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连云港讲课,注意到四大名著与该地的关联,并引发相关思考。计划写作《侠客、军旅、西游、梦游:旅游视域的四大名著》、《数字时代重温四大名著虚实两境》、《四大名著为何受到当今文旅的追捧》系列,本文是首篇。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在内容上皆与旅游相关——
《水浒传》讲的是走州过府的游侠。侠这种人物,从墨子开始,就以“游”为特征,以“客”为身份。从李白的诗歌《侠客行》,到金庸的小说《侠客行》,都与水浒英雄一样,“风风火火闯九州”。
《三国演义》则是“从军行”。《从军行》是汉乐府的作品内容,也成为一种曲牌。其实,旅行从开始就与“军旅”相关。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已经有“旅”字,是个会意字,意指众人聚集在旗下。《国语·齐语》有“故二千人为旅”,许慎《说文·㫃部》认为是“军之五百人为旅”。继而引申出众多、驻扎、军令等与军队相关的指称,又进一步引申出离家远行的含义。从旅游的角度看,《三国演义》对于《三国志》的最大变化,是将三国时期经济社会政治的综合性历史,变成了以各种诸侯南往北战为重点的行军作战史,还有关公千里走单骑这样一个个故事。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典型的旅游作品,而且开创了传记小说与游记结合的体例。它是在《大唐西域记》的基础上创作的。《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是由玄奘口述、辩机编撰,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是一部人文地理史籍,也可以说是一本旅游书。而《西游记》则以小说的方式,突出了“游”的特征,还有旅游的故事性,尤其是取经路上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
《红楼梦》在立意上是“神游”、“梦游”。这种游,可以追溯到《列子·周穆王传》。周穆王西巡并与西王母相会瑶池,是传说中最早的旅游。《红楼梦》第五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周穆王的“神游幻境”,有明显的师承关系,而这一集是全书的重要关目,是书中“大观园”的虚幻版,是书中人物故事和命运的寓言。
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行走的作者、懂商业的作者、熟悉旅游的作者。
他们都有旅游经历,对书的写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施耐庵年少时,常随撑船的父亲往来于家乡各地和江南、淮北。曾随张士诚起兵反元,并为军师,征战各地,后浪迹江湖。
罗贯中14岁时辍学随父在苏杭一带经商。他也曾在张士诚部队当幕僚,据有关史料,与施耐庵是师徒,他曾帮助师父修改《水游传》,并创作《三国演义》。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有漫游江湖之意。
吴承恩在科考失败后,通过旅游散心。历次科考途中,也抓住机会考察沿路风情。当官期间,很重视“宦游”。晚年放浪诗酒,贫老以终。
曹雪芹少年时随家迁北京,京杭大运河在《红楼梦》中处处留下印记。四十五岁那年又南游江宁,阅历山川,凭吊旧迹。
他们都熟悉商业,这是旅游业的基础:
施耐庵的父亲以操舟为业,这种被称为“舟子”的职业,也就是“船家”。在《水浒传》中,张横、张顺、阮家三兄弟、李俊,都是这个职业,都有经营头脑的人。书中写了不少善于经营和理财的人物,卢俊义、李应、穆宏,皆为大商人。
罗贯中的父亲做的是丝绸生意。虽然他本人对经商不感兴趣,但自小耳濡目染,并且年轻时有过一段商业生涯。后来他在杭州的一段生活经历对创作《三国演义》更重要。当时的杭州,是孕育通俗艺术温床。文化科技融合,体现在丝绸、陶瓷和印刷上。印刷业的发展,使这里成为全国书籍刊印的中心,迄今还有相关国家级非遗传承。演艺市场更是空前繁荣 ,宋元时期开始的勾栏瓦舍中,歌曲、杂剧、傀儡戏、相扑、驯兽、魔术、下棋,丰富多彩,特别是说书,《大宋宣和遗事》、三国故事最受欢迎。《三国演义》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商业氛围中成熟起来的。《三国演义》说的是打仗,但随处有商业的影子,比如,刘备是织席贩履的,关羽是卖枣的,张飞是杀猪的,三人结识于底层市场,靠最有钱的张飞家产起兵。
吴承恩也出身商家。他的家庭经历了从为官到经商的转变——他父亲先是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为“沦落”为商人。《西游记》中有人间百相,也包括手工业者和商人,大多是本分的小生意人。
