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华:做价值涨预期,展现中国核心资产力量,万字详解和恒咨询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法论

职场   2024-12-19 08:15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 | 徐朝华 和恒咨询创始人、市值战略专家 

业务对接:17310319665(同微信)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中对市值管理的定调纠正了把市值管理与相关资本运作及工具运用画等号的现象,将市值管理放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推动上市公司致力于公司发展、价值创造、股东回报的明确主张。市值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就需要讨论它的战略性和行为动作。

和恒咨询在资本市场上首次提出“市值战略”概念,出版了业界第一本市值战略专著《市值战略:上市公司市值战略管理有方法》,有幸服务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试点单位和恒咨询对市值管理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体系,获得了诸多业界实务专家、上市公司的肯定与认可。本文将详细介绍和恒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法论:做价值涨预期,展现中国核心资产力量为上市公司系统开展市值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万字长文,建议收藏。



一、做好市值管理工作的四个前提

在详细介绍和恒市值战略方法论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市值管理的背景、本质、现状及三阶段工作。

1

市值管理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一环

自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首个“国九条”)起,我国资本市场便开始了对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规范运作的积极探索。该政策明确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其规范运作,为市值管理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随后,2005年11月17日,证监会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将股票市值纳入国企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市值管理”概念正式被确立。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个“国九条”),进一步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并允许上市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员工持股计划,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02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三个“国九条”,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强调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并将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同时,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并依法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的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24年的新“国九条”实际上是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和具体化。新“国九条”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锚定金融强国建设这一奋斗目标,分阶段提出了未来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发展目标。为了有效落实新“国九条”的政策措施,证监会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构建了“1+N”政策体系,其中“1”指《意见》本身,“N”指一系列配套制度规则。

随后9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求意见稿,11月正式稿发布,其中明确了市值管理的定义、相关主体责任义务、两类公司的特殊要求和禁止事项,为市值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规范。
12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至此,市值管理国家层面的制度已经完备。

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奋斗目标,到2024年市值管理政策的陆续出台,无不彰显示出国家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视。然而,系列政策的推出并非仓促之举,早在2021年,国资委便指定了一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作为市值管理的唯一试点单位,为全面推广市值管理积累实践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和恒有幸为这家试点单位提供了市值管理服务。
通过对时间线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市值管理政策的演变历程体现了国家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持续关注。从国资委发起到证监会全面跟进,市值管理已成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一环。站在这一高度上,正确理解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以及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市值管理的本质是确定公司定价权

市值管理其实是上市公司股东与潜在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针对公司定价权的博弈。企业单方面无法主导的,且资本市场有独立地一套对上市公司资产进行定价的逻辑和方法。

所以,进一步看,市值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营销行为。上市公司通过日常业务活动创造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并通过市场营销的方式卖给消费者,从而获得收益。对于市值管理而言,其目标是将上市公司的价值销售给潜在投资人,这同样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如何建立上市公司价值与潜在买家之间的联系,并发展出深度的互动关系,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其次,如何有效地塑造和传播公司价值,这是一种品牌行为;最后,如何清晰地传递并明确地将价值销售出去,这是一种销售行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市值管理同样包含了市场动作、品牌动作和销售动作。资本市场上投资者购买的是上市公司的未来,然而,未来并非客观存在,因此,上市公司如何将尚未实现的预期最终转化为投资者的认可,显得尤为重要。
资本市场是一个预期市场,这里的预期包括行为预期和结果预期两个方面。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认为在预期之前需要加上一个定语——价值,即资本市场是一个价值预期市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内在工作逻辑就是“做价值涨预期”。

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针对“定价权”的博弈,其基础是公司自身价值的提升。因此,市值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思考如何提升公司价值。对上市公司价值提升的思考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首先是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其次是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否乐观。公司的质地和市场预期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良好的质地意味着上市公司的业务运营必须高效;乐观的预期则意味着上市公司当前的销售状况良好。
此外,上市公司的市值是由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推高的。因此,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争夺定价权,实际上是在争夺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当前A股市场已有超过5300家上市公司,投资者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深入了解每家公司。资金流量流向涉及两个主体:一是决定资金流量流向的人;二是影响资金流量流向的人。上市公司需要有效地聚焦、覆盖并渗透这两个群体。这意味着上市公司需要考虑:首先,企业是否能够准确识别这些决定或影响资金流量流向的关键人物;其次,识别后是否能够说服他们认同公司的成长逻辑和未来预期;最后,说服后是否能够维持他们的信任,促使他们长期持有公司股票。

