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作者专栏】是“政治学的困惑”平台新开设的栏目之一,其主要内容来自平台读者和政治学人的投稿,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发表以政治和政治学的眼光,看待身边人、身边事的观点平台。
如您对本栏目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可在文章底部或直接在公众号留言,欢迎广大读者向本栏目投稿,文章打赏全部归作者所有。困惑平台唯一公共投稿邮箱:Politicalpuzzle@163.com(请注明“投稿”和个人微信号)。文章全部打赏归作者所有。
|GUIDE|
目前,许多省份已经公布了高考成绩查询的时间,准大学生们离大学生活也越来越近了。那么,该如何规划大学生活呢?在本期的“政·青年”作者专栏里作者李翰东将通过他的经历分享他对大学生活的建议。
我们总是喜欢用这样一句话评价国内的高中教育:将学生们培养成为生产线上千篇一律的福特车,用着统一制式的知识去应对同一场考试。但是必须承认,人与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焰火。
而大学教育,便是从这样的千篇一律中解放,培育我们与众不同的焰火的最好机会及最后的机会。写在高考后的六月,结合我个人大学的经历,希望万千的“状元郎”能有些许启迪吧。
首先,应当对“大学对一个人的意义”有清楚的认识。
大学是这个花花世界的净土,是科学和文化的中心,是培养一个人的知识和智慧、理性和良知最好的平台。和高中迥然相异,大学不是福特车生产线,而是福特车进化DIY的手工作坊。而完成这样过程的,不再是老师和同学,而是你自己。
就我而言,在经历了无比沉闷的高中阶段,进入大学校门,下定决心,要用大学之所学,改造自己。因为我的专业是管理学,所以一方面去学本专业的知识,一方面去做能力的培养,毕竟管理是社会的科学,是实践的艺术。社交方面是我最先去做的,多交朋友,多参加活动,于是加入了学生会、摄影协会及文学社、动漫社。虽然每天的日程表被课程、学生会、社团填满,但对我当时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畅快淋漓,因为这些都是在标准化生产的高中体验不到的。到了换届,因为各方面工作突出,在几个社团成为了首席顾问、会长及学生会的部长。在这段时光,主要是进行些将书本上的管理学知识运用到工作的实践,培养了很扎实的工作能力。时间到了大三,开始为英语六级及考研做好准备,我便放弃了学生会的竞选,但是摄影和文学作为业余的消遣保留下来,在周末的闲暇,和社团的朋友们拍照片,赏花吟诗,谈古论今。至于备考及论文的写作,我和其他人差不多,便不再多说废话。
另外,要明白艺术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的大学期间,每天即便日程安排的再紧张,我也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学习艺术。艺术是这世间真善美的至高体现,艺术虽然对于一个人的现实到底有何作用无人可知,但是艺术是无形的力量,她会在冥冥中推动着你思想的进步,当然我就是如此。艺术的学习,主要是凭借选修课及线上和线下的图书馆,最开始仅喜欢音乐及绘画,譬如管风琴合奏的乐章和老维也纳的爵士乐,苏联的社会现实主义画派及拉斐尔前派。后来由于乐在其中,而不断扩展到西方及东方的雕塑,建筑等诸多方面。而现在对艺术上的新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颇为钟情,时常觉得自己和雾海漫游者一样在雾海中浪漫的漫游吧。
“当他们和我的信念作对时,我是不会屈从于所谓时代要求的。我会给自己织一道茧,让别人也来织吧。我就将之交给时间,看看它会变成什么:夺目的蝴蝶,或是蛆虫的空壳。”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