曹雪芹出身皇商。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任江宁织造,为当时南京第一富商。丝绸生意,就是文化生意。《红楼梦》作为当时社会经济社会的“百科全书”,商业也在书中有充分反应。曹雪芹晚年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卖字画是出于生活所迫,却算得上是文化市场的先行者。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早期的旅游业也在他们的书中有所反应:
《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故事,反应的是却是明代人间百相。明代正是古代历史上旅游业的繁盛时期,因此,这本书中可以看到现代旅游业所说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书中写的东京旅游与今天的开封旅游,让人有穿越之感。
《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故事,与《水浒传》相同的是,也可以看出明代旅游业的影子。而且,三国时期与旅游相关的生活也在书中有反应,比如第五十集《刘备入川》,提到“远游冠”,是古代帝王戴的一种帽子,也可以说是一种旅游装备。
《西游记》更是充满旅游业的元素。这是一个各有分工的旅游团队,孙悟空是个好导游,白龙马是出行的好坐骑。
《红楼梦》中已经具备了现在旅游的各种形态。宝玉、黛玉们终日游玩于大观园中,一年四季景色不同的园子,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和文艺创作的场景。虽未出门也是游,这是中国园林艺术追求的境界。另外,刘姥姥的进城游、贾雨村的乡村游、贾迎春的省亲游、薛蟠的商业游、贾宝琴的出境游,都是作品中的精彩章节。贾雨村“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让人想到徐霞客。
中国旅游经历了仙游、帝游,宦游、商游、士游、僧游,最后进入众游阶段,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是日常化、生活化、娱乐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商业化、市场化的过程。尤其是在明代,旅游成为社会时尚,今天的旅游,实际上是这个历史过程的推进。从四大名著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发展逻辑,尤其是明代旅游业的兴盛和全民旅游,给四大名著打下了深深烙印。
值得关注的是,四大名著成书于明代以后,与市民阶层的崛起、市场文旅的发展、市民趣味的强化,密不可分。特别是《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在说书市场的涵养中成熟起来的,听书的人,有当地居民,肯定也有外来游客。说书人在与居民、游客等“列位听官”的互动中,把作品打磨得越来越好。
四大名著作为文化成果,其中反应的旅游生活以及对旅游业的态度,从一个角度体现了中国旅游与文化一直存在着同质、同构、同步的关系。从四大名著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和旅游共同表现出的特征和趋势是:
——越来越好玩。“乐者乐也”,中国文化中一直有这种娱乐精神,孔子就主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市场基础,这种娱乐精神就会表现得更生动、更丰富多彩。
——越来越符合中国文化精神。四大名著是经过时间淘洗出来的。明清以后白话小说创作获得很大发展,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性文体。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擅胜场。四大名著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是艺术的选择,也是思想文化的选择。有的小说,比如《金瓶梅》,也有很高价值,但未能进入与四大名著一起进入第一方阵,原因是多方面的,至少,它不太符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尺度。在古代民众普遍缺少文化生活甚至没有什么文化的条件下,说书就是百姓课堂,好的小说就是民众教材。
——越来越有创意。以《大唐西域记》为蓝本,西游故事的演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意的过程。先是僧人为宣传佛法,把历史故事往俗讲方向发展,并与民间传说结合;接着是进入平话和戏剧阶段,推动了故事的普及,也在与听众、观众中互动中吸取新的营养;至于吴承恩,不仅集历代创意之大成,而且有自己独到创意。《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是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加强创意,不仅实现不同文学艺术种类的跨越,并且让故事在内容上更生动、表达上更有吸引力。除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在细节上也越来越讲究,比如,《水浒传》张顺的名号,从《大宋宣和遗事》开始,就经历了从“浪里百跳”、“浪里白跳”到“浪里白条”的演变,显然,“浪里白条”大俗大雅,最令人拍案叫绝,无论它是在口耳相传中“以讹传讹”形成的,还是有意的改动,都是创意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