3

市值管理仍存在三类问题

当下市值管理仍存在三类典型问题,需要上市公司正视。

(1)认知有偏差

主要表现为唯业务论和唯股价论两种错误观念,主要存在于企业决策层。
唯业务论:企业成功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并筹集到资金后,不应只专注于业务发展,而忽视市值表现。实际上,对市值的不关注可能源于对资本市场规则的陌生和对市值管理的畏惧。因此,一些企业选择专注其最擅长和最有安全感的领域,即供研产销,并倾向于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然而5300多家上市公司中,资金和关注度都极其有限。即使公司业务表现优秀,如果不能有效地与投资者沟通,也可能无法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同样,即使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如果市值管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市场表现不佳,从而错失提升企业价值的机会。因此,企业应当认识到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可见度和吸引力。
唯股价论:舍本逐末,只关注资金多少、股价何时能拉升。主要体现在小市值上市公司实控人对市值提升的“急功近利”,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市值管理万不可踩红线。

(2)方法不得当

主要指伪市值管理以及盲人摸象式市值管理。
伪市值管理:追求一夜暴富、富贵险中求,通过内幕交易、恶意操纵、虚假陈述等问题操纵股价。
盲人摸象式市值管理:将资本运作的动作进行简单拼凑称之为“市值管理“,这仍是当下市场上的主流声音。例如,并购服务机构将并购活动等同于市值管理;投资者关系和信息披露服务机构认为投关和信披即是市值管理;而专注于ESG、股权激励和分红方案设计的机构则将这些活动视为市值管理的全部;同样,从事增减持、回购、资产重组的机构也认为这些行为构成了市值管理的核心。这种观点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合理,但在逻辑推导和结果验证下是站不住脚的。将单一或几个动作视为市值管理的全部,无异于“盲人摸象”,忽视了资本动作之外市值管理的真正内涵。我们并不否认这些动作本身的价值,但必须强调的是,市值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资本运作动作的简单组合。

(3)能力仍不足

说的是上市公司业务与资本之间的互动能力仍然不足。
上市公司在开展市值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增强业务战略的有效性、激发资本战略的延展性,以及将公司业务发展与资本运作有效结合,从而实现高效产融互动的巨大挑战。

4

开展市值管理工作的三个阶段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本质上是预期管理,给预期加个定语的话,是价值预期。所以和恒提出,“做价值涨预期”才是市值管理的内在工作逻辑。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经营价值和投资价值,都需要让资本市场的投资人看得懂、能接受。站在上市公司内部视角,需要说得清、做地好,有好的结果;站在资本市场外部视角,上市公司需要围绕着经营价值标签和投资价值标签,系统开展市值管理工作。

自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开始,市值管理一词正式脱敏,众多市值管理服务流派随之出现,与上面提到的伪市值管理和盲人摸象式市值管理流派不同,和恒提出并倡导市值战略派。我们认为,做市值管理要上升到公司的战略高度,以查漏补缺的方式,结构化、系统化开展工作。

系统的市值管理同时还要强调“问题导向”和“一企一策”不同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需要不同的切入视角,方案既要有高度,也要有可操作性,资本动作的选择和时机也要有针对性,这才是真正的市值管理工作。

“市值战略”这一概念,最初由和恒咨询创始人徐朝华于2021年在资本市场上首次提出。2022年1月出版了第一本市值战略书籍《市值战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有方法》。

就像大股东增持和上市公司回购当下是最热的,不少人解读说增持和回购是“政治正确”。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要不要做增持或回购、回购资金从哪里来、资金成本是否合适?如果是自有资金回购的话,是否影响经营现金流?拿出多少钱、在什么价位什么区间开展回购工作?回购之后是做股权激励还是注销……这些工作都需要系统考虑,而不是盲目跟风。
根据“市值=净利润市盈率”这一基本公式进行推导,市值管理需要解决公司如何挣钱、怎么值钱的问题。值钱的第一个支撑点是公司能不能挣钱和省钱,第二个支撑点来自于市场的预期,即上市公司的价值标签能否击中投资者,以及公司的增长逻辑是否自洽、严谨、有说服力。所以,我们提炼市值管理工作底层逻辑是“做价值涨预期”——以价值为市值管理的锚,追求上市公司市值的科学合理最大化。

