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能的政策情景是什么?大摩9.9周一投资策略会提供了哪些增量信息,收获了什么

文摘   2024-09-11 12:38   加拿大  
需要大摩9.9会议纪要全文的可以关注后私戳我,感谢支持!
前言:
政策制定者认识到通缩问题。两大解决方案,加强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和利用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有助于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但在短期并不能有效缓解通缩局面,不要幻想。
深刻理解“以社保体系改革作为扩大总需求的适当方向”这句话,很多问题会豁然开朗。
主动去杠杆下的通缩虽然不易应对,但相较于在美元降息周期中被动吹高泡沫,随后泡沫破裂后引发的经济衰退,前者仍然是更可控的调整路径。
最可能的政策情景是会维持现有政策,即保持适度的宽松环境,聚焦供给侧,在必要时进行快速调整。
据业内人士,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可能快要推出了,这已经是需求端最大的总量刺激手段了,之后不要再抱有幻想了。
正文
大摩周一的投资策略会里有增量信息,但同时也出于自身立场的原因夹带了许多私货,这里做个脱水版的解读。
1、通缩解决方案:政策制定者认识到通缩问题在加深(事实),开始考虑加强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事实)和利用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事实)等措施稳定经济。
2、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政策出台,但短期内难以看到大规模效果。(观点,但兑现可能性高)
3、稳住房地产市场和企业:政策需综合考虑各种政策工具和手段,以避免经济陷入负反馈循环,特别要稳住房地产市场和企业。(观点,兑现可能性低)
4、社保体系改革:提出社保体系改革作为扩大总需求的适当方向,旨在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异,提升普通居民收入水平。(观点,但兑现可能性高)
结合以上增量信息,排除掉干扰项,可以综合推敲一下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一、当前经济形势
  1. 长期债务周期的中后期自2019年、2020年起,中国开始进入去杠杆的长期周期。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由债务驱动,但目前债务已达到必须解决的地步。与西方国家通过危机后大幅刺激经济不同,中国采取了“主动的、有管理的去杠杆”政策,目标是控制债务规模并维持经济稳定增长。
  2. 去杠杆导致的收缩效应债务收缩必然带来经济的收缩,影响需求和资产价格,在这过程中,企业和居民部门必然会考虑优先偿还债务,从而出现与“资产负债表衰退”相似的表征现象,但这绝不意味着成因一致。去杠杆的政策使得经济增长减速,通胀水平较低,消费需求疲软,工业增值反而快于消费增速,经济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3. 外部冲击(这部分主动权不在手里):
    1. 贸易摩擦的长期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使中国出口行业持续承压,部分出口企业面临关税、供应链中断和订单减少的问题,削弱了其利润空间。随着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缩减投资和雇佣,最终传导至消费端,抑制了内需的增长。
    2. 外资流出压力:随着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有所波动,导致部分资本流出中国市场。国际资本的外流不仅影响了国内企业的融资环境,还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加剧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
    3. 中美息差倒挂:中美之间的利率差异进一步推高了资本外流的风险。由于美国利率上升,资本倾向于流入美元资产,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息差倒挂使得中国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进一步压制了国内的投资需求。
  4. 通缩风险加剧:在上述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企业利润和需求都受到影响,且短期内尚未看到企业利润的复苏拐点。需要明确的是,这种主动去杠杆下的通缩虽然不易应对,但相较于在美元降息周期中被动吹高泡沫,随后泡沫破裂后引发的经济衰退,前者仍然是更可控的调整路径。

二、某种程度上,通缩是一种必然


来中国经济政策的总体方向已经较为清晰,主要聚焦于长期通过社保体系改革来扩大总需求,同时在短期内利用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进行经济调控。
结果是:经济结构得到调整,收入差距开始缩小,内生增长动力开始积累,但是呈现在数据上,还是会继续呈现通缩的局面。
这不是应对不力,而是分析师们只盯着指标,忽视了经济内部结构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本身是有偏的。
通过社保改革,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降低贫富差距,将为经济注入长期的内生增长动力。这一过程中的特点是,经济体会继续出现量增价跌的局面:即需求和供给的总量增加,由于供应充足和追求性价比的需求提升,总体名义价格可能保持较低甚至下降,这显然和“需求萎靡、进入衰退”的通缩不是一回事。
这意味着,在通胀数据上,经济可能呈现出持续通缩的表象,市场若未能预见这一点,继续按传统方式交易,可能会出现重大误判。
利用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作为短期应对通缩的手段,这一点的确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思路和市场的呼吁,即通过扩大财政支持来稳定经济。
但是为什么迟迟落不了地、没有显现出逆周期调控的作用呢?
主要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阻力:
1、使用范围受限:在中央政府通过债务置换支持地方债务的过程中,资金的使用受到较大限制,这避免了新一轮无效投资和产能过剩的情况。这样的限制确实符合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方向,也反映了政府在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资金使用的严格管控。
2、借的最终还是要还的:在中央政府通过债务置换支持地方债务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本身承担了未来偿债的责任。尽管中央政府提供了低息债务置换机会,但地方政府必须在未来以税收或其他收入偿还这些债务。这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借债动力,尤其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更加谨慎对待新一轮债务扩张。
综上,中央扩表(通过债务置换和专项债发行扩张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无法迅速实现总量刺激和抬升有效需求。

三、最可能的政策情景

这一轮调控过程中,政策相对克制,避免大规模刺激,其实"用时间换空间”这一句话足以概括和理解。
政府更追求在供给侧发力,而非简单地通过需求侧刺激经济复苏。但在经济出现问题时,边际上的政策调整越来越及时且定向,意在托底经济,但又避免总量刺激。
中国大概率会维持现有政策,即保持适度的宽松环境,聚焦供给侧和生产侧,在必要时对需求侧调整。政策对债券等资产较为有利,而对单一资产的表现将取决于具体政策的方向。

四、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短期压力当前政策背景下,供给端的增长强于需求端,导致企业利润承压,这对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构成了短期压力。
由于需求疲软,消费端未见明显复苏,许多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受到抑制,尤其是在中下游行业。同时,市场对企业利润的预期较低,反映了这一现实。
股票市场对政策转向需求侧的反应非常敏感。每当政策在边际上有所宽松,市场通常会出现积极的反应,尤其是当政策向消费和需求侧倾斜时,股票市场的表现往往明显好转,然后迅速回撤,继续探底
现在市场的悲观预期已经是一种很强的共识了,没有强大的外生冲击很难打破。如果交易的是所谓“触底反弹”的短线策略的话,第二部分告诉你了,可以买,但不要信,记得逢高跑。
长期机会:中国经济政策的目标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这一点是很正确的。另外,当前政策在流动性管理和政策调整上具备很大的空间和灵活性。美联储降息后,局面会比现在好得多。
感谢阅读至此,分析不易,若有启发,欢迎点赞关注!!
【如果大家觉得本文有点意思,还请热情点赞打赏以资鼓励(1元即可)!】

RandomlyWriting
遍历周期,在推动进化的智慧认知与阻碍进步的愚蠢无知进行激烈斗争时,献身其中。
 最新文章