四大名著成书后,仍有续书、补书,或围绕其主题写的新作品,但都不太成功,有些甚至是狗尾续貂,差距主要就在以上三个方面。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值得今天旅游业借鉴。
孙若风,文学博士,高级记者,博导。全国旅标委主任,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理事长,中央美院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沉浸式文旅产业专委会艺术顾问,工信部工业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校园文学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教授
往期
孙若风|“展示,不要讲述”:契诃夫教你做旅游 (qq.com)
孙若风:大众体育、大众文化、大众旅游在冰雪经济中相互激发 (qq.com)
孙若风|旅游的转型:从“抢故事”到“想故事” (qq.com)
AI介入沈阳、孙若风关于AI与人类情感的讨论 (qq.com)
孙若风:研学旅游要看得见、说得出、体会得到 (qq.com)
新华社孙若风专访:中小城市缘何成为旅游市场的香饽饽 (qq.com)
孙若风:中华文化与流行文化交汇是演唱会、音乐节火爆的重要原因 (qq.com)
凤凰网访孙若风|人文+科技的“跨界联名款效应” (qq.com)
孙若风|秦岭感悟:从中国兵学智慧看当代文旅方案 (qq.com)
孙若风:数字化的整体最优与艺术化的审美整体性 (qq.com)
孙若风:发挥新质生产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的关键性作用 (qq.com)
“文言文”文化产业思想访谈录第三期——曾繁文对话孙若风: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qq.com)
孙若风:沉浸式场景,是服务产品也是融合工具 (qq.com)
孙若风理事长谈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重点工作 (qq.com)
文旅部科教司原司长孙若风:文旅经济要尊重“素人网红”表达权 (qq.com)
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理事长孙若风:携手共商共建 共创文体康旅装备发展新篇章 (qq.com)
孙若风: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qq.com)
孙若风:文化巨人幼年失怙与草根网红青春逆袭 (qq.com)
孙若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下的机器人、虚拟人 (qq.com)
文旅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文旅产业是打造城市品牌的新途径|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文旅品牌推介会 (qq.com)
全国旅标委主任孙若风谈“文旅热”:“有时太快、太喧嚣不一定是好事” (qq.com)
孙若风|体能·艺能·数能:构建数字文体旅新场景 (qq.com)
孙若风|城乡有约·创意无限·数字赋能:数字文创联名跨界乡村振乡 (qq.com):
孙若风:乡土化+时尚化+数字化,是国潮最佳建模 (qq.com)
孙若风:“元宇宙三年行动计划”:工业与文化在元宇宙的联手行动 (qq.com)
乡村非遗系列谈① | 产业化是非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qq.com)
孙若风:乡村古建保护利用,诸葛村里人人是诸葛 (qq.com)
孙若风:数字时代旅游消费模式新变 (qq.com)
中外嘉宾品中秋文化 (qq.com)
孙若风:天上的月亮在心里,心里的月亮在天上 (qq.com)
孙若风:兴于乡、立于市、走天下,茶马古道再出发 (qq.com)
孙若风:疫后文旅产业大势 (qq.com)
孙若风:玄学之殇 (qq.com)
孙若风:文旅行业将频现投融资风口 (qq.com)
孙若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数字时代的定力与动力 (qq.com)
孙若风:玄学实干家王导、谢安 (qq.com)
孙若风:文化下沉基层的一个重要“指数” (qq.com)
孙若风:元宇宙的元版本、元场景与元装置 (qq.com)