市值管理已经是上市公司避不开的话题。第一,政策考核的要求,基于政策要求和考核导向,市值管理工作是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必须完成的任务。第二,触发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工作的原因是“不满意”,即市值管理工作的起点是差距分析。当然,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考核要求也是由不满意驱动的——国家认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与他们作为执政兴国的支柱力量、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地位明显背离。

上市公司通过自我诊断,先做到知己,然后锚定目标对象,分析与之的差距,做到知彼,从而找到落差。差距分析就是找到这个落差的具体表现,而市值管理就是要弥补这个差距。

差距分析包含了两个层次:

第一,不及预期。上市公司的过往以及当下的市值表现与大股东及核心团队的期待有差距。比如上市公司当下市值30亿,大股东希望达到100亿,中间70亿就是落差。

第二,不及同行。比如同样是在机械工程行业,两家公司的产品、渠道、客户基本一样,甚至产能规模也差不多,但我公司市值50亿,同行市值达100亿,市值规模差距巨大。

具体看,市值管理工作大概分三个阶段: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诊断、基于诊断完成市值战略的设计和规划、按照规划进行实施和推进。
市值管理工作第一阶段——市值管理诊断。通过差距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再回归到“市值=净利润市盈率”这个公式上,我们可以画一个市值管理诊断四象限的图。

第一类,高利润、高市盈率的上市公司。这类公司一定是好公司,因为它既挣钱也值钱。这类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重心可以是通过持续创新和进步维持龙头地位,维持好公司的基本面以及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也可以是通过有效防御维持好龙头地位,采取阻断式竞争策略或打压式竞争策略防止第二名追上来,在价值传播方面也可适当加大声量,淹没或冲掉竞争对手的声音。当然,这类好公司可以持续优化管理,也可以积极求新求变,在资本运作层面大展拳脚持续增长。

第二类,低利润、低市盈率的上市公司。这类公司估值很低,经营也可能长期亏损。由于受到退市规则等因素的影响,留给企业做市值管理的时间并不充裕。此时优化供研产销或降本增效意义不大,“重疾还需下猛药”,直接上手做资本运作,用好投行的思维,这类公司才有机会。

第三类,低利润、高市盈率的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给予这类公司的估值较高,但基本面表现欠佳,其市值管理工作的第一刀就要落在改善基本面上。改善基本面有两招:改进管理和资本运作,这类公司往往需要两招一起用。如果公司挣钱不多,但不亏损,在资本市场估值较高的情况下,可以以管理改进为主,资本运作为辅,慢慢调产品、调研发、调市场、调管理。如果资金已失去耐心,或板块估值快速下移,市值管理工作则较为急迫,可以以资本运作为主,管理改进为辅,快速改善基本面,让企业估值卡在合理范围。

第四类,高利润、低市盈率的上市公司。这类企业首先要找到公司估值较低的原因。如果行业有吸引力但企业没有吸引力,且公司挣钱能力与成长性不差,则需要让市场看到你,即公司需要加大价值传播力度,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如果行业本身没有吸引力,公司需要思考的首先是商业模式是否可以优化,是否可以通过改善增长曲线的方式改善市盈率;其次公司可以考虑是否可以更换赛道;第三,公司在无法更换赛道、商业模式没有太大的优化空间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从降本增效、提升效率入手,实现“比同行好”,达到行业虽然没有吸引力,但只要资金看这个行业就一定看你的程度。

在市值管理诊断四象图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行业平均水平、行业龙头或指数均值等,上市公司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位置、对应的差距以及奋斗目标。而这也侧面强调了,首先市值管理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一企一策”;其次,上市公司需要利用这个四象限图做市值管理自我诊断,找到差距和改进路径。
市值管理工作第二阶段——市值管理规划与设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就是“做价值涨预期“,所以第二阶段的工作也分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产业市场、企业内部视角。即如何巩固、强化或提升公司的经营价值标签;第二个维度,资本市场、投资人视角。即如何提炼、强化或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标签。

