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想,在国内城镇化率已到较高水平、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已然饱和的现实下,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边际增量空间有限。
如果财政要发力,实现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就必须寻找新的消费和投资驱动点。
综合目前高层的动态、相关消息人士和外资机构的观点,扩大内需存在着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以社保体系改革作为扩大总需求的适当方向,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异,提升普通居民收入水平。”
说白了,这部分钱,不能再投向落后的、粗放的、过剩的产能,并且要承担起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另外,财政扩张的资金要投向方便确立全国统一标准、产业空间大、技术路线明确、长期需求稳定的行业,这样才便于自上而下地统筹管理、并且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经济“大市场”的规模优势。
目前来看,能够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我只能想到医疗设备/器械板块。
外资对该板块也给予了充分关注度:在央行召开的外资金融机构座谈会上,据说外资普遍提的建议是要加强社保资金的补贴,加大医疗补助,解决农村人口转移到大城市后的高额看病需求。
医疗器械的增量空间足够大,从推动基层医疗器械配置升级、提升农村和边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中高端器械渗透率、家庭便携式医疗器械普及、大型医院采购高端医疗设备等几个方向出发,都存在着广阔的需求空间。过去三年,受制于监管、集采、反腐等原因,医疗器械板块的经营和发展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股价也大幅打折,二级市场上也结结实实套住了一批人。
然而,尽管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对行业造成了冲击,但一些企业在此期间逐渐展示了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并且股价的回调程度已经让风险有了足够的释放。
在政策环境有所宽松的背景下,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合规经营、财务稳健的企业预期能够迎来反转。风险点在于:盘面上走势太弱、筹码结构太差、以及短期缺乏催化因素。
先埋伏着,等市场给信号。
感谢阅读至此,分析不易,若有启发,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