孙若风:学着伏羲做文旅元宇宙 (qq.com)
孙若风:乡村美学的传承与复兴 (qq.com)
孙若风:文旅元宇宙的生产与消费 (qq.com)
孙若风:衣冠渡江扳正的文化船头 (qq.com)
孙若风:生态美要看得见、说得出、体验得到 (qq.com)
孙若风:在县域经济中壮大文旅产业 (qq.com)
孙若风:西晋的审美触角:生活、艺术、情感 (qq.com)
孙若风:大文创 新国潮 (qq.com)
孙若风:机锋乍见 (qq.com)
孙若风:让标准成为巴渝文化旅游走廊标识 (qq.com)
孙若风《中华美学回归大众生产生活》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征文中获“特别致敬” (qq.com)
孙若风|从游于竹林到游于金谷 (qq.com)
孙若风|一千多年前的美学实验 (qq.com)
孙若风|工文旅、农文旅、商文旅 (qq.com)
孙若风|旅游进入大住宿业时代 (qq.com)
孙若风|玄学的思辨与才情 (qq.com)
孙若风|乡村文旅与做好“土特产”文章 (qq.com)
孙若风|以文体康旅融合对接老年消费 (qq.com)
孙若风|竹林中的酒神 (qq.com)
孙若风理事长:大力发展文体康旅装备 (qq.com)
孙若风|洪洞大槐树:从故事到产业 (qq.com)
孙若风| 元宇宙与艺术力 (qq.com)
孙若风|文旅消费场景重构 (qq.com)
孙若风|建安风骨是怎样长成的 (qq.com)
孙若风| 元宇宙打开文旅消费新空间 (qq.com)
孙若风|曹丕曹植做“群主” (qq.com)
孙若风|乡村旅游要像货郎那样接地气懂乡亲知行情 (qq.com)
孙若风| 走向元宇宙:牢笼亦或星空 (qq.com)
孙若风|乡村民宿姓农守舍 (qq.com)
孙若风|中国乡创美学的由来与未来 (qq.com)
孙若风| 自媒体文旅创意规律 (qq.com)
孙若风| 数艺时代宣言 (qq.com)
孙若风|旅游标准:穿越至暗的星火 (qq.com)
孙若风|中国名士风流的绝响 (qq.com)
孙若风|当代文旅:从融合到熔铸 (qq.com)
孙若风| 元宇宙的美学杠杆:数艺化 (qq.com)
孙若风| 中国文人曾经的垮掉与跨越 (qq.com)
孙若风| 元宇宙三级跳:数字化、数智化、数艺化 (qq.com)
孙若风| 学驴叫的皇帝曹丕 (qq.com)
孙若风| 中国生产美学的前世今生 (qq.com)
孙若风| 快哉玄风 (qq.com)
孙若风| 曹操猜谜的文化大义 (qq.com)
对话孙若风、原博、季中扬 | 传统年俗在当代发展有很多新机遇 (qq.com)
孙若风|万物有文的中国审美与当下文创 (qq.com)
孙若风|曹操的通脱与解放 (qq.com)
孙若风|中国文化和旅游的同步、同构、同体 (qq.com)
孙若风|开风气者曹操 (qq.com)
专委风采: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孙若风教授 (qq.com)
孙若风|经济融合与审美融合 (qq.com)
孙若风|新文人曹操 (qq.com)
孙若风|《周易》中的文旅原型 (qq.com)
孙若风|六朝最风流 一地苦菜花 (qq.com)
孙若风|乡村建筑之美再发现 (qq.com)
孙若风|“形神之辨”:养形、养神、养生 (qq.com)
孙若风|“性情之辨”:关于情感的追问与安顿 (qq.com)
孙若风|新的孪生:互联网时代的人设 (qq.com)
孙若风|“有无之辨”:山水间的思辨与啸歌 (qq.com)
孙若风|让文创回源生产生活——在首届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的演讲 (qq.com)
孙若风|玄与诗的那场风花雪月 (qq.com)
孙若风|孔子的诗与远方 (qq.com)
孙若风|中国雅俗文化的对峙、和解与转化 (qq.com)
孙若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旅 (qq.com)
孙若风|虚拟人的个性 (qq.com)
孙若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传统 (qq.com)
孙若风|虚拟人的真实性 (qq.com)
孙若风|中国语言在悖论中超越 (qq.com)
孙若风|以艺术的名义召唤虚拟人 (qq.com)
孙若风|元宇宙的文创推演 (qq.com)
孙若风|中国传统游戏观 (qq.com)
孙若风|艺术、技术、生活:元宇宙三维建模 (qq.com)
孙若风|艺术世界、虚拟世界、现实世界 (qq.com)
孙若风|艺术虚构与数字虚拟 (qq.com)
孙若风|元宇宙的文创基因 (qq.com)
孙若风|骈散:中国语言模块的审美张力 (qq.com)
孙若风|字形心迹:中国诗性符号意象 (qq.com)
孙若风|声美:中国诗学曾经的执念 (qq.com)
孙若风:中国造字论的诗性思维 (qq.com)
孙若风 | 意物与感物:中国诗学、语言学的同质同构 (qq.com)
中国诗学与语言学的融通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