上市公司需要将业务和资本有效互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资本动作(市值管理工具箱)的选择上做好匹配,最终让价值创造、价值塑造和价值经营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以上相关工作完成布局、有序开展甚至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之后,就要进入价值传播这一环节,即信披投关工作。这里的价值传播,传播的是公司的投资价值标签,卖的是关键成功要素、核心投资亮点,然后通过精准的渠道分发、传递出去。需要注意的是,价值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项,但是它不是为了传播而传播。

市值管理工作第三阶段是市值管理的实施和推进。在价值创造、价值塑造以及价值经营环节上既有实施行为也有推进结果,在价值传播环节上,是通过行为预期和结果预期,进一步赢得市场的下一轮信任,循环往复直至上市公司成为市场的一种投资信仰。但无论是价值创造还是价值传播、价值实现都需要“信披投关、合规风控”来保障。

当前,对于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而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基于上述市值管理工作主线,完成建章立制和考核安排,包括公司的组织设计、职责分配、目标分解、部门协同等问题。比如,单一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考核体系如何搭建?集团化上市公司旗下多家上市子公司如何构建市值管理的集团化工作管理体系……

扩展阅读

国资委针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印发重磅《意见》,提四点建议
干货!上市公司有效落实市值战略体系的四个关键

再次强调,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实施与推进阶段,不同企业具体工作开展的视角完全不同。

二、和恒上市公司市值战略方法论

市值增长的本质在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就公司未来发展潜力达成共识。基于市场对公司长期增长前景的一致预期,从而推动市值上升。和恒认为市值管理就是“做价值涨预期,展现中国核心资产力量”。

1.“展现”: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就是践行我国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 政治性首先表现为中国核心资产不能被严重低估;其次表现为国家通过上市公司借力资本市场,将资金引入实体产业,完成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新的战略布局。这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性任务;第三表现为,借力资本市场,在全球贸易战、科技战之外,金融战上我国也能有足够的战略防御力。
· 人民性也有几个层次。民间社会投资大类商品中,除了房地产之外,目前可选择的投资品类只剩股市了。如何让广大的民众通过资本市场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民性的体现;其次,通过市值管理工作有效防止资金的大进大出、股价的大起大落,让老百姓投资有安全感。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也是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实现财富的再次分配。
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本市场的现代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资本市场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其对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上,更在于其深刻体现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所以展现中国核心资产力量中的“展现”说的是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就是践行我国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2.“中国”:无论哪个国家的资本市场,都是要依托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产业的完备、发展的韧性、战略的纵深以及有效的增长空间等,都是吸引资金流动的底层原因。坚定看多中国、做多中国,充分发挥中国优势,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首先,我们要相信,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仍然是中国!下一个中国仍然是中国。
其次,建设我国资本市场市值管理体系目的是充分发挥中国优势。中国优势首先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对资本市场也有一套自上而下的、体系化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起点来自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好战略部署后,证监会在今年推出了第三个新国九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新国九条+系列政策体系,都在强化一个信号:市值管理可被视为我国金融战线在资本市场上的“战略反攻”,既具有现实的经济效益,也具有未来战略的重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更好地实现战略纵深,社会稳定、产业完备、安全发展的确定性会更高。其次中国优势表现在,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的市值体量明显大于民营企业。拉升我国资本市场的支撑力量仍然是央企国企上市公司。
第三,我们需坚定地看多中国、做多中国!没有投资机构,因为看空、做空自己的国家,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和丰厚的回报,并能青史留名。
3.“核心资产”:上市公司基本是赛道之王、区域龙头、产业链主,是企业的优秀代表,也是我国的核心资产。作为区域龙头,对地方经济有示范和拉动作用。作为产业链主,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上拥有一定的定价权,对产业链的发展有协同、拉动、保障作用,自然也肩负着产业链健康发展的责任。
4.“力量”:指的是(1)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折射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和发展质量;(2)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上市公司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优质上市公司更是可以起到稳定地方经济以及产业链条的作用。主力赛道中的优等生才是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力量;(3)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尤其是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面对脱钩、断链等风险,实体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1

