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交易策略:短期看量价,中期看两融,长期看经济数据

文摘   2024-10-07 18:51   美国  
文章有点长,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讲个抽象的事情,“防范股市风险”的文章被下架了,现在大家能领会精神了吗?
正文部分,谈谈我对大盘趋势、是不是疯牛、最高层对股市大幅上涨的态度、如何看待散户大规模进场、9.24-9.30行情背后驱动资金分析和后市交易节奏这六个问题的理解。
一、对大盘的观点:短期看量价,中期看两融,长期看经济数据
二、是不是疯牛?
1/ 个人理解,“疯牛”中的“疯”,其本质不是指短期涨幅过大,而是指投机情绪过浓,从而导致股票市场估值远超过基本面,这才能称之为“疯”但是看看这轮上涨之后主要宽基指数PE估值及其2010年以来的分位数(截至9.30),甚至还没回到均值
2/两融数据也没有明显上升,投机情绪尚在合理范围之内:
综上,我并不觉得这是场“疯牛”,看估值分位数甚至还不能称得上是牛市,只能说相对于过去三年的萎靡状态有所修复罢了。
短期如此大的指数涨幅确实超过我的认知,不过还是谨慎提醒投资人慎用“疯牛”这种带有极其强烈贬义倾向的词来描述市场,因为这样不够专业和客观,“疯牛”说多了容易在潜意识里对市场趋势形成负面的认知,影响决策的准确度。
三、最高层愿不愿意发动一场牛市?
在探究最高层的动机之前,我还是想再强调政策分析需要确立的原则:
市场有反身性,情绪和资金的动量不完全受单一市场主体意志的影响。”
通俗一点,G不是神,不主宰一切。谨记这一点,我们才能继续分析:
从宏观角度讲,政策发动一场牛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 抬高风险资产的收益率,避免资金涌入债市、压低长端利率,使货币政策失效;
2/ 走出通缩需要央行扩表释放流动性,但是房地产显然已经无法承担这个历史使命。
3/ 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融资环境;
4/中国股民2亿、活跃账户5千万,牛市的财富效应能够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带动内需的回升。
目前许多人认为上涨过快,导致大批韭菜被收割会是高层出手干预、降温的重要原因,核心思想是要“维稳”,但是从市场估值分位数和两融余额来看,当前远没有到达触发预警的阶段。
另外,从黑箱外针对已发生的事实进行分析,政策和宣传口都是在有意助推情绪的:
1/ 作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开始:央行定向对股市投放货币,释放的信号意义很大,说明股市在决策层的定位和优先级是有显著提高的。
2/ 9月24日到9月30日,共五个交易日。从9月24日,中国三大金融机构一把手联合宣布一揽子刺激政策后(授意直接来自于最高层)后,9月26日ZZJ会议中午停盘期间再度释放全面超预期的利好,又引发一轮大幅上涨。股市的涨幅和舆情的积极反馈并没有引起更多干预,反而是政策一直在有意地精准踩点释放利好,9月29日周日地产政策集体调整,继续促成9月30日的天量成交。
明天(10月8日)发改委“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继续给足期待。
3/ 国庆期间,自媒体宣传牛市的文案有铺天盖地、不限流,可以看到宣传口的至少没有觉得有出手干预的必要。“警惕股市潜在风险的文章被下架了”。

