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推文为大家介绍知名历史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的作品——《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
人类为什么需要“为什么”?人类依据什么从而给出怎么样的“为什么”?惯例、故事、准则和专业表述/技术性说明,作为四种主要里有类型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乃至社会生活中,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在何处?学术界的成果要想成功“接地气”究竟要做什么?一代大师蒂利在这本有趣的小册子中给出了答案。
什么是“为什么”?
“为什么”就是提问,就是追寻事件发生的原因;而回答“为什么”,就是给出原因,做出解释。找到原因并不算难,如何选择正确的解释方式才是关键。那我们究竟有哪几种选择?又会依据什么条件来选择呢?这些问题看似都是生活琐事的一部分,然而,微观社会学非常看重这些人与人互动对宏观政治过程的形塑作用。
知名历史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认为,大众与学界不约而同地关注少数关键行动者的决策过程,而忽略了意料之外的后果、增量效应以及社会互动的持续且微妙的协商过程。我们每天提供的理由是如何由社会关系决定,又如何反过来帮助构成社会关系,可以作为管窥何解释复杂社会现象的一个切入点。
因此,《为什么》诞生了。
美国知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其作品主要研究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1969-1984年,在密歇根大学任历史、社会学和社会科学教授,其最后一个职务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伯滕威泽讲座教授。他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学之父”以及“世界杰出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之一”。代表作包括不限于《旺代:1763年反革命的社会学分析》《欧洲的抗争与民主(1650-2000)》《信任与统治》等。
本书内容概要
《为什么》并不是什么艰难晦涩的学术专著,蒂利未受严肃写作的限制,以9·11事件为主要案例,辅之其他丰富有趣的生活小事,以简明幽默的笔触向读者呈现了他对社会交往和政治过程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蒂利认为,社会生活中存在“惯例、故事、准则、专业表述/技术性说明”四种理由类型,惯例和故事是通俗的,准则和专业表述是专业的。故事和专业表述提供充分的因果解释,遵循(因果)有效性原则;惯例和准则遵循适当性原则。
故事和专业表述提供充分的因果解释,遵循(因果)有效性原则;惯例和准则遵循适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指们在“有限的框架中正确讲述了行动者、行动、原因和结果”的效果。而适当性可以理解为行为和范畴的关系呈现程度,例如“在法律准则中,无论当事人采用何种原因—结果推理,相关行为的证据和现有法律范畴之间的对应压倒一切”,法学专家所关心的是某种行为属于什么范畴,案件当事人(包括律师、法官和陪审团)是否遵循了既有程序,适用于何种现有法律规定。好的惯例和准则表述应当解释清楚这种联系。
convention:惯例;Code:准则;
story:故事;technical account:专业表述/技术性说明
理由的选定取决于给予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而透过理由(如果不存在误解)能够窥探给予者对彼此关系的判定。理由给定成功与否甚至会改变历史的进程。这貌似也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来理解,青年学子在学术活动中的交流方式和日常生活的闲聊,哪怕主题是同一个,也不会是一种类型的理由呈现。同时,如果我们和一个人的沟通方式突变,往往也意味着我们的关系有了变化,及时一开始没有变化,也会催生变化。而四种理由都具有相同的社会功能,即确认、建立、协商与修复适当关系(这也是理由给定的实质)。
最引人注目的是,蒂利为学者提供了一种方式来理解他们如何向其他专家解释事物与普通人如何相互解释事物之间的巨大鸿沟。换言之,专家和普通人并不共享一套话语系统,也不共用一套交往模式,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不能总是以一种普通人讨厌的方式进行。研究者的交流有刻板的需要,但是平民的方法是讲故事。
蒂利本人写作该书的方式就是“故事”,此次写作本身成为他的观点的最佳例证。(他自己在全书的最后一段也承认了这点)。不同于专业文献严密的论述,蒂利这本书中旁征博引,在不同的知识场域间来回穿梭。比如,在介绍“故事”时,他会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会插入阿特伍德的自述。
“故事”这一章节,不仅有很多有意思的材料,而且、对故事和真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理解非常透彻,简而言之,故事是对真实生活的删芜就简,它们挑选出少量行动者、行动、原因和后果,无需展现整个混乱的场景,但其本身具有一定普适性,所以故事是更能促进交流的。事实上,学术观点要想落地,必须要将专业表述转换/还原至故事。
结语
这本大家小书并不能作为洞察大千世界的法门,也没有完整地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理由”推动变革的机制。然而,对于解答我们为什么需要“为什么”,以及如何回答“为什么”,这本书极具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美】查尔斯·蒂利,《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李均鹏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
作者 | 何叶倩
审核 | 陈璐迈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