和恒市值战略方法论:做价值涨预期

做价值分价值创造、价值塑造和价值经营三个方面。

“做价值”的第一个方面是价值创造。价值创造是基于产业的公司内部视角,围绕经营价值标签进行构造。如果对价值创造的理项状态进行描述的话,就是“卡位赛道之王”。上市公司能在产业赛道或区域上成为龙头选手,就有经济示范和拉动效应,即一定的产业链集成和整合能力。如何打造高质量的经营价值标签、如何卡位赛道之王呢?有三招:

(1)赛道高远。赛道高远的“高”,指的是行业利润率水平或者所处的行业环节利润率要高;赛道高远的“远”,指的是赛道要足够长,行业不会轻易消失。大水有大鱼,大赛道才能长出大公司。虽说规模不是产业竞争的本质,但规模本身有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及影响力。吨位体量直接折射了上市公司资源的整合能力。当然有些上市公司的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乃至衰退期,存量市场怎么做?增量空间哪里来?如何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做行业的选择、业务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进入大赛道还是小赛道?选择产业链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构建怎样的商业模式……都取决于企业对赛道的评估和选择。
(2)赛车敏捷。要求上市公司在商业模式、运营效率、管控水平等方面做到战略一致性贯彻融洽、知行合一。这要求公司的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等创造价值的主营业务各环节是顺畅的,没有堵点、卡点、错点,组织内各环节高频一致,统一供研产销快速争夺市场,管理状态和结果充分体现出效率。这种效率是点上效率拉通系统效率,然后击穿线效率最后达到面效率。

扩展阅读

站在市值管理的角度,如何理解企业战略的一致性思维?
(3)赛手顶级。赛手的眼界、思维、定力、志向、抱负,资源整合能力,决策、担当和责任的兑现等对实现“第一”也是至关重要的。上市公司既要懂产业、懂经营管理,也要懂资本运作和资金管理。更重要的是,看团队配置。领导要有看到终局的能力以及带领大家走到终局的能力。

“做价值”的第二个方面是价值塑造。它是站在资本市场投资人的视角,塑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标签。只有站在资本市场投资人的视角,赢得大家的认可,公司才有可能让资金从观望到买入再到长期持有、持续加码,最终推高公司市值。“做市值“的理想状态是占位市值龙头。那么,如何增强企业在投资人心中的投资价值标签,从而占位市值龙头呢?同样有三招:

(1)逻辑做强即上市公司的增长和发展逻辑必须清晰且具有内在一致性。投资者投资的是公司的未来,而未来尚未成为现实。因此,公司必须使投资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公司从当前状态向未来发展的逻辑路径。公司需要明确并有效地传达其从现状向未来目标迈进的逻辑和计划。

(2)利润做大。“市值=净利润市盈率”,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进行市值管理时,必须着力提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这可以通过增加利润或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手段实现。利润的增长是公司提升市值的根本支撑。同时,利润也是分红的基础。

(3)估值做高。企业对自己有定价预期,但资本市场有自己的估值逻辑和方法。所以上市公司需要了解资本市场的估值方法和策略,从而可以有效、精准地跟市场沟通,最终让市场估值与企业价值尽可能一致。

“做价值”的第三个方面是价值经营。上市公司的股价是波动的,那么高位的时候做什么?产业景气度下降的时候做什么?产业衰退期做什么?牛市做什么?熊市做什么?价值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让公司的K线图高位一路向北(持续震荡提升)。如何实现?同样有三招:

1.业务取舍。不同业务的价值/财务贡献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业务的价值诉求也不相同。所以公司要站在战略协同性的角度,对业务进行有效的评估、规划和安排。哪些业务需要继续做大做强?哪些需要收缩甚至舍弃?哪些业务需要提前布局?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业务都需要优化。
2.资产吞吐。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资产的效率会下降,通过每股净资产和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指标倒推,我们可以发现哪些经营性资产是仍在产生收益的,哪些是无效资产。那么资产是否需要剥离或者结构性处置?资产吞吐的本质是,在回报导向下,做好资产盘点、资产优化以及资产的吞吐设计。

3.资本运作并购、重组、增持、回购等。需要注意的是,资本运作是服务于公司业务取舍和资产吞吐的,业务取舍和资产吞吐是公司做强逻辑、做大利润和做高估值的的举措。上述各项举措的目的是保障公司在赛道上走得更高远、赛车更敏捷。