4/ 过去十年,重大事件的转向动作都是快速而凌厉的,“稳定”思维,不一定能解释一切了。
没有人有水晶球,在高层态度对所有人都是黑箱的情况下,我认为政策呵护市场的概率要远高于担心市场过热的概率。
四、散户进场是不是意味着行情到顶:
    1/ 散户进场不一定是反指。从散户进场到行情开始见顶存在时间差,2020年那一波牛市,从单日成交量破万亿、A股涨上微博热搜开始,恰恰是行情开始启动的标志,到行情见顶,至少存在6个月以上的窗口期。
    2/短视频等自媒体加速信息传播速度,包括券商营业部也在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触达客户,所以散户接收信息、反应和反馈到资本市场的链条被大幅缩短,行情的演绎相比之前几轮,时间更短、涨幅更极端。
    3/投资人察觉到的“前所未有”的情绪狂热,只是由于在接受信息时,被算法构造的信息茧房和各种自媒体的夸张表达所影响,并不代表实际上真正的散户正在大规模进场。毕竟,即使行动力最强的新开户投资者,在9月27日1.6万亿成交后开户,也需要等到10月8日才能真正开始交易。
    4/不要低估散户进场的力量。2021年初美股市场都会出现散户大战华尔街的游戏驿站行情,要看到平民主义下、自媒体时代和网络传播效应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美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大A。散户进场,不一定是接盘侠,也可能是一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五、9.24-9.30行情背后的驱动资金以及后市动作分析:
短期内,市场的拉升动力主要来源于成交量的快速放大。以这轮成交量的迅速蹿升为例,从5000亿到2.6万亿,这其中的2万亿增量来自于哪些资金?我个人是将资金区分为外资、公募、私募以及散户四大类。
    1/外资(QFII+北向):根据GS、UBS、JPM等外资交易台数据汇总,外资在成交额的提升上确实贡献了一部分增量资金,主要投向领域是金融、消费和工业等领域,成交量环比提升值+148%(GS)、+350%(UBS)。MS提到long buying和short covering两股资金力量基本持平。JPM:对冲基金上周净买入A股的规模创过去7年最高水平,且主要是以long buying为主。结构上,零售、消费和地产获较多净买入。
深沪股通的成交额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

目前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态度可能更偏向右侧交易。虽然近期资金流入环比提升明显,但这可能只是短期行为,叠加9.24-9.30后对冲基金已经盈利颇丰,如果后续盘面拉升力量有所松动,外资很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止盈。
2/公募:
这部分资金一直在面临窗口指导,再加上2024年新发公募基金规模很低、基金一直是高仓位运行,其实对行情贡献的增量空间很有限。交流下来,这波行情太快太猛,很多公募基金经理是还没反应过来的,甚至有踏空导致产品相对收益排名落后的焦虑。
后市最大的可能是,许多公募基金通过调仓进行投资,所以要特别小心前期公募基金避险的板块,比如央国企、银行、红利等,一旦行情转好,这些板块有可能是公募的子弹来源。
3/私募:私募相对灵活,仓位提升的空间较大。这轮行情私募是很重要的助推器。
4/散户及其他资金:这波散户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量账户在这轮行情中也有所贡献,9月底新开户的散户贡献相对有限,按交易规则,大部分新开户的韭菜最早需要9月30日才能交易。
根据汇总数据显示,这轮散户入市资金在万亿规模左右。

六、后市交易策略
在指数普涨结束后,会迎来从题材炒作、行业分化、到个股分化再到小票齐飞的阶段。先捋一下行业到个股的逻辑:
这部分作为个人投资思路记录,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行业分化阶段,我称之为凯恩斯选美阶段,适合跟随趋势资金快进快出、通过提高换手来增加收益率,这一阶段切换的逻辑和思路如下:
1/ 前几轮牛市未缺席的板块,证券(目前已经难以上车)、接着是保险板块,地产本轮逻辑已经改变,不看好。
2/ 环比成交金额快速放大的板块,主要逻辑是活跃资金关注、市场共识受益。
3/ 半导体。
4/ 财政发力方向,目前我想到的两个逻辑:
    a)民生:以“社保体系改革作为扩大总需求的方向”,这一点我还是很认可的。对应的板块医疗设备、医疗耗材。
    b)制造业升级:工控设备
个股分化阶段:基本面选股。
在第一阶段轮动结束后,在选股上,我的选股框架是:选择具备“营收弹性x股价弹性”双重弹性的标的。

营收弹性来自于:

大行业,在国内市场看不到营收的天花板,同时受悲观预期估值下杀、CPI下行影响利润的标的。

这部分公司的特征是在过去两到三年能够维持一定的营收规模和增速,在本轮流动性释放后能够迎来估值和业绩戴维斯双击的标的。

股价弹性:

高位回落,换手充分,筹码干净。

市场只能应对,不可预测。以上分析也仅仅是我结合现有的信息和个人有限的经验做的推测,仅供参考。

总体而言,当前阶段我认为踏空的风险要高于被套的风险,短期超买和大幅上涨后的回调风险,只能通过仓位管理来应对。

这时候适合分享一则索罗斯的格言:“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



RandomlyWriting
遍历周期,在推动进化的智慧认知与阻碍进步的愚蠢无知进行激烈斗争时,献身其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