事贵族,鲜卑姓是“普六茹”。
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杨忠之妻吕苦桃在冯翊般若寺生下杨坚,当时有比丘尼智仙上门对吕苦桃游说,杨坚此人不可与常人一样抚养,杨家听信了这个尼姑,让智仙把杨坚带到杨家别馆抚养,一直到十四岁,智仙给杨坚取了个佛教名字“那罗延”。
那罗延,佛教中指的是那罗延天,或者那罗延佛,意译为坚固力士、金刚力士。《慧琳音义》卷六中说,那罗延为欲界中之天名,又称毗纽天,欲求多力者,精诚祈诸供养,则多获神力。
这里说的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被佛教摄入后,成为了佛教的护法神~那罗延天,印度教三大主神是:梵天、毗湿奴、湿婆,被佛教摄入后,降格使用,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帝释天、那罗延天、大自在天。
印度教大神毗湿奴,最初是太阳神的一个称号,在后来的造神的历史过程中,把梵天创造和救世的功能归于他,印度两大史诗的英雄人物以及重要的哲理、神学、伦理道德统统归于他的化身。
毗湿奴意为无所不在,他凌驾于虚幻及物质世界之上,是事物的本体、宇宙精神~梵的表现,呈现千变万化多样世界中的永恒的真实存在,印度教至高的“吠陀终及论”认为他居于人类每个个人性最深处,是至高梵的体现。
在印度古老的吠陀中,毗湿奴最早是雷神因陀罗的一个伙伴,因陀罗婆罗门教最初的主神,是太阳神和后来大梵天的原型,毗湿奴曾帮助因陀罗除掉魔怪弗里多,因此被称为优宾陀罗,就是小因陀罗。
在较晚期的印度神化里,毗湿奴渐渐凌驾于因陀罗之上,被称为阿迪因陀罗,就是大于因陀罗的意思,梵书中的因陀罗神话随着时间扩延,成为印度神话中扶危济困的众神救助者。
在印度的两大史诗中,毗湿奴既是罗摩和克里希纳化身的本原,成为婆罗门教至高的大神~替代了之前的因陀罗和梵天~那时期,印度教的另一个主神湿婆还未修炼成型。
毗湿奴由一个太阳神的称号,即三步跨大地的一个普通的神~象征太阳出于东、升于中天、没于西方的自然现象,演变成为征服掌握世界的三界之主,位居于大梵天之上弥卢山之巅,随着印度教的造神运动的发展,到史诗和十八部往世书的成书时代,毗湿奴完成了如今的形象。
在婆罗门教转化为印度教的过程中,毗湿奴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新兴的毁灭之神~湿婆和湿婆教的挑战和沉重的打击,最后两派握手言和,婆罗门教也因此转化为印度教,毗湿奴和湿婆共同成为新兴的印度教的两大主神,不同的是:毗湿奴大神有1000个化身名字;而后来居上的湿婆大神有1008和化身和名字。
佛教在摄入毗湿奴成为佛教护法神~那罗延天的时代,比摄入湿婆~大自在天的年代要早许多年,因此,佛教在摄入毗湿奴成为那罗延天作为护法神~居于欲界天一王的时候,并没有涉及到印度两大史诗和之后的毗湿奴的其它化身。
在《佛教小百科.天龙八部》中,佛经对那罗延天、对湿婆和毗湿奴两大派的关系有几种说法,大致如此:比如说毗湿奴是梵天之母,即梵天生于毗湿奴的肚脐的莲花中;外道说那罗延即是大梵天,所以又称做“人本生”;摩醯首罗论师为大自在天的一体三分,即大梵天、毗湿奴、湿婆都是他的化身;他是毗纽天~毗湿奴的别称等等。
(湿婆派说:大梵天、毗湿奴、湿婆,都是湿婆大神的化身。)
佛法记述了婆罗门教两大派各执一词的说法,佛教论师对其感兴趣~摄入佛教的原因是:毗湿奴是古印度最具影响力的古代神祗,被印度人认为是具有大力的金刚力士,可以成为佛法的守护神,把婆罗门教的最高主神摄入佛教,降格使用,既抬高了佛陀的地位,又能争取毗湿奴大神的信徒进入佛教。
毗湿奴被摄入佛教成为那罗延天后,在一些佛经上,均称佛、菩萨的坚固和大力为~那罗延身、那罗延力。
《无量寿经》中说,阿弥如来四十八愿的二十六愿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这就是那罗延身愿。由于那罗延具有大力,后世将其与密迹金刚称为二王尊,成为伽蓝守护神,就是内地汉庙的哼哈二将。
在密教中,那罗延天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西方,乘大鹏金翅鸟~迦楼罗,有三面、三目,着宝冠璎珞。
题外话:金庸先生《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修炼的“十龙十象”神功,就是源出于“那罗延身、那罗延力”。
题内话:隋文帝杨坚被尼姑~比丘尼智仙从小养大,不是个例,是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