“做价值涨预期”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底层逻辑,其中“做价值”本质是价值管理,可拆解为价值创造、价值塑造和价值经营三个方面。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价值经营里面的动作(业务取舍、资产吞吐、资本运作)既可以作用到价值创造中,也可以作用到价值塑造中,它是中间环节。价值经营动作首先可以作用于资本市场的行为预期,其次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经营结果,会在财务数据上有所体现,随后可让资本市场产生结果预期。价值经营行为不仅作用到经营价值标签上,还能进一步塑造或支撑其投资价值标签。

接下来,“做价值涨预期”中的“涨预期”本质是预期管理,可以分为预期传播、预期稳定和预期释放三个方面。

“涨预期”的第一个方面是预期传播,目的是赢来耐心资本。上市公司要把其价值内涵有效地传播出去。大家一定注意,前面我们也强调了,从职能管理的角度看,市值管理不属于资本运作,而属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包括了市场沟通、品牌塑造和销售达成。从这个角度看,价值传播的终极目的就是赢来耐心资本的长期持有。为此上市公司也有三招:

1.资金精选。不是所有的钱都需要沟通,优先沟通关注公司所处行业的资金。资金沟通有个原则:只做选择,不做教育。集成电路半导体的上市公司天天跟医药大健康方面的基金去交流沟通,意义不大。当然,不同资金的目的也不一样,有的是价值投资,有的只是为了活跃交易量。所以流通股股东结构以及比例的优化就是这个象限下的应该考虑的工作之一。

2.渠道精准。上市公司需要在充分了解资金的工作场景、选股逻辑、买入卖出纪律、决策依据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扫描、分析和沟通各类渠道(比如信息披露、分析师研报、各类财经媒体、自媒体、投资者关系活动、行业研究报告等),在精准的渠道中做公司的价值传播。所以上市公司的价值/预期传播并不是漫无目地四处撒网,需要精准的渠道。

3.卖点精炼先说清楚经营价值,重点是核心竞争力、关键成功要素;其次要说清楚投资价值,重点是给予投资人火爆的确定性以及可期性。在预期传播上,上市公司切忌自说自话!很多上市公司面向资本市场讲自己的价值的时候讲的是自己的产业、业务、管理或经营,但问题是,投资人会说“你很好,但跟我有什么关系”。尤其是国企,会用共和国长子、产业龙头赛道之王、国资委重大课题等噱头做价值传播。但这些仅仅为公司未来发展的确定性增加了些安全感,并未直接影响投资回报预期。上市公司务必要学会将自己的业务语言、财务语言、管理语言、技术语言转换成资本语言。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得讲到点上。还有上市公司的表达跟投资者的预期不匹配。所以卖点要精炼这里强调上市公司对自己价值的表达一是要到位,二是要匹配。

上市公司做预期传播的终极目的是赢来耐心资本,需要做的事包括资金精选、渠道精准和卖点精炼。

“涨预期”的第二个方面是预期稳定,目的是赢获长期信任。未来是不确定的,资本市场也是波动的,如何在投资人对公司未来发展表示乐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收益的确定性呢?这里也有三招:

1.建章立制。上市公司是否有明确的市值管理制度?是否有清晰的市值提升目标?是否有自上而下的市值管理组织体系以及行动方案?市值的健康提升不能“乱拳打死老师傅”,也并不靠某个资本动作就能实现。市值管理一定要有一套明确的职责流程、协调机制、考核指标、策略动作和专项安排,是需要建章立制的。概括而言,至少建章立制至少包括搭组织、建体系、明机制三个方面的工作。只有市值管理有章法,工作才能有重点、有节奏、有推进、有落地,目标才能达成。

2.信披投关上市公司要有大营销思维,要走出去,跟市场充分的沟通,争取更大范围的共识。对公司有利的信息,充分表达;对公司不利的信息,要有应对预案,要充分论证、解释,从而打消市场疑虑。从法规的角度看,首先国家对信息披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对预期的稳定是有影响的。其次,证监会也发布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对总则、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容和方式、组织与实施、附则等均有详细表述。上市公司是否有投关相关制度、管理办法,是否有突发事件处理手段与措施等,对预期的稳定同样有影响。
从这里大家也不难看出,信披以及投关只是市值管理中预期管理的一个工作项,并非市值管理的全貌。但信披投关又是非常重要的。面向投资人,我们可以说公司未来的发展逻辑,但当下是拿不出未来业绩的,但信披评级是实实在在的,上市公司续多少年获得某某交易所信披评级A、ESG达多少分等,可以增加投资人的安全感。投资者关系管理也一样。上市公司需要跟资金方沟通,也需要有相应的舆情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预期传播目标是奔着决定以及影响资金流量流向的人,但预期稳定主要是具体的工作事项。

3.合规风控,包括决策的合规与风控、执行的合规与风控两个层面。在决策合规与风控方面,需要落实三会管理,贯彻程序正义等;在执行合规与风控层面,对上市公司的人事安排、管理机制等也提出了要求。这些不仅是公司治理的要求,也是反腐监督的一环,更是投融资的安全垫。合规风控自然对预期稳定产生影响。

“涨预期”的第三个方面是预期释放,终极目的是赢得投资信仰。面对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需要“说到做到”。持续被验证,才能够赢得资本市场的长期信任,乃至投资信仰。大家之前为何买茅台?现在为何买长江电力?这已经不是耐心资本资金配置的问题,并不基于短期信任,更多的是一种中长期投资信仰。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如果把目标提高到赢得耐心资本的投资信仰这一高度,你的市值管理工作绝对做到顶级了。如何释放预期赢得投资信仰呢?同样有三招:

1.业绩确定。公司是否有清晰的业绩增长规划?上市公司三年、五年或八年发展规划中对收入、利润、回报率等指标的规划是否能确保达成?这些天然对业务取舍、资产吞吐等有要求,与做价值部分相互呼应。业绩能保障对预期的释放绝对是有正向作用的。

2.回报确保。业绩确定是站在上市公司的内部视角,而回报确保是站在资本市场的外部视角。考量的是投资人能否真金白银的获得回报,包括获得投资收益、拿到分红等。所以回报确保也是能赢得投资信仰的一个维度。

3.未来确认。紧扣前面说的做强逻辑。过往上市公司增长逻辑的兑现,可以让市场对公司未来增长逻辑产生信任,相信公司通过有序、科学地筹划和运作还是可以兑现的。当然,券商对业绩预测以及投资人对公司发展前景预期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

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但战略是有周期性的,所以市值管理也需要在董事会任期周期中做好战略规划、行动计划以及推进方案。

2

小结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内在工作逻辑是“做价值涨预期”,通过做价值涨预期,实现市值的合理最大化,本身就是展现中国核心资产龙头力量。

  • 展现: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就是践行我国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 中国:坚定看多中国、做多中国,充分发挥中国优势,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 核心资产:上市公司是赛道之王、产业链主、区域龙头;

  • 力量: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压舱石和稳定器。

做价值分价值创造、价值塑造和价值经营三个方面,围绕卡位、占位和高位展开系列动作。
  • 价值创造目的是卡位赛道之王,有三招:赛道高远、赛车敏捷、赛手顶级;

  • 价值塑造目的是占位市值龙头,有三招:逻辑做强、利润做大、估值做高;

  • 价值经营目的是高位一路向北,有三招:业务取舍、资产吞吐、资本运作。
涨预期分预期传播、预期稳定和预期释放三个方面,围绕赢得耐心资本、赢获长期信任、赢得投资信仰做系统安排。
  • 预期传播目的是赢来耐心资本,有三招:资金精选、渠道精准、卖点精炼;
  • 预期稳定目的是赢获长期信任,有三招:建章立制、信披投关、合规风控;
  • 预期释放目的是赢得投资信仰,有三招:业绩确定、回报确保、未来确认。
推荐阅读:
和恒咨询上市公司市值战略方法论:万字图文+90分钟视频,系统说透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怎么看、怎么干
饶钢博士:A股对回购的认识远远不够!对比ROE高达156%的苹果与ROE为-158%的麦当劳...
招商银行2007年引入先进的估值模型,对市值管理的启发

宁高宁:把市值管理作为提升管理的起点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联系我们~

和恒咨询
和恒咨询是中国资本市场市值管理专家、上市公司市值战略方法论开创者,聚焦服务上市公司与拟上市企业,为客户提供市值参谋、IPO成长在线SAAS软件与业务战略、IPO战略、市值战略咨询与